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声论坛

标题: 中國立體聲撰稿組 四月愚人特輯 —— 潮流 還是 經典 [打印本页]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09:56
标题: 中國立體聲撰稿組 四月愚人特輯 —— 潮流 還是 經典
潮流 還是 經典
卷首语


曾經看音響世界的歷史長河裡有很多品牌已經消失滅跡,也誕生了不少新生力量,很多器材隨著時間的推移早已被發燒友遺忘,但也有不少設計於八九十年代的經典器材,因為太過成功,依然被現在的老燒們念念不忘,成為無法磨滅的經典器材!那麼這次,就我我們談談您的心目中的經典器材和超越經典的新器材,支持經典還是擁抱最新?

參與這次主題分享的評論員有五位:小高、Mr.Q、費云虎、小馬克、蔚藍天空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02
時間的問題
留給時間回答
文  |  小高

一切的一切源于我少时的家庭经历,父亲是一位家电维修工人,母亲年幼时学习小提琴。于是顺理成章地,母亲爱唱歌,父亲去搞了一套VCD带LD播放的组合音响。隐约记得是AIWA品牌,起初还没有喇叭,只能借由电视的扬声器出声

隔了不多久,父亲从单位又搞到了一对书架箱,在没有任何摆位讲究的情况下,那对书架箱一直被高高吊在天花板上,以书架箱的身份,扮演了KTV喇叭的角色。就是这么一套小系统,打开了我的音乐启蒙,使得我还在小学时就已聆听了大量八九十年代港台流行歌曲,以至于情感也被过早启蒙,给父母惹了很多有趣的麻烦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04
我自己购买的第一盘磁带,已是在2000年初读中学的时候。巧合的是,我的第一台磁带随声听也是AIWA,饱满而强劲的低音是我对它最深的记忆。在我们这个十八线小城市,没有那么多数码电器销售点,磁带机层面,同学之间机器的声音没有本质差别

第一次冲击来源于初二那年,一位同学的父母从上海带回了一台SONY CD Walkman,型号不记得了,但那拨开云雾般的分析力和宽广的两端衍生一下子击中了我。在省吃俭用存够了三个月伙食费后,我和同桌一人一半,购置了一台德生的便携CD机,带PANASONIC。现在回过来看,必然是小白被坑的局,但那时信息太闭塞,即使是那台德生也已经打破了我们的认知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25
而后步入了高中,我也购置了新的卡带机和CD Walkman。那时候多数女生喜欢SONY的产品,觉得更精致更美观。而我是为数不多的松下党,卡带机和CD Walkman都是松下的产品。卡带我已经记不住,CD是松下的CT570,基本都是追着当时音像店的新机器去(到我们小城市的新机,多半已经不是当年的最新机种)。那时候的我们不能算是对器材发烧,只是单纯希望听歌时有更好的播放效果,同时便于在家和学校的两点一线间携带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26
第二次冲击来源于这时期的一本杂志——《新潮电子》,随着新物种“MP3”的横空出世,同时映入眼里的是一个来自漂亮国的产品“iPod”。这时期的iPod已经出到第三代,依旧是微硬盘机,那句宣传语“1000 songs in your pocket”是当时还在听CD的我无法想象的。同期三星Yepp系列MP3也杀入我们市,那个圆柱造型和头部扭动切歌的操作也打开了我们一片新世界

当时有个说法,要音质用三星Yepp,要装X用iPod。彼时的我也渐渐有了烧器材的意识萌芽,即对各种器材都想尝试的欲望。很遗憾当时没有条件入手iPod微硬盘机,只能退而求其次入手一支Nano。经过和三星YP-55的长时间对比,最终还是选择了三星,因为音质更好,虽然iPod更纤薄操作更棒,但音质还是三星更好,更有情感和动态。iPod的白开水味,在那时就已经是这样。而我的喜好在这时也已经萌芽,倾向于为声音买单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27
接下去就来到了大学时期。因为有了相较于高中时期更固定和充裕的生活费,我也开始真正有机会去玩随声器材。当时桌面上用Digidesign的声卡,配合AKG K701作一个参考系统,用以评价器材的声音走向。至于为什么这么搭配,完全是来自于我学习录音的朋友推荐,这位朋友就是初中阶段和我一人一半购买德生CD机的同桌。当时他们录音时就用Digidesign声卡搭配AKG作人声方面的监听(录古典音乐基本是用喇叭作监听)。这个阶段我还玩了很多流行的MP3和MD机,有HDMI双雄NH1、RH1;有镜面不锈钢精致的B&O飞碟;有砖头般可防身的D50;有方方正正的D150;iPod 微硬盘机等等

参加工作以后,因为忙碌,玩随声听的机会就少了,随身播放器新旗舰一直在出,而我最终停留在了SONY黑砖和艾利和AK380套装上,之后再没有更新过MP3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28
回到我们这次的主题,是经典还是潮流?随声播放器的发展随着芯片和电气制造的进步而高速迭代、频繁出新,我也一直在追逐这潮流。但即使是红极一时的iPod从开创一个时代到退出历史舞台也才二十年。以我浅薄的经验来说,现在回看以前玩的机器,的确玩到了很多经典机型,但其中绝大数并不是因为经典我才买的,而是觉得有特点,所以追潮流而买。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确实经受住了考验,成为大家心中的经典

身在其中,我最大的体会,可能和我选择很多机器的原则有关系:有声音个性、外观设计个性或者具有某种产品代际上的特殊意义!粗略地说就是具备特点,并且这种特点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这些MD都是我最后留下的机种

从这个层面上讲,经典和潮流并不矛盾,当下的潮流机种,可能再过二十年也会成为我们后辈眼里的经典。我们现在认定的经典,也可能是前辈当时追逐的潮流,两者是相互转化的。经典的黑胶唱片,这几年还大受欢迎,大有成为潮流的趋势。我既喜欢老MD机的温暖声底,也喜欢艾利和AK380套装的微动态和分析力,各自的特点使得各自都有存在的意义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29
我相信技术在进步,每个时代对声音的审美也会有属于时代的印记。唯一不变的准则是有没有足够的特点,能让有对应喜好的人在更宽的时间范畴里记住这款产品,得到一个匹配

时间是迎面而来的,我们当下在所处的时代必然是要往前看,要在潮流中找出那些具备特质的器材,将他们的好与坏留予后辈评说,把时间的问题留给时间去回答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34
二分之一
幸福
文  |  费云虎

先暖暖场,听一听张学友的歌曲《二分之一的幸福》
“若即若离
把寂寞当作你
安慰自己 这就是爱情
沉默不语 空气都变得窒息
这赌注 我认输
爱是迷途 如果爱能让我把你看清楚
爱已荒芜 当我看到我转身之后
你在他怀里哭
我爱得好辛苦
分到这一半的幸福
在黎明之前追你的脚步
怎么追也追不住
我爱得好辛苦
这竟是你要的满足
在离开之前要停止付出
才看见爱的盲目
却怎么管也管不住
泛滥的程度
若即若离
把寂寞当作你
安慰自己 这就是爱情
沉默不语 空气都变得窒息
这赌注 我认输
爱是迷途 如果爱能让我把你看清楚
爱已荒芜 当我看到我转身之后
你在他怀里哭
我爱得好辛苦
分到这一半的幸福
在黎明之前追你的脚步
怎么追也追不住
我爱得好辛苦
这竟是你要的满足
在离开之前要停止付出
才看见爱的盲目
却怎么管也管不住
泛滥的程度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36
本帖最后由 chrisalex 于 2023-4-17 10:38 编辑

经典与潮流,你选哪一样,都可得到二分之一的幸福

KEF 公认为扬声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拥有无数工程师与专家竭尽心力于音响的研发,KEF 共积累了超过 150 项专利,起草 50 多份学术论文,荣获 300 余项奖项。KEF 于专业机构如音响工程协会(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与声学学会( Institute of Acoustics)发表多篇论文。这些研究传承囊括过去 50 年来多位受人尊敬的扬声器设计师,毫无保留的贡献

1977 年 KEF 推出了全新设计机种Model 105,这也是家用鉴听系列。105 的革命性设计在于把中、高音箱室与低音箱室分离,成了各自独立的箱体,这种设计比 B&W 的 801 还早了几年。这款超级经典音箱现在仍然是上海鼎鼎有名的发烧友家访达人,蔚蓝天空先生的御用扬声器,蔚蓝天空先生实力雄厚,买下百万音箱也不在话下,却独守 KEF105,对之爱惜之至,可见经典音箱的魅力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39
成立于 1974 年的美国 Wilson Audio 威信,在 Hi-End 音响业界绝对是名声响叮当的品牌,但年轻一辈的音响迷可能并不清楚,其实 Wilson Audio 创办人 Dave Wilson 在推出自有品牌喇叭制

品之前,是发烧音响杂志《Stereophile》的编辑,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优秀录音师。中国立体声创始人校长先生是威信音箱的忠实粉丝,是 Wilson Audio 5.1 曾经的拥有者,使用长达 10 年之久,去年终于更换了扬声器,不出所料依然选择了 Wilson Audio,升级到了 Sasha 2,估计校长要同它陪伴再一个10年。这就是经典音箱的魅力所在吧,长久陪伴,经得起时间考验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40
2014 年创立的音箱品牌 Equal Tempered Acoustics (ETA)平均律音响,旗下 Lune 顶级书架箱、旗舰落地箱 Tenet,以及最新诞生的Apex,树立了国产音箱的新标杆,无与伦比的声音素质,流畅自然的音乐感,感动了新一批爱乐者、也感染了资深发烧友。我有幸拥有过平均律音响的三款音箱产品,Opus One、Karat、Phase one,见证了平均律音箱的进化,现在听的Phase One已经让我泪流满面,Lune将是我的梦想神器

新潮流也将成为经典,二手闲鱼上平均律用户因升级更高级型号,放出的不管是 Opus 系列,还是Karat、Phase、Lune,一经面世即刻秒杀,足以证明平均律音箱的绝对实力。如果朋友们,发烧友们,音乐爱好者,如果你需要一款经典音箱,超越老牌经典的音箱,那么请来听听平均律音响,一旦拥有,幸福相随

经典与潮流,无论你选的是老经典还是新潮流新经典,我们都将获得满满的快乐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43
音源三修居士
文 | Little Mark

大家好,小弟又来扯淡啦!今天介绍下本人法号“三修居士”的由来,何为三修?即HIFI音源三种类型:数播/网播、CD转盘解码、模拟(黑胶/磁带/开盘带),我统统都在玩,虽然每样都玩得不深,玩得不贵,但乐在其中,越陷越深。尽管我知晓生命短暂,理性上绝对应该将有限的金钱与时间,整合投入到一种音源才能发挥最大优势,但还是忍不住“猪八戒吃西瓜”的天性,确实是贪得无厌了,哈哈!

细细想来,这三种音源,竟然覆盖了近百年的历史传承,倒也颇符合本次撰稿主题——经典还是潮流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45
以前写过文字,说的是我初中时候开始接触音响,那是电脑没有普及的年代,所以对我们穷人来讲,打口CD与廉价磁带是必然的选择,无奈搬家之后,整箱的收藏不翼而飞,实在可惜。所以后来我开始认真组建HIFI系统时,率先想到的就是数播,理由简单明了:1、方便省钱;2、大家都是数字,没理由和CD不同吧

然而事实是,十年前的数播离CD播放机的水平差十万八千里。记得当时我选择的是口碑不错的国产品牌乾龙盛,一家以专研单片机数播的专业厂商。印象中只能读取SD卡的这台数播,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感,很快我又投入到CD机的怀抱,选择了古早的CEC TL51Z

穷烧的难处永远就是沒钱!CD碟的投入让钱包逐渐塌扁,而同期玩伴好像都在玩一种叫做网播的东东,好奇宝宝再一次好奇满载,从此开启一段长达三年的网播折腾之旅。旅程起始于一套系统软件和两个流媒体服务商。这套软件并不是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ROON,而是罗技开发的Logitech Media Server,简称LMS。目前很多人熟知的Daphile达菲系统,其实就是整合了LMS的服务端和播放端。后期出现的ROON,在我们看来,其实也就是LMS加上了云数据库检索功能。关键的关键是,Logitech Media Server完全免费!开源!两个流媒体服务商,当然就是Tidal和Qobuz了,作为古典音乐爱好者,当得知这两个内容提供商之后,是很难拒绝踏坑网播的。LMS+Tidal+Qobuz,基本可以涵盖80%的古典专辑,且多为高码率音频文件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46
但是,这只是网播长征第一步。要让网播真正可以在素质上抗衡CD,除了需要一台高级解码器,还需要不停地优化网络环境、试错各种供电方案,其实一点儿也不简单。当时我们试验了将LMS系统分开部署,服务端和播放端独立分离,也就是目前ROON系统中大家都晓得的“核桥分离”玩法

光分离还不行,服务端和播放端的供电优化也并不相同,服务端如果用的是NUC,那要性能稳定为主,需要大功率稳压伺候;播放端如果你是DIY爱好者,那各种开发板的供电就需要超低波纹和内阻的线性电源供电,甚至最好是用上超级电容!小弟这里可以负责任地说,经过我们不断试错后,声音的提升是难以想象的。其次就是时钟、交换机、光电隔离等网络优化,可以说,加一件东西,就需要考虑供电,就要试错

从入户光猫开始、经过路由器、交换机、光电隔离、服务器核心、网播桥、时钟洗水、数字处理器、加之网线……每一件增添的设备又会组合成不同的声音搭配,这样对声音的控制难度成几何性增长。同志们,这是真正的长征之旅啊!艰难险阻,就在前方,冲啊~~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46
玩HIFI难吧?难啊!

那我又怎会从如此复杂的网播系统中脱身而去呢?还是拜疫情所赐。上海封控时期,为解内心烦扰,我逼迫自己静下心来,仔细欣赏音乐。可是,听着网播里的音乐,总有一股莫名烦躁,这股烦躁会让你不停刷着iPad遥控端,不停地切专辑切歌。在不停切换中,心又越来越燥动,这不对啊!我突然想到一个道理——得来太容易的东西,人往往会不珍惜之!

我扫了一眼许久不开声的CEC TL51Z,金色面板依旧那么性感,脑海中飘来一阵呓语:“你多久没碰我了?”我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好!老衲今天就临幸你!我用手指勾勒了一下CD架,挑选出一盘李斯特钢琴协奏曲(里赫特、康德拉辛),将CD慢动作一般地庄重放入CD舱内,按下遥控器,喇叭中传出厚实饱满的管弦乐伴随着晶莹有力的钢琴,我一下子瘫软在沙发上,啊~TMD这不是我要的音乐吗?!

简言之,尽管精心调配后的网播系统素质是如此强悍,分毫毕现的细节可以铺天盖地般席卷而来,但相比CD,总是少了那份从容不迫,多了一份生涩紧张。是的,是乐感,这个词玄妙莫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我静静地听完整张专辑之后,下了一个决定,暂且别离折腾网播。于是,疫情解封后,立马升级了CD转盘——CEC TL3N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47
最后,黑胶要登场了,故事上回已经说过,是一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趣事。现今,当我双手捧起一张黑胶唱片时,我感受到的是一段史诗,是一份历史传承仪式感。仿佛每一张黑胶唱片都附有生命一般,是如此轻盈灵动,但又那么深沉厚重。当我看到一排犹如飞机仪表盘似的网播系统时,我在思考HIFI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到底是冰冷的器材?亦或是流淌的音乐?

黑胶给我的最大感悟是——无以伦比的密度、像真度极高的临场感、矢量级别的顺滑流畅感!黑胶的声音不急不缓、知轻重、时而粗粝时而细嫩,有着宛如小精灵般跳跃的音乐感,让人物我两忘般的沉寂其中

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哈里路亚!三修居士现在应该找寻到了真爱,但我会放弃网播和CD吗?请听下回分解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56
大螺和小螺
文  |  蔚藍天空

上个月突然在音响群里看到一则消息,3月11日-12日在上海龙之梦万丽酒店举办上海耳机展。让我眼前一亮的并不是对耳机设备的兴趣,因为耳机我不发烧,而是能在上海本地可以听到B&W于1993年发布的最奇特扬声器——Nautilus鹦鹉螺,这对扬声器在历年音展中只作静态展示,极少有机会开机试听,可能也正是因为至高无上的地位,鹦鹉螺在国内鲜有公开亮嗓。众多发烧友只见其物不闻其声,这次有开声演示机会,我决不能放过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57
本人一向喜欢有历史渊源的音响公司,一个品牌能运作得越久表示它越有生命力,越有市场认可度,越可能在时间的沉淀中孕育出经典产品。70年代是HIFI理想主义的黄金时代,追求声音第一、成本第二。早在20世纪60年代B&W在英格兰南部的一个海滨小镇上创立。它看起来可能不像上世纪60年代自由放任试验的温床,但对于音频发烧友来说,这里是创新的代名词。多亏了Bowers & Wilkins公司在创业之初在这里打造的第一批扬声器,让音乐爱好者们能够以更加深邃、清晰和宽阔的意识体验到HIFI音响的魅力。Bowers & Wilkins品牌诞生以来一直力求让每个聆听着能够听到与录制时完全一样的最真之音,为此Bowers & Wilkins不断研发各种最新的技术来达到这一目标。通过长达多年的研究,最终拿出了我们现在所认知的Nautilus鹦鹉螺

那么是谁设计了这款造型奇特的扬声器呢?早在1982年Bowers & Wilkins创始人之一John Bowers创立了一个研发中心,全称是Steyning Research & Engineering(简称SRE),这里有几十名声学工程师和最先进的声学检测设备,鹦鹉螺远比它的研发者们出名。多年后,鹦鹉螺设计团队的核心成员离开了Bowers & Wilkins,其后在南非创立了Vivid Audio,这个人就是Laurence Dickie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58
鹦鹉螺的外形有别于其他传统扬声器,在聆听它发声之前,你可以一眼看出它的与众不同,鹦鹉螺也是Bowers & Wilkins有史以来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项目,制造出尽可能解决完美的扬声器。鹦鹉螺长锥形导管从背部突出;弯曲、螺旋形的主体;以及光滑、近乎液态的涂饰,使得鹦鹉螺与众不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每一个元件,从锥形导管到弯曲的外形,从坚硬的物料到重型基座,都纯粹是为了提升声音性能而打造

说起鹦鹉螺也不得不提一下Nautilus锥形导管,为了解决从驱动单元后部冒出的声音干扰到声音的问题。它所使用的尖端渐细的导管,充满了吸音纤维填料,可以完全吸收由震膜后向运动时产生的声音能量,把回音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它也成为世界上首款接近零振动的扬声器产品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0:59
那么回到音展现场,现场开声的鹦鹉螺,音源部分出动了声韵G2.1旗舰流媒体四件套,功放是两套CLASSE旗舰前后级。您会发现鹦鹉螺扬声器的卓而不凡,尽管已面市四分之一个世纪,它依然是高端音响的标杆。最新售价高达68万一对。现场这套鹦鹉螺系统达到144万人民币

两天的展会,我几乎天天泡在鹦鹉螺展厅。传统意义上说的英国声就是中频突出,味道好,色彩好,不强调频宽,但是鹦鹉螺的频宽太出色了!鹦鹉螺的中高频,极其纯净,总体呈现出极好的密度、细腻度、刻画感、准确的声像定位和精准的相位。无奈,展方所使用的空间太大了,我想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领略到鹦鹉螺的魅力吧。对于身材瘦小的鹦鹉螺来说,12寸的低频要填满近90平米的空间确实勉为其难。尽管空间有一定的不匹配,但是还是无法掩盖鹦鹉螺那全频段透明无染的气质,与此同时,爆发力,能量感,规模感都能感觉到相当出色。已经不像90年代的传统声音了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1:00
展会现场我有幸获得了一个纯金属的鹦鹉螺模型,这也是我这次展会最大的收获,校长先生总是半开玩笑地问我能不能送给他。我相信他也是一个宝华迷一个鹦鹉螺迷。模型在我家实在太好看了我也太喜欢鹦鹉螺的造型了,实在无法割舍。当然如果我能再拿到第二个鹦鹉螺模型一定会送他吧(笑),或者他帮我做个人民的听音室也许可以考虑送给他,哈哈

回家,也许只有运用了鹦鹉螺技术的宝华老旗舰N801或者802d3还显得现实一些,等我新听音室落定的那天,我应该会把它买回家,虽然不是大鹦鹉螺,但一定会叫校长先生来欣赏小螺的魅力吧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1:08
本帖最后由 chrisalex 于 2023-4-17 11:09 编辑

Beyond the Time
文  |  Mr. Q

美国著名音响杂志《The Absolute Sound》曾经分别评选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十二款音箱和十款功放,由杂志编辑们共同投票,最后选出被投票数最多的那些按顺序列入榜单。这个排行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名字,叫做The XX Most Significant Loudspeakers/Amplifiers of All Time,言下之意这里面的每一款都是人类音响工程史上的不朽丰碑,即使是随着时间推移音响技术在日新月异地进步,它们的音质和设计也毫不过时,而它们的存在本身对音响行业的意义,也是不可替代的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1:10
本帖最后由 chrisalex 于 2023-4-17 11:13 编辑

榜单里绝大多数型号已经停产,甚至制造它们的公司也已不复存在,但是你会发现有一个型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然卖得很好,新款也只是稍作修改,它就是著名的MBL 101E。说到360°扬声器,我无论如何第一个想到的都是MBL 101E,这款由Wolfgang Meletzsky设计的产品是如此大胆且史无前例,碳纤维材质的高音和中音以及铝镁合金的中低音振膜制作成一种像手风琴发声部分的橄榄型驱动器,音圈上下移动把驱动器的外层拉进拉出以此产生360°等压的声波放射。设计这样一个大型的四分频扬声器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细节方面稍有差池就会产生一连串问题,但是严谨的德国人在分频和空间相位方面也下足功夫,101E的消音室频响非常平直,脉冲测试也非常良好。我认为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101E的辉煌仍然不会有一点褪色,它一直是有实力的发烧友最想购买的扬声器之一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1:11
本帖最后由 chrisalex 于 2023-4-17 11:13 编辑

这个榜单上剩下的十一款扬声器都拥有不逊于MBL 101E的新颖设计,即使放到今天看也毫不过时,排名次于101E的Klipschorn(杰士号角)是唯一一款发售超过六十年的扬声器!而Quad在1956年发布的静电音箱ESL57荣登榜单的榜首,它至今仍是很多音响设计师和评论员的参考扬声器。即使ESL57在音质上有比较明显的缺陷,譬如无法大声播放、缺乏深沉的低音,但是它也有现今大多数扬声器无法匹敌的中音清晰度、连贯性、透明度。有些评论员甚至认为它是世界上最清晰的扬声器,能准确地跟随录音中最微弱的声波变化。Quad扬声器原理上非常简单,但实际上要客服诸多问题,由于面板基本上就是一个电容器加上升压变压器的电感,整个扬声器像过滤器一样运作,不良的设计只能表现非常不均匀的频率响应和毫无自然度的劣化音质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1:14
从这些伟大的扬声器中我们可以发现想做出超越时代的音响产品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大胆的创意,更多的是如何实现这种创意,如果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没有严谨的实验,最终只会制造出来一个发出怪异声音的机器

创意是对平庸保守的彻底反叛,设计师想办法打破当下的理论体系进而突破现有设计的瓶颈,有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就需要大量深入的研究。Phase Linear 700是榜单中评价最高的晶体管放大器,它也是现代首批大功率放大器之一,由Bobby Carver设计。Carver在设计700之初纠结于为什么他自制的电子管放大器听起来比晶体放大器好得多,后来他通过测量了解到大型电子管放大器可以产生200伏特的压摆,而差不多结构的晶体放大器只有35伏特左右

现在我们知道高增益、高压输出是电子管设计的决定性优势之一,著名设计师Tim de Paravicini先生也曾多次公开强调这一点。Carver最终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设计了700的电源,由此产生了一个非常宽的电压摆幅,因而700有比当时晶体机都更高的纯净度和更小的高频噪声,还提供远高于电子管机的低音阻尼系数,能够更好地驱动大型低音单元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1:15
当然并不是所有影响时代的产品都需要有这么复杂的设计,它也可以是极度简约的,比如Dan D'Agostino 和 Krell Industries 的第一款商业产品KSA50。八十年代还是新人的Dan设计了一款真正的纯甲类推挽晶体管放大器,它有不逊色于直热电子管机的纯净音质和大功率晶体机才有的强大低音。KSA50的强大来自于两声道完全独立的平衡结构、拥有封闭金属外壳的超大型变压器、大型储备电容、散热充分的大金封管以及坚如磐石的厚重铝合金机箱,近乎完美的制造水平和毫无妥协的用料就是一切,KSA系列由此开启了高端放大器品牌的军备竞赛。同时发烧友们发现一方面设计天才提供了先进的设计以提高音质,而能工巧匠同样以扎实的做工提高音质,制造品质不只是提供奢侈品一般华丽的外观,对性能也有极大的影响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7 11:15
Mr.Q认为一个优秀的音响产品包含三大要素:设计简明严谨、制作精良、元件材料选择讲究合理搭配。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有突破性的设计(前提是经过实践检验确实有效),那么就可以成为新的划时代作品

新兴品牌里有一些比较符合Mr.Q的审查标准。首先功放领域有来自日本的Technical Brain,这是一个校长先生采访过的小作坊,包括设计师只有五个人左右,他们出品的TBP-Zero 是世界上第一款没有发射极电阻的完整直流晶体管放大器,没有任何机械触点,采用严选元件保证全频段无群延迟,据说低噪声和放大的线性度达到了晶体放大器的新巅峰;另一个品牌是新年特辑中提到的Ypsilon Electronics,这个品牌喜欢用胆机线路制造晶体放大器,电子管信号放大后使用变压器耦合到输出级,并由电子管整流和扼流圈调节的独立电源供电,输出级的变压器采用分相绕组,这些绕组以相反的相位驱动每对 MOSFET做电流放大,声音独具特色,结合了电子管机的音质和晶体管机的驱动力

至于扬声器另一个来自希腊的新兴品牌Aries Cerat引起了Mr.Q的兴趣,这是一个结合了高刚性环氧树脂箱体、美国RAAL铝带高音和圆号角中音的神奇品牌,似乎结合了高效率和低失真特性,这对于扬声器变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非常期待能够亲耳听到这样有趣的产品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03
選擇四月入黑
文  |  啊嗚

终于又到了阳光明媚的四月天,从冬春交接的百废待兴到初夏的绿茵缤纷,一年之间要说我最喜欢的日子,还是这春光明媚的四月天——人间四月天,即是如此。看着几乎要枯萎掉的树木,又抽出了新绿色的叶芽,突然就有了生机勃勃的意境

这个季节是新品上市的日子,除了花叶这些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还有各大品牌在新一季的发售新品。遗憾的是,前段时间的广州展,因为工作关系,没有办法前往,错失了很多与新老产品交汇的计划。有幸的是蔚蓝先生的选题恰恰多少扣到了我广州展未能成行的些许遗憾,翘首以待其他执笔小伙伴的最新讯息,而我就和大家一起粗浅分享一些,发烧几年对新老交替的理解吧~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04
日久弥新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往往是经历过了时间长河的洗礼,过尽千帆依然屹立于那个位置。对于很多经典设备品牌,其实也在不断的推成出新。就拿鄙人最喜欢的柏林之声来说,众所周知,柏林是一个老牌的德国设备商。有意思的是,每一款柏林之声的型号代表了其生产的年份,例如石破天惊的模块化前级808前级就是1980年8月推出的,随着电子元器件和相关技术的不断革新进步,808也保持着在新产品中不断地更新换代的步伐

回顾目前的产品代际信息,当下占据主流的产品线已经更新到了第5代(其实是第4代,但中国对于4的谐音不太喜欢,所以直接从3跳到了5)。老派厂商在注重革新的基础上,产品的传承也非常重要——单从外观角度来看,除了第5代产品在器材左右两侧加了两个拨杆外,柏林的造型基本是一脉相承的简洁。时至今日,柏林之声那份独特工业之美依旧紧紧地抓住了一部分人的心,这种独特可以是设计所具有的强烈前瞻性,也可以是对工业极简风的坚持,也可以是对声音调色的特殊理解——所以它始终在我的Dream List榜单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也是我心中所谓世上最好的前级之一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12
后生可畏

近几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模拟技术相比其进步速度可谓突飞猛进。以电子元器件为首的技术革新,席卷着互联网技术如一辆巨型战车,滚滚向前。出生在千禧一代的孩子们正逐渐加入到发烧的队伍里来,同样地,八零九零后的烧友们也是从小听着数字设备长大。对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也趋之若鹜。在这个市场上,能够接受数字体系的听众越来越多了

伴随而来的是各大厂商如新月异的新品发布,基于这样的市场现状,如果要选择解码器、数播等设备,完全可以去探查一下最流行的设备,看一下各大展会的重磅新品。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DCS。DCS一直在小弟购物清单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新产品完全能够比肩老旗舰机型。对于数字设备而言,一直主张要上最新款最先进的技术,这样不容易被淘汰,更容易长期持有——这一观点和我对手机的态度也是保持一致的

DCS给我的惊喜一方面来自于所谓的技术参数,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双耳的实听感受。还记得那次是接近下班的时间点,校长先生突然致电问几点下班。对于平时下班必定在前半夜的我,没有重大事件他一定不会找我。果然,当我赶到张氏府邸的时候,欣喜地发现原来是一场来自不同年代的DCS的产品聚会——当巴尔托克遇见斯卡拉蒂,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不得不感叹数字技术进步的神速:从素质层面,巴尔托克作为DCS的入门机型,和当年的老旗舰斯卡拉蒂基本打得有来有回,完全不输。但从声音审美的角度还是更喜欢斯卡拉蒂,虽然素质不如目前的维瓦尔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活生感和流畅感,时至今日依旧是非常出众的解码 。从外形的角度,我可能会倾向于巴尔托克,更轻巧,有现代液晶显示屏,非常前卫非常时尚;从机器寿命的角度,估计也会选择巴尔托克,因为它年纪轻轻富于活力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16
老戏新唱

机缘巧合之下我入黑了,黑胶成为了我今年的新宠。谈到黑胶,总是有一种深深的历史感。“老派”两个字,也许是黑胶最好的代名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黑胶可以算是目前在世的最早一批HIFI发烧友钟爱之物的代名词了。再怎么说,黑胶总还是归为模拟设备,过了那么久,造型、技术、指标都和原来相差无几。日本Techdas空军一号称霸天下这么久以来,也终于是出了更上级的空军零号

当黑色的碟片开始转动起来,声音也慢慢地在屋子里流淌开来。模拟系统好过数字系统的最大特点是:音乐还原程度好,虽然版次有所差别,好与坏之间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但最终在烧友们手中传享的都是经典版本。经过对黑胶唱片几个月的学习,开始了解到唱片录制版本对最终音色和声音复原的影响之大。在21世纪的今天,已然选择把玩这个上个世纪的老古董设备,让我仿佛回到了过去,比肩乐手,围观录制。最后也给大家种个草,黑胶系统依旧是我目前玩过的音源系统里声价比最高的,也祝大家早日玩上黑胶,哈哈

经过三年,三年后的今天,真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刻,现在是既需要经典来帮我们怀旧回顾往昔,又需要新潮来刺激好奇重振信心的时刻。我希望自己是个能够啃着葱油饼干掉一杯咖啡的存在。或者说,雅俗共赏,再则或是,老少通吃。嗯,总之一句话:不要让狭隘限制了你接受音乐洗礼的疆域,也不要因为偏见放弃了一整片森林~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26
日本揚聲器的當年潮流
文  |  Chrisalex_校長

當年的潮流,今天的經典!

有些音響產品,即使今天看起來,我依舊會渾身顫抖,不單單因為其超凡脫俗的外觀設計,更因為揚聲器背後的超前技術以及物料的瘋狂堆積,當年的日本揚聲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有人在中國立體聲QQ群貼了一張老照片,這是一張日本松下音響落地式組合音響的完整套圖,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非常有味道的照片啊,全模擬重放系統,音源從黑膠、開盤帶到磁帶一應俱全,尤其是當我看到這對揚聲器那特立獨行的分體外觀,戴帽子的高音號角,內心湧起波蘭,臨時起義馬上在QQ群做了一期《校長L談》語音節目,今天,就讓我們续写这个话题吧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28
Technics

很多發燒友要笑了,呃呃,日本哪有什麼揚聲器呀?高級貨麼都是歐美品牌天下,日本做做音源做做功放還是可以的,但揚聲器沒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吧。歷史上日本遍地開花,咱們說八九十年代,有非常多日本品牌百花齊放,投入巨額資金進行揚聲器研發,獨領風騷地做出了外觀與性能異常出色的揚聲器系統,只有很少流傳到國內來,成為高級發燒友的識貨之選,當時在上海徐家匯美羅城的姜玉林工作室,就經常能見到兩個日本揚聲器品牌的進進出出(進貨和賣出),這兩個品牌分別是Pioneer/Exclusive和Technics

我仔細回想下,拿筆羅列出來,發現我們所熟悉的傳統日本音響品牌,無一例外,請注意是無一例外,都涉及過揚聲器產品的製作,也就是說,與中國音響品牌術業有專攻不同,日本品牌在黃金時代往往全面開花,擁有豐富的想像力!這些品牌首當其衝的就是松下Technics,Technics出品過不少外觀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比如您熟悉的SB-10000一萬號以及SB-9500九千五,注意,不是數字越大級別越高,10000型是三路三單元搭載一個18寸低音的矮胖型,9500型是五路七單元搭載四個13.5寸低音的旗艦型號,前者的號角像兩個扁口魚,後者則像帶了個草帽,Kenrick Sound主事人細井研志還專門在鏡頭前拍過這樣一個合照,你能感受到SB-9500的強大氣場,超過兩米,190公斤/個,順便說一下,本機儘管身處70年代,設計卻已強調單元線性相位,為了使頻率特性和相位特性盡可能的平坦,採用了全新位置來設置單元佈局。1977年發售的價格,是超弩級的200萬日元,估計可以買一套房子吧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29
但這還不是Technics揚聲器的頂點,SB-M家族還有一對一萬號,SB-M10000,價格比SB-10000貴一倍不止,我只在雜誌和網絡上見過此物,直到去日本Technical Brain原廠探訪時見到主事人黑沢先生的收藏,除了ESL-57靜電和THE APOGEE鋁帶之外,還有一套只限量生產55對的M10000型,只對日本本土市場不對海外銷售,那是1995年的事情了,SB-M系列出過五款揚聲器,最早的是老大10000,然後推出簡化落地型1000、800、500和書架箱300。旗艦10000型是為超大空間推出的四路十二單元巨型系統,而且上下可以獨立分開,等一下,十二單元,校長你是不是得了飛蚊症,看東西重影了,哪裡有十個單元,我數給你,前面板六個(包括上下各一個10.5寸低音),背後上下各一個10.5寸低音,箱體肚子裡面還有四個ISOBARIC形式發聲的8.5寸低音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32
Yamaha

這個品牌也讓人肅然起敬,Yamaha雅馬哈,該品牌的NS監聽系列高低搭配10系列/1000系列成為不少錄音棚監聽標配,白盆NS-10更受到發燒友追捧,儘管聲音過於直白不太合適欣賞音樂,但這絕不影響其以較高性價比攻占入門HIFI市場;NS-1000儘管沒有NS-10銷量這麼大,它名垂青史之處,是全世界第一對搭載半球形純鈹振膜中音和高音單元的揚聲器(1974年),你沒聽錯,第一家不是Pioneer而是Yamaha,實際上Pioneer就在次年推出,但也分出了先後。不過今天我們要談的不是業務用工作箱,而是正經八百給發燒友在居家環境使用的GF-1

1991年推出市場的GF-1,榮登日本SS雜誌99期封面,可能是最不像雅馬哈揚聲器的雅馬哈旗艦揚聲器,四路四單元有源一體化設計,所有單元鍍金(是的,我從來沒聽說過,低音盆也鍍金的),為的是抗氧化抗腐蝕,且獲得均勻統一的音色(還能夠抑制鈹振膜的輕微嘯聲),所有單元均使用Alnico鋁鎳鈷磁鐵,磁通密度大約是釹的三倍,是鐵氧體的六倍;每個單元搭配一個功放模組,輸出功率125W,低音驅動使用YST雅馬哈伺服技術,以12寸口徑低頻獲得了15寸的水準(低頻延伸到25Hz,-5dB),每個聲道單獨一個外置電源供電,單單這一個電源就有足足25公斤,不含電源的揚聲器有多重?答案是150公斤, 因為箱體材質採用美國硬楓木,厚度達到了28mm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32
除了重量驚人外,本機的價格也著實離譜,採用標準胡桃木貼皮的已經要500萬日元(1991年),而採用沙比利木皮並進行鋼琴漆拋光處理的頂配,需要700萬日元!!!為什麼這麼貴?因為是全主動加低音伺服,所有揚聲器設計師都渴望消除不知道客戶搭配什麼功放所造成的不確定性,如果將設計追溯到單元開發階段,即功放和單元均由原廠搭配並進行主動分頻,那麼聲音的妥協性會小很多。GF-1使用了所有揚聲器單元一對一進行直接連接的驅動放大器,也就是說,每個聲道均有四個獨立模組,貼在下半部箱體背部,分頻點是完全固定的,斜率也不能調整,只有輸入電平可以微調±2.5dB。由此可以看出,開發者意圖使該系統完美地調整,且無法輕易的改變平衡

GF-1是上下箱體拼接完成結構,上三路加下面一個超低音,這種結構在市售產品中很少見,優點是超低音不干擾其他頻段,低音和超低音採用Kevlar編織材料振膜+橡膠懸邊,高音和低音採用鑄造鈹金屬,注意,一般鈹比如TAD所使用的,都是真空蒸鍍沉積法獲得的,但Yamaha採用了僅為該機型開發使用的鍛造GC鈹膜,據說這種鍛造鈹的的抗拉強度是真空蒸鍍沉積的兩倍,延展率則是十倍,純度能做到99.9%,而且請注意看,本機的純鈹中音振膜超大的,達到3.5寸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33
Sony

Sony的早期揚聲器產品,充滿潮流感地使用平面振膜揚聲器單元,而且是高中低單元統統平面振膜,在當年錐盆單元大行其道之時,看到平板單元真是創意十足!90年代SONY有三對揚聲器令人垂涎三尺,不過都是買不起或者進不來的那種,最不值得提的(笑),就是90年代末推出的Sony高級揚聲器末代皇帝SS-M9ED,為啥說是末代皇帝,因為在此以後,Sony就暫停了高級揚聲器的研發工作,SS-M9ED成為絕唱,順便說一下,SS是Sony Spirit的縮寫

1999年10月2日,Sony在新加坡希爾頓賓館召開亞洲區SACD超級光碟機的新聞發布會,現場Sony搭建了一整套專門的SACD重播系統來展示肌肉,因為SACD的頻寬可以輕易到100KHz,所以一般的揚聲器和功放無法重放,當時的系統是SCD-1音源,TA-E1前級,TA-N1立體聲後級,SS-M9ED揚聲器,這套系統聽過的人很少,因為產量太少,流通的也很少,為了兼顧寬頻而特別製作的四路五單元SS-M9ED揚聲器是今次的亮點,當時是訂製生產品(M9ED是海外編號,日本國內編號SS-1ED),採用歐洲生產的單元,美國組裝完成,設計師也是Polk Audio前設計師Dan Anagnos,脫胎於之前的小型化SS-M9音箱,這對揚聲器特別注意對超高頻段的重播,所以在頂部有一個可以調整左右角度的鋁合金外殼超高音,SONY還很貼心將這個部件獨立出售,以吸引那些原本就有高檔揚聲器但想體會SACD寬頻的用戶,一對SS-M9ED的價格當時是16,000美金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34
除了SS-M9ED之外,更往前的是SS-R10,沒錯,一看型號就知道,這就是Sony家族七顆龍珠或七件秘密武器之一,它們都以R10冠名,除了前級ER1有所出入是1型之外,其他都是R10。售價300萬日元的SS-R10揚聲器,一看外觀就知道異於常人,因為這是對平板外觀的全音域靜電揚聲器,注意,不是像Martin Logan後來的錐盆低音加持混血型,而是從高音到低音全部靜電型發聲的超級體積系統。作為大廠的Sony花費六年時間研究靜電型揚聲器,推出了這款作品,後續也沒有在靜電之路上繼續走下去。SS-R10是三路設計,表面看上去是低音、中音、高音上下等面積兩單元,合計六單元的配置,實際上低音部分採用了雙層振膜,增強了低音的量感,這是Sony花費時間研究確認靜電喇叭天生低音不足所進行的補償措施

振膜厚度是6μm (6/1,000mm) 振動膜,其重量僅為家用保鮮膜的 1/10 左右。因此,與工作時揚聲器前後空氣層的有效質量相比,振膜本身顯得非常輕,並且由於整個振膜表面都受力被驅動,因此具有出色的分析力。靜電式揚聲器是通過在電極和振膜上施加偏壓,然後經過變壓器升壓後的音樂信號施加到電極上,使電極上的電壓發生變化,在振膜後面以推拉運動驅動振膜以產生精確細膩的聲音。由於這種工作原理,靜電型需要電源供電,SS-R10的電源變壓器、保護電路、偏壓電路和信號變壓器內置在主機後部的盒子中,並以環氧樹脂密封,另外還有一個外置金屬盒裡面是分頻電路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34
在SS-R10之前還有一對旗艦揚聲器,Sony Spirit GR-1,最大特徵是超級橢圓形外殼箱體,圓角部分將數十塊1mm厚木板對壘彎曲在一起,形成一塊無縫擋板,實現了平滑的形狀及柔和美感,外箱套內箱,內部是被稱為RC(Resonance Control)的框架箱體,還使用了細菌生物振膜,這對揚聲器上的黑科技和新技術也有很多,來不及講了,有興趣的朋友了解下,反正聽是不可能聽到的了,因為生物振膜在自然環境中老化速度超過常規化學材質振膜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35
寫在最後

除了上述所涉及的日本大牌,其他日本音響也在它們的黃金期推出過揚聲器產品,諸如Pioneer/Exclusive先鋒、Diatone/Mitsubishi三菱大通、Lo-D/Hitachi日立、Sansui山水、Victor勝利、Onkyo安橋、Denon天龍、Sharp夏普,在這些品牌中,Pioneer/Exclusive是絕對的高產選手,後來轉為以TAD專門品牌行走江湖,Diatone也有持續的高性價比產品供貨,Onkyo大概是最預料之外的,因為他們在1984年發布了200萬日元的終極揚聲器Grand Scepter GS-1,這對揚聲器花費了安橋大量實驗與開發成本,以終極揚聲器為目標,是不考慮開發研發成本和銷售數字的產品,基於全新設計和測量理論,擁有多項設計亮點:完全的中高音/低音箱體獨立分離設計,全號角壓縮驅動器帶獨立背腔,磁路使用當年可用最大直徑磁鐵,提供跳過分頻器的獨立驅動設計等等,在對於號角筒的研究上,進行了無數次試驗,可惜國內無緣見到這對上古銘器,聽聲音就更不可能了

順便說一下,引領潮流的帶金絲邊眼鏡男,上海老葉先生,於本月剛剛更換了全新揚聲器,他割捨了漂亮國Magico Q3擁抱了英倫之美Wilson Benesch Resolution 3Zero,還是特別版的Enzo Red恩佐紅塗裝,至於引入記錄以及現場錄音視頻,且聽下回分解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23-4-18 14:36
本期文章分享完畢,看得好,請賜LL

謝謝

作者: jyjx0    时间: 2023-4-18 15:52
chrisalex 发表于 2023-4-17 10:40
2014 年创立的音箱品牌 Equal Tempered Acoustics (ETA)平均律音响,旗下 Lune 顶级书架箱、旗舰落地箱 T ...

“新潮流也将成为经典,二手闲鱼上平均律用户因升级更高级型号,放出的不管是 Opus 系列,还是Karat、Phase、Lune,一经面世即刻秒杀,足以证明平均律音箱的绝对实力。如果朋友们,发烧友们,音乐爱好者,如果你需要一款经典音箱,超越老牌经典的音箱,那么请来听听平均律音响,一旦拥有,幸福相随”

挂了三年都没杀,当然白菜价可能。哈哈
作者: helloyj    时间: 2023-4-18 17:28
LL,我是来收图的
作者: zocke    时间: 2023-4-18 19:52

LL
作者: 环城西2022    时间: 2023-4-18 20:41
LL
作者: kentbai    时间: 2023-4-19 10:08
LL
作者: zzpzm    时间: 2023-4-19 10:19
LL
作者: wangjue522    时间: 2023-4-20 22:38
chrisalex 发表于 2023-4-17 10:26
第二次冲击来源于这时期的一本杂志——《新潮电子》,随着新物种“MP3”的横空出世,同时映入眼里的是一个 ...

这个好经典啊
作者: Living328    时间: 2023-4-21 02:01
精彩纷陈
作者: jblk2    时间: 2023-4-21 13:42
LL
作者: zjb111    时间: 2023-4-21 21:28
又是长篇大作,LL
作者: dinupeng    时间: 2023-4-23 13:27
LL
作者: lequ    时间: 2023-4-24 12:38
LL
作者: DXDXDXLM    时间: 2023-4-24 13:53
本帖最后由 DXDXDXLM 于 2023-4-24 13:58 编辑

从时间角度来看,能称之为经典的音响器材,往往有一种穿越时空的能力,哪怕放到现在来看,仍独具魅力且难以复制(且估计有很多仿品)

LM认为的经典:

喇叭:bw鹦鹉螺
耳机:sony r10
音源:dcs
线材:nordost(是的,只认为nordost无法复制)





欢迎光临 立体声论坛 (https://stereosound.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