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hrisale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本制作者曾推出过成品板部分单独售卖,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而停止发售,只有成品机推出,而成品板后部拥有最有技术含量的黑盒子密封的调声模组,这个就是和MARANTZ的HDAM模组类似的看家秘籍,厂家不会公布而浇灌密封的部分。

另外,请注意看并排的功率管,制作者已经颇有心思地将型号进行打磨,另外成品机有两种形式,塑封管与金封管(原厂的811使用的是金属封装管),现场那台使用的是塑封管。

IMG_9607.JPG (118.61 KB, 下载次数: 202)

IMG_9607.JPG

IMG_0117.JPG (105.25 KB, 下载次数: 200)

IMG_0117.JPG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散热器结构,让我想起了KRELL KSA 100MKII的散热器部分,完全相同的结构,非常易于辨认,也是方块散热器外加散热风扇,只是一个是向后抽风,一个是向下抽风,设置的角度不同。KSA 100MKII发热量较大,而仿制811在机内大空间、风扇外加高功率散热器的共同加力下,机身的发热量在可许可范围内,不会烫手,不过,我曾经摸过FM ACOUSTICS FM 115的后级,工作时一点温度都没有,被人笑作是:越用越冰冷。

IMG_0118.JPG (104.31 KB, 下载次数: 202)

IMG_0118.JPG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这台后级的制作分分钟透露出以FM为原型完全解剖,从外观和内部以完全复刻为己任,但声音到底是不是如制作者说的,拿真的FM 811放在一起A/B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呢?

为了验证这样的听感,除了小张自己聆听外,我还搬运到另外三位朋友处进行对比,其中一位就是著名的音响玩家Z兄,他是动手能力很强的资深烧友,家里使用的是B&W的MODEL 801 SERIES II,面对这样低频难以控制的肥婆扬声器,仿制811能不能控制得较为完美呢?

IMG_5762.JPG (80.6 KB, 下载次数: 192)

IMG_5762.JPG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原本预期地是听到那种老款的B&W音箱所鸣放出的肥厚松软低音的听感,因为我曾在多年前就在现代电子城的阿彪处领教过这对MODEL 801的本领,说其LL一点也不夸张,当年的录音室监听用箱,说其LL还有另一个理由,就是低频比较难掌控,播放得不好容易给人感觉吵闹。

但是,在现场换上FM一开声,与参考机相比,声音却很不错,至少在低频方面的,在偌大的空间驱动得很不错,更让人觉得漂亮的,是中高频的细节刻画与松弛度。

虽然,我要承认,对比的参考机只是一台几千块(好像是2000?)的专业功放。不过据说在单独的机会下,Z兄邀请到了龟峰的大菠萝合并机来驱动,FM马上输很多。

IMG_5763.JPG (117.66 KB, 下载次数: 194)

IMG_5763.JPG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Z兄后来话我知,在FM与DIABLO的对比试听中,首先一个细节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可谓开声输三分的地方,就是保护电路的过于敏感,现场使用《炎黄第一鼓》进行播放,在一记记强鼓的敲击下,DIABLO毫无惧色,拳拳到肉,但是FM就马上露出了马脚,一记鼓槌下去,马上就收声了,保护电路介入工作,十几秒后再闭合,当再次敲鼓时,又会收声,完全没办法听了,而这样的情况,在后面与FPB600进行对比时,我也曾碰到过。

那么到底声音与大菠萝相比输在哪里?Z兄没有细说,不过好在后面我有机会听了下,有了真切的比较,如果撇开与大菠萝比较,那么FM驱动B&W的声音是属于偏音乐感的,有一定粘滞力与浓稠度的流畅声音,尤其在弦乐部分的拿捏上有所表现。

IMG_5764.JPG (117.21 KB, 下载次数: 203)

IMG_5764.JPG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次的试听,安排在硬L的听音室里,这是大家所熟悉的QUAD超大面积静电式扬声器2905的系统,使用KRELL202前级,分别使用ACCUPHASE A45与仿制FM 811后级进行对比试听,而现场最右边的更有DIABLO甲类合并机进行同场驱动。

我很感谢硬L先生能提供这样的机会,用2905这样的高难度参考喇叭来挑战仿制FM811这类“可能”会导致扬声器终身停止工作的非厂牌机,而我也可以通过对2905扬声器的驱动和控制,了解仿FM811的功力是否深不可测,而现场经过与A45的直接对撞,现场所有的听众,包括我在内,都必须承认A45的声音更为宽松,更为大气,而仿制的FM 811有一种窝在机器里,推不出来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和正版FM ACOUSTICS将大型音箱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听感完全不同。

而之后KRELL 202+仿制811DIABLO单体机的比较,我能够明显感觉到DIABLO的强大驱动力和饱满的声场,尤其是那种密度和冲击力,让人觉得LL。虽然从外观上来看,仿811的体积最大,但是声音却没有最LL.

IMG_6217.JPG (80.78 KB, 下载次数: 184)

IMG_6217.JPG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次聆听,是安排在另一位烧友家里,这次仿811面对更为强劲的对手,以驱动力和低频凶猛著称的KRELL FPB600,是FPB系列立体声系列的最大功率机。而扬声器,是与小张家一致的WILSON AUDIO SYSTEM 5.1。对于当时的听感我是这样记录的:

在更换为仿制FM 811时,我想起了先前聆听真FM的听感,那次在WX先生家聆听FM的115后级时,那对FM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好印象,驱动力的强劲以及对乐感和解析力的把握那是相当的到位。

今天在SYSTEM 5.1系统上,我首先要承认的是,和KRELL FPB600相比,仿制811的低频控制力和音乐凸现感(离箱感)不够明确,透明度上也有损失。如果以WX先生家的原厂FM为声音标准的话,很遗憾,仿制的FM虽然在外观和内里有太多相似,但从声音上,那种清透感并没有拷贝下来,直接导致我们对其产生其他的看法(笑)。

回头继续说,仿制811驱动SYSTEM 5.1,现场试听3条L,竟然也有一位朋友投票给仿811,说其声音更为耐听和自然,不像FPB600张力这么大,所有表现都那么有力和清晰,缺少一些抑扬顿挫。这点我在现场是能够听到的,也就是说,仿制811的声底還是有些暖色調的粘稠感和圓滑度,可能就是這麼的一些特徵,在表現弦樂部和人聲片段時更為順耳和耐聽,作為發燒友你肯定有這樣的經歷的,一邊聽到透徹雄壯、骨架充實的弦樂器鳴放,懂得欣賞其美感;你也不會拒絕,那邊廂聽到那種擁有陰暗部、帶有柔軟輕拂質感的音樂演奏,也視為情感表達另一種的方式。

IMG_6830.JPG (150.78 KB, 下载次数: 189)

IMG_6830.JPG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以SYSTEM 5.1為確定揚聲器,在仿製811FPB600中選擇後級放大器,我會做出兩種選擇:1,如果是大空間,而且對低頻的控制力有極高要求,滾燙的FPB600是優優之選,低頻段裡即使有再調皮的搗蛋鬼也照樣被壓在地板上,動彈不得,完全不會溢出音箱外產生BOOM2,如果是小空間,不介意動態,但喜好中高頻的柔順度的話,那麼在外觀上能為你帶來面子享受的仿製811請你去聽一下,這台功放雖然來自國內的DIY者,但在外觀及內裡均花費時間與精力做到最為逼真,雖然在功率管的篩選與配對上無法與原廠看齊,但無疑還是有一定的聲音上的可取性,不過這台功放的售價絕不便宜,不要以外觀和材料計費,它不是幾千的功放機。而是25,000人仔的贵价机。

很少有DIY机敢够胆叫价25,000元大洋的,如果其不是打着完全仿制60多万的FM 811后级的名号,相信没有人敢买,另外,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款仿机,除了我们所看到的普通版外,其实作者还有一款更为精确仿制的FM 811的高阶版,寻思老命要价50,000大洋,具体高阶在哪里呢?采用德国军用方形变压器,所有调整方式均采用最高标准方式制作,据说声音极为接近FM811,当时作者说只做4台,而且可以根据顾客要求做金封管的或塑封管的。截至目前,你还有机会向制作者定做。

IMG_6837.JPG (149.69 KB, 下载次数: 196)

IMG_6837.JPG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將給出小張的聽感評論,寫完此貼。

謝謝。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驱动1.3SE时的活跃程度与乐感是明显好过LDH先生的前后级的,那种润泽和轻松的听感,已经许久没有在1.3SE上发挥出来,略带芬芳的质感,已经透明度很高的乐器演奏,全盘不会有浑浊的听感,可能这要归结于直通后级的优势吧,在喇叭换用SYSTEM 5.1时,因为小张的听音陋室很局促,不算很大,所以没有推不够的情况出现,WILSON AUDIO本身的箱体的要求就是不能有箱声,所以低频速度快,没有BOOM,这点在仿811上非常明确,声音靠前,清晰,虽然好像没有LDH前后级展现出的更成熟的全局感和厚度感,但811却能够抓住我的耳朵,在播放小提琴名片《PAGANINI FOR TWO》以及播放区瑞强先生的歌曲时,其听感都似乎超越LDH先生的作品,主要的表现是小提琴的透彻感、顺滑质感以及拿捏良好的快速反应,人声方面的现代派听感,不会特别浓厚,却相当有节奏感,人声和乐器分解清晰和稳定。

但是,光有这些就够了吗???

请注意,我们现在聆听的,不是一台要价2W多的国产功放,而是一台各方面向60多万的FM 811顶级立体声后级看齐的高级制品,虽然价钱是2W5,但制作者的目标是远远超越价格达到FM 811的水平。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不能只以2W元的功放来做比较,必须明显超越才行,必须要达到FM的高度,制作者的目标才算达到,买家的每一个铜版才花得值得,否则,只比国产2W多的功放好,只能算中规中矩,用家没有购买的理由!

俗话说,仿出外型容易,仿出声音难!

如果单听声音,那么其表现与万元级功放比较,属于很不错的表现了,不过很遗憾,制作者的要求和目标是FM,他曾经搬一台原厂811进行完全复刻和拷贝。从声音的角度,如果你是拿60多万的FM原厂功放相比较,那我相信你会失望,虽然最后我没有顺利完成FM原厂机在场下的A/B对比,但在仔细听过FM 115的单声道后级作品后,对其的声音风格有所了解和印象,而且这种印象,真的是非常深刻。仿制的FM 811后级,很遗憾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在极端的透明度与微弱细节的捕捉方面,以及像太极的般的控制力和表现力上,都没有达到原厂FM的高度,我认为在元件(尤其是功率管)的配对和筛选方面与原厂机有级数上的差距,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FM的主事人MANUEL HUBER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FM的机器,对原件的删选和淘汰率高的吓人,配对非常严格,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做法,导致机器的成本下不下来,要卖到天价,虽然有些夸张,但的确对声音有正面的帮助,而眼前的这款仿811(虽然作者将功率管上的型号进行了打磨,看不到是什么),但我相信他没有办法做到如原厂一致的筛选条件和技术要求,这点上对声音的影响已经失分很多,而其余的(如电源变压器等)也会产生负面印象。

小张认为,作者花了这么大的热情去研究高级功放(听说他不单单有811后级,还有266前级,还有高文的前后级仿制作品面世,可谓仿制的大家名家),如果你活用这些技艺和经验,打造出自己的功放,那是我们发烧友的福气,但如果你的起点定得这么高,而口号又是“与名机完全一致”进行仿制,我就很难想象如果你真能仿出原机的声音,为何这些名机目前还在大卖特卖,还有众多拥趸?!我相信,制作者做得功放,并不难听,经过细心的调校和细节处理,一定能有比现在更大的市场拥有量,就像以前的LDH先生和叶立先生,我似乎没有听说过他们的机器是仿制某某名机来的。

最后,谈谈做工,上顶板的螺丝打孔都没有对齐,误差率比较高,后来为了保证能顺利拧上螺丝,又请本地师傅将孔径开大,更换了大颗的螺丝才完事,而是用原包装箱+打木架,发往外地后,又出现点亮无声的窘境,之后发现是机内连线松脱的事故,希望这只是俺运气不好,其他购买的朋友没有遇到。不过如果你对这台功放有兴趣,据我知道,制作者的原来只做10台的订单还没有满额。

先写到这里,下次到友人处搭配更LL的喇叭试听后再与各位汇报,谢谢。

IMG_6829.JPG (95.68 KB, 下载次数: 197)

IMG_682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6-7 05:52 , Processed in 0.0604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