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冯兄话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 对”唱片演奏家“现象的疑问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23-4-14 1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uragon 于 2023-4-14 19:55 编辑
沈阳姜兵 发表于 2023-4-14 19:47
你好兄弟,有人否定了我们从百度搜索的解释,又有朋友转贴出来菅野先生的翻译文章,但都没提到 ...


要是好玉的话,为何不能大大方方示人呢?

姜版,你可是一个版主,又是一个音响品牌的创始人,还是个东北爷们,连先解释一下自己的理论都不敢,评价古尔德的两套录音估计就更不敢了,不觉得很没劲吗?
152#
发表于 2023-4-14 19:54 | 只看该作者
auragon 发表于 2023-4-14 19:52
要是好玉的话,为何不能大大方方示人呢?

姜版,你可是一个版主,又是一个音响品牌的创始人,还是个东 ...

        连我们讨论的唱片演奏家是什么都不清楚,你让我说什么?激将法都出来了
153#
发表于 2023-4-14 20:02 | 只看该作者
算啦,你们自己提出来的都不敢解释,看来什么理论体系,也就是个故弄玄虚的把戏而已

姜兄,说句真心话,你如果连先解释一下自己的观点或理论的勇气都没有,你或你品牌的形象,也就那样了。

我不再回复这个帖子了,建议大家也不要跟帖了,让它沉下去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23-4-14 23: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要我看唱片演奏家只是发烧友创造的一个虚拟名称而已,连唱片都能演奏了,还有什么不能胡编的?当一个专业录音师录的作品会在后来发现“可以演奏”本身就是个笑话。
155#
发表于 2023-4-15 08: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上贴不对,我再补充一下个人观点,             唱片演奏家只是器材演绎,录好的音源本身不能调整,如果可以调整只能靠设备,和演奏者没有关系了,那就更难还原了,作为做了几十年拉琴匠的我们最不喜欢的是加扩音设备的音乐会演出,所以专业的好录音师一定是追求这样的东西,播放音源时也是尽量维护这声音才是我们喜欢的,否则就是发烧友(例如管野等大咖)。
156#
发表于 2023-4-15 09: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很难评价您听到的声音的,在古典音乐之外有众多的音乐类型,这些东西也不是一个古典音乐工作者(专业)能够评论区得清楚的
157#
发表于 2023-4-16 0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品人生烧友 于 2023-4-16 02:15 编辑

没想到会讨论的这么深入,立体声论坛有希望。

姜版和冯总的分享确实提高了立体声论坛交流的层次,佩服。
158#
发表于 2023-4-16 02: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品人生烧友 于 2023-4-16 02:15 编辑
Bass姜 发表于 2023-4-14 23:36
要我看唱片演奏家只是发烧友创造的一个虚拟名称而已,连唱片都能演奏了,还有什么不能胡编的?当一个专业录 ...


老兄握手,同感。
159#
发表于 2023-4-16 17:21 | 只看该作者
冯兄话吉 发表于 2023-4-13 21:43
文中提到提到的普遍性的精彩播放和预期之外魅力,应该如何理解?唱片演奏家们的创造性创造了什么,是播放 ...


冯兄看过来,我惊奇地发现,你一直关心的艺术法则问题,菅野先生在文章中也有专门论述。
这篇文章的完整版就在论坛最上面几个帖子里,是张版的扫描贴图。因为是竖版排版,还是繁体字,手机上看实在是灾难,看几行眼睛就疼的不行。我尝试用识别软件,效果也不太好,还手打了不少字,建议还是看完整版为好。

对对象试图忠实,越是努力,个人的感情移入和感性越是被投影进去,越是发扬出个性来

而到了个别的爱好者进行音乐播放的世界,演奏家也好制作家也好往往都不再相关,这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结论完至取决于播放者的解释,当然也可以说唱片音乐的独特性和特质就存在于这里。而按照刚刚说过的“千人千种”说,不得不承认“播放在音乐上的忠实性是有责任的自由,是一种再创造”。也就是说。将其当作艺术或审美的世界即播放音乐艺术的领域来认识。将唱片音乐看作是载体艺术,也就是广义的音乐世界中,由现代文明催生的带有新的独特性的音乐艺术门类,并对将其完成的再创造行为表示尊重。
因此,作为唱片音乐爱好者,认为“忠实的录音播放”就是“优美的录音播放”也就更加自然而有深远的意义。不过,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既然是艺术,不是简单的感性游戏,其中必须要有悟性所带来的秩序的存在。他的意思是,那些始终随心所欲的感性游戏,并不能称为艺术。
于是我开始了思考。相当于康德所说的“悟性的秩序”的,如果是现代科学是否足矣?对于唱片音乐来说的音响技术及其体系性的知识,就相当于这个秩序是否有些勉强?基于唱片演奏家的音响学理论的技术和尊重物理特性的姿态,应该说与简单的感性游戏还是不同的吧?音响不仅是个人随心所欲的好,只有这个秩序得到保持,才会有丰饶的兴趣之花盛开,载体艺术的身份才能得以确立。顺便说一句,我认为只有感觉到能够满足这个性和感性条件的产品,才能被称为真正的音响机器。只是发出声音的粗糙廉价产品没有个资格。而且声音与设计等的感性非常重要,仅仅是游戏的话就太轻薄了。
我认为物理的忠实性和艺术创作上的纯粹和谦让的概念并不矛盾。人在艺术的再创造中,越是努力要对对象忠实,他的感情移入和感性越是会投影进去,结果反而是自己的个性得到发扬。有意识地想去做什么,绝不是谦让也不是纯粹。正如试图忠实于乐谱的演奏家的努力那样,重要的是培育音乐修养和音响技术知识之间的平衡,以及追求理想的谦虚姿态。这姿态会与具备利洞察力和判断力的审美眼(或者应该说是审美耳?)结合起来,实现正确而优美的播放音,使丰富的音乐表现成为可能,这是我真实的感受。


160#
发表于 2023-4-16 18: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的演奏基础是音乐修养和技术(能够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听众) 好的录音是熟悉作品 乐谱 指挥 乐团 乐手水平等等的录音师,在话筒摆放 声场融合度到位 录音效果和音乐会演出是各声部的平衡和融合后有着更多的空气泛音的效果 唱片演奏家应该就是发烧友,是按自己喜欢声音 理解去使用器材,去摆放位置 去创造听音环境  我认为自己还不够资格成为发烧友,以上只是退休后接触音响唱机的一点感受,不一定对,请大家多多包涵[抱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6-7 10:55 , Processed in 0.0521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