chrisalex 发表于 2020-5-10 21:52

中國立體聲撰稿組 五月勞動特輯 —— 我的第一個唱片演奏會

我的第一個唱片演奏會

卷首语

日本立體聲雜誌對發燒友的定義為唱片演奏家。這代表每個發燒友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音響、自己喜歡的音樂所演奏的成果。相信身為發燒友的我們,經過時間所累積的相關知識與經驗,幫助我們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唱片演奏。經過器材不斷地更換、升級,自己心目中的完美聲音出現了嗎?相信這個答案對大家來說是無窮止境地探索,因為身為發燒友追求好聲音的努力或許是發燒友一生的志業
還記得屬於自己的第一個唱片演奏會嗎?音樂響起的當時是充滿感動?還是因為與心裡的落差而深感挫折?這個記憶或許是在幾月前,或許經過了幾年,或許好幾十年了?您還記得當時為何喜歡上音響?為何開始對唱片演奏的喜愛?如何建構自己的演奏器材嗎?
每位唱片演奏家對於音響關注的初始有可能是因為某個人的引導,有可能是一個與音響相遇的契機,有可能是心血來潮就是想擁有一套好音響。今天與各位讀者一起倒轉時光去尋覓發燒友、評論員的發燒起點!還記得那個起點嗎,中國立體聲論壇為您邀請了發燒友、評論員一起聊聊他們是如何開啟自己的唱片演奏會?相信這是個美麗的回憶……
參與這次主題分享的評論員有六位:StevenTam、看不見聽得見、香蕉是黃色的、Chrisalex_校長、啊嗚、拜倒紅裙

chrisalex 发表于 2020-5-10 22:07

Hi-Fi(High Fidelity)是高保真的意思,代表着我们要想尽办法还原音乐的原生面貌,音响器材要忠实还原唱片内容,就好比每一位演奏家,务求表现出作曲家的感情,不过,细心再想一想,也许绝大部份音响发烧友并没有遵从这道准则,比起高保真地保留原貌,我们只不过是想听到自己喜欢的声音效果,因此,“唱片演奏总监”就更加准确描述出实况,发烧友全权掌控唱片重播风格,拥有选择乐章(唱片)的自由,能够制作自己喜欢的播放清单,也会透过调整和组合不同的音响器材,从而达到自己喜欢的声音效果

随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器材组合配搭,演奏效果或多或少都反映出各个场地的特质,不可能完全相同,千套系统,千种声音,千个演奏家(音响器材),千种风格,另一方面,挑选演奏家是唱片总监的工作,跟发烧友挑选音响器材也有着相似之处,就是好的演奏家和好的音响器材一样,在我看来,两者的相似性十分高

chrisalex 发表于 2020-5-10 22:03

唱片演奏總監論
文|StevenTam

这个题材,写过了,不打算再重写一篇了,有兴趣欢迎去看看:StevenTam的发烧故事 http://www.headphoneclub.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4295&fromuid=65587 (出处: 耳机俱乐部论坛)
平常的日子中,音响发烧友会密切关注业界的发展动向、研究音响技术以及尝试各式各样的器材配搭,但无论我们怎样将热情投入到音响上,无可否认,这只是一门小众人的爱好,在我们谈论音响时,不懂音响的人往往会筑起一道无形高墙,冷漠对待,即使是发烧友之间,也不一定能够互相理解,尽管如此,有一点仍然是相通的,就是我们都希望将这门“爱好”传递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希望他们也能够体验到使用高品质音响播放音乐时所来的震撼,把我们从音响上所获得的种种美好经历,也留在别人的记忆之中
从全球音响销售量去推算,音响发烧友逐年下降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无论是业界人士还是热衷于音响的爱好者,现在最需要的并不是要推广什么新产品,吹嘘什么顶级贵价器材,而是要将接触音响的经历分享给其他不了解音响爱好的人,将“音响文化”扩散开去,假如我们不想看到未来十年“音响发烧友”变成稀有物种的代名词,日后我们向朋友推荐音响产品时,就必须摆脱发烧友的固有想法,多从入门玩家角度出发,多介绍一些价格实惠、容易操作和耐用的理想入门音响,在介绍音响同时,不妨试试加入音乐的介绍和推荐,将更多喜欢音乐的人转化成“深度音乐爱好者”

chrisalex 发表于 2020-5-10 22:05

购买软件是对音乐人的支持,升级硬件是对音乐的尊重

购买软件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黑胶和CD盛行的时代,其实大家可能没想得那么多,只是基于喜欢某个歌手或者某首歌曲而去购买唱片,可能,购买软件只是为了得到音乐的“拥有权”和“使用权”,近年,在传媒的推动下,大家就开始意识到,既然要买就应该选择最好的音乐格式,不论是用手机聆听,或者在一般电脑喇叭上播放,很多人认为只要买到Hi-Res格式,就已经得到了更好的声音,这种想法没有错,是合情合理的考量,不过,我的想法比较简单,“购买软件是对音乐人的支持”

在我看来,渴望以音乐为生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很少,旅程好比一场寻找绿洲的大冒险,到不了终点的,也能够在过程中留下深刻回忆,事实上,很多音乐人并不是为了赚很多很多的钱而去做这件事,可能只是为了得到一份“认同”,我们去购买唱片,就是给予歌手“认同”最佳的表达方法。音乐不是一种慈善事业,单纯的捐款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存在经济效益,才能够得到可持续性发展,CD也好,黑胶也好,档案也好,只不过是承载音乐的媒介, 谁敢说不是因为CD的残存而阻碍了音乐销售的发展呢?CD死不死,我并不在乎,我只在乎我喜欢的音乐人能够继续以创作为生。网络音乐销售以及串流音乐服务逐年增长,数字上已大幅抛离实体唱片,为歌手们带来了人气,让他们得到演出的机会,举办演唱会的可能性,给予了音乐新的存活空间。以往,我们都“相信”用钱购买唱片是支持音乐人的最好方式,今时今日,是社交媒体的大时代,粉丝不能单纯是付钱的消费者,还要成为宣传部门的人力,以支撑着音乐人的人气,在歌手的Facebook上“赞好”和“分享”,在Twitter上“留言”,分享音乐人的Youtube影片,在讨论区上“引发话题”,这些都有效帮助歌手增加人气的方法

chrisalex 发表于 2020-5-10 22:05

没有好的歌手不是问题,没有好的音乐传媒才是问题

今天所做的事,反映在未来上,“传承”是指传授和继承,是一个将文化流传下去的重要过程,回想过往的日子,我们听着电台的音乐推荐,杂志的介绍,乐评人的分析,唱片店的排行榜,朋友的分享,从而得到购买唱片的理由,现在,大家纷纷说着“乐坛已死”或者“CD已死”的说法,也许,如李宗盛所说:“大多是垃圾”;垃圾清理掉后,地方就可以回复洁净,然而,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传媒“鼓励民众去吃垃圾”并喜欢“把垃圾说成是美食”,我敢打赌,未来数年这些地方也不会复活过来

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那种音乐格式比较好的时候,不知不觉间已经堕进了“舍本逐末”这个盲点,抛弃根本,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事实上,我们听到重播时效果的差异,往往是取决于硬件的质素,作为一个喜欢音响并爱好音乐的人,我感到坊间大部份追求着高Hi-Res档案甚理DSD格式的人都是多余的,假如重播的硬件不够好,管他们在听什么Hi-Res,音质也不会好,更不可能完整还原出音乐本来的面貌,我深信,要真正感受到音乐人在歌曲以及乐章上所花费的心思,所付出的努力,所表达的完整讯息,拥有一套好的音响系统是必要的条件,HiFi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而存在,升级硬件就是对音乐的尊重

chrisalex 发表于 2020-5-10 22:06

将唱片视为乐章,把音响器材比作乐器,音响发烧友就是演奏家,利用不同音响器材来演奏出唱片内容,称之为“唱片演奏家论”,由日本《Stereo Sound》杂志主编 菅野冲彦 于1996年提出,《Stereo Sound》曾经有一个《唱片演奏家专访》环节,家访不同的音响发烧友,好比不同演奏家一样,拥有自家的一套演奏理念,透过不同音响器材的配搭和组合,演奏出代表着自己的声音

我个人非常喜欢“唱片演奏家”这个称谓,感性,到位,同时充满启发性,演奏家是指利用乐器,通过操作,表现出音响效果的人,操作技术就是决定其演奏水平的关键,比拟不同音响发烧友,是否拥有能力重现出音乐原来的面貌,不单带有风格上的差异,也存在水平的高低

多年来,我一直以“唱片演奏家论”为师,在音响家访中,我不喜欢对别人的音响系统评头品足,也不喜欢对别人的玩法说三道四,相比起访问发烧友的器材,我更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发烧友背后的故事,玩音响的历程,发烧的理念,并认为音响家访应该是“以人为本”,毕竟我们是去访问一位“唱片演奏家”

随着时间过去,经验的累积,我对“唱片演奏家论”有了一种全新的诠释:唱片内容是乐章,然而,我会将“音响器材”拟人化变为“乐团成员”,有着演奏的角色,而我们音响发烧友会是一位“唱片演奏总监”,在音乐团体中扮演最重要角色,决定着音乐呈现的方式,我称之为“唱片演奏总监论”。“唱片总监”创造出原生音乐,“唱片演奏总监”则决定了音乐呈现的方式

chrisalex 发表于 2020-5-10 22:13

謝謝你為我準備第一場唱片演奏會
文|看不見聽得見

我的第一场唱片演奏会?要写这个题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时间快速倒转,唤起已过去好久好久的记忆,突然发现我的第一场唱片演奏会始于将近三十年前。回忆近三十年前的记忆是令人惊悚的历程,因为你会记起很多细节,也会发现自己的记忆硬盘产生了一些断轨,而且在这个回忆过程中会勾起很多很多的记忆,这些记忆关乎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经历的音响器材和唱片
在这样的回忆过程中也惊觉到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因为当年开启我音响爱好之门的那位朋友现在居然还成为我这辈子最好的挚友,我的人生何其幸运,有好几个音响同好,还可以跟自己的挚友谈天谈地、聊音响谈唱片近三十年!?行文至此,突然觉得有趣而充满着温度

chrisalex 发表于 2020-5-10 22:50

很多音响爱好者是基于对于音乐的喜爱而勾动自己成为音响爱好者的行列,我也喜欢音乐,初中之前总是听着哥哥姐姐他们所购买的黑胶唱机,因为他们都大我十岁以上,很早就离家独立。因为工作的关系,无论晚上还是假日,我都一个人在家,除了无聊的书本,能够陪伴自己的就是那十几张西洋流行唱片,其中Lobo、Bee Gees、Eagles是这十几张唱片中我最爱聆听的

ICRT台北国际社区广播电台(前美军驻台的广播电台)是我最长流连的广播电台,全英语系美籍播放员播放着24小时世界流行歌曲,虽然依自己中学程度的英语能力总是听得似懂非懂,然而对着似懂非懂的英文流行歌曲总是能让我自己开心,我还记得每周日下午美国Billboard告示牌榜单揭晓总让我兴奋不已

到目前为止,我也仅仅算是一个音乐爱好者,要成为一个音响爱好者,首先你必须拥有一套音响器材。然而第一个真正属于我自己的音响器材,居然是19岁时收了女友不听的Sony磁带随身听!我喜欢听音乐,尤其是金属、硬式摇滚等都是我的磁带收藏目标,我最好的同学每次拿起他的Toshiba KT-V500磁带录音机总让我垂涎三尺,纯金属机身投影面积居然比磁带还要小,他告诉我这是最发烧的随身听,随口问了价钱,我的老天呐,整整一个半月夜间兼职的薪水,兄弟,你脑子烧坏了吗?!每每回想起一段记忆,他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碰到发烧友吧

chrisalex 发表于 2020-5-10 22:51

带领我成为音响爱好者的那一坨火光???

这位我人生中第一次碰到的发烧友兼好友,后来成为我的房东,我就住在他们家屋顶加盖的出租房内。那是一个以木板隔间的出租房,夏天极其炎热。有一次房东爸爸叫我吃饭,到了房东好友房间突然看到一坨火光,两台机器上面竖立着十根左右灯泡,我随口问起同学,他告诉我这是美国VTL Triode Tiny 25W Mono Block (TT25)单声道电子管放大器,看来我的这位同学买了套新音响,他是相关电子科系的毕业生,自然而然地跟我讲解他的Wharfedale Diamond书架音箱与英国Rotel RCD-965BX Limited Edition(Black Gate) CD唱机,但我只对那两台会发热还会发光的机器有兴趣

发烧音响,原来音响真的会发烧,摸起来还挺烫的。同学也拿了几本《音响论坛》杂志给我,其中有相关的放大器评论,借回家之后《音响论坛》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次,可我脑子里面一直在惦记那两坨充满魅力的神奇火光

我也想拥有这两部像巫师一样的电子管放大器,不过很抱歉,我虽然很喜欢音乐但当时想要成为音响爱好者却不是因为音乐本身,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还有为自己单一生活增加一点情趣,虽然作为一个社会新鲜人一切都在起步中,但生活还是需要音乐,就这样,我的房东兼好友Allen当场就变成了我的音响顾问,我开始到旧书摊收购音响相关杂志,在三个月内建立起对发烧音响的基础认知,因为预算有限又执意购入TT25单声道后级,我剩下来的音源及音箱预算就吃紧了,回头想想当时查资料的目标就是自己手上紧巴巴的预算内能买到的高性价比音响器材,对于自己喜欢的声音毫无概念,因此在阅读中重点都放在器材排行榜和各国编辑的推荐上,其中美国发烧天书《Stereophile》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那是一个经济大爆炸的年代,看着杂志里面日本器材的精美,然而囊中羞涩,音源的选择就在发烧天书编辑推荐的最超值唱机NAD 502 CD上做了选择,当时真不知道还有二手器材,如果有购买二手器材的概念,或许Philips就会是我的初恋

chrisalex 发表于 2020-5-10 22:52

出租屋附近就有一间发烧音响店,那时的台湾音响店是有提供发烧CD片租借服务的,我跟好友Allen没事就会跑去逛逛借片,台湾音响爱好者对于Audio Research、MBL、Jeff Rowland、Theta视同天物,在我们租借的这间音响店也摆满了各种器材,我跟Allen到现在都非常感谢这间“响韵音响店”的老板,他从来不会看我们的预算而改变他的态度,反而常常开启这些名机让我们领略上层音乐,我印象最深的便是Audio Reserch LS2前级,然而将近十多万台币的价格,我知道它还离我很远

有一次这位热心的老板看到我们就大喊你们走大运了,他刚以很棒的价钱进了一批英国Monitor Audio One Gold书架音箱,当试听开始后我们发现这对音箱的声音与同属英国的Wharfedale Diamond书架音箱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声音,虽然没有那么蓬松,但却有着更细致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油亮的玫瑰木皮,金色的高音单元,诱人的价格,我跟Allen两人当场缴械投降各买一对,我还顺势买了英国Target脚架,老板告诉我立柱里面灌沙会更好听。作为一个发烧友,这个沙要怎么来呢?我突发奇想跑去海边足足挖了两大袋海沙回到家中屋顶,足足让太阳曝晒了七天,成就了我第一个海沙音箱脚架

要花出最大预算买入VTL后级之前,我还需要一部前级,但是真的没钱了,Allen为了助我一臂之力,他自告奋勇要帮我自制一部无源前级。Alps黑美人电位器、WBT RCA端子、美国Cardas机内线、仿制美国Threshold的机箱,我特别恳求Allen这部前级必须要有两组讯源选择,因为可以接上我的Toshiba SVHS,这样可以帮助我使用录像机来学习日文。就这样我人生第一套完整的功放,一套完整的发烧音响诞生了,我成为名副其实的音响爱好者,俗称发烧友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中國立體聲撰稿組 五月勞動特輯 —— 我的第一個唱片演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