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86|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 从现场真实、录音真实、重播真实的角度看重播质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4-7 21: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场即真实,是录音记录的对象。
录音客观上无法全部记录现场的声音信息,只能以录音师的视角记录现场的部分信息,同时,被记录的信息也无法避免的因为技术问题产生失真。那录音还存在真实吗?我觉得是存在的,我认为录音师是在以自己的艺术创作来记录现场的艺术真实,录音师要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对现场的环境的理解、对录音技术手段的理解,为重播层面的听众记录下最生动的现场片段。录音能多大范围的覆盖现场真实,这要看录音师的能力和设备技术能力。但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专业录音师尤其是顶级录音师的基本音乐素养、对音乐内涵的把握、对乐器的音色的识别、甚至对某个时代音乐审美的走向的判断都要比一般听众有更好的认知。更何况录音公司内部有录音质量的评价体系,作为一般听众大可不必为录音的准确度操心,即便某张唱片的某些环节出现严重的失真,那也应该是极个别的情况。回头再来看录音真实,它对应着录音师想表达的现场真实,录音中的内容不是录音师创造的,这些内容是现场真实的一部分,录音师要尽量收集那些更有利于表达作品的声音信息,更多的记录下作品的艺术价值,这种取舍就是录音师的伟大。就声音细节而言,在审美意义上,录音师的价值观从来不会现场真实背道而驰。
录音的目的是为了再现现场,对于重播而言,尊重录音就是尊重现场,重播只能以准确来应对录音,重播离准确越远,离唱片真实就越远,离现场真实就更远。要想重播与现场实现最精准的对接,就只能依靠唱片真实的实现,也就是音响系统高精度的电声转换工作过程。
聊到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判别唱片重播质量,有人说准确完整的还原唱片信息就是高质量,理论上的确是这样,问题是人耳不能直接识别唱片上记录的信息,所以这种观点也就没有意义了。但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发现唱片真实的母体的就是现场,重播质量依旧可以对照现场来找答案。现场的音乐信息都是变量吗?如果这样那评判重播质量就是死路了,显然不是这样!例如乐器的音色、乐器的相对位置关系、乐器的特殊质感等因素都为识别重播质量提供了比较好参照依据。当然这些依据不是在任何唱片场景中都能发挥参照作用,但优秀的录音如漫天星汉不胜枚举,只要多听,多对比,不是死扣绝对准确的僵化思维,以现场音乐作为参考,多理解录音师的审美角度,辅助相对的恒定现场因素去对比,不违背电声工作原理情况下,经过一定数量优秀唱片的对比采样,一定能较好的判断音响的重播质量。只是这样的处理方式有个前提,你对作为参考的的那些因素真的有比较准确的认知吗?用尺子量东西要先学会用尺子!尺子也不是绝对准,可我们还是用尺子的测量,难道不是吗?
推荐
发表于 2023-4-24 21:16 | 只看该作者
ztjun 发表于 2023-4-24 16:55
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影响回放效果,并且这些回放效果本身就是自己的一种特定的观点表达,这就构成了艺术行 ...

赞成。

有一点想补充一下,之前也提出过疑问的:每一个录音作品,除了真正参与者之外,其他绝大部分人是根本不知道现场的情况的,也就是没有办法去知道所谓的真。于是,每个播放者都有自己的理解,都会从自己的喜好来改变播放的声音,显然这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创作。

至于什么是最真,最好听,本来就是主观范畴的东西,哪里会有唯一的标准?就如不同音乐家,对同一个曲目的理解都不一样,演奏自然就更不一样,那么谁才是最好呢?我们欣赏各自好的地方就好了,这和唱片播放其实也是一回事

艺术也好,主观也罢,非要追求真,但又说不出什么是真以及怎么去鉴定何为真,只能说是不知所谓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3-4-11 14:54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你的“尺”我不认。有法律规定你的“尺”是尺,我的“尺”就不是尺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4-24 17: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别被楼上绕进去,我们艺术圈学术共同体就喜欢绕逻辑,其实大家本不就在同一语境,很多讨论根本就是扯淡,哈哈
23#
发表于 2023-4-24 16:55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影响回放效果,并且这些回放效果本身就是自己的一种特定的观点表达,这就构成了艺术行为。有何不可呢?
这中间为何要设定一个标准化的东西,且你又无法明确这个标准化“忠实还原现场”的定义。 如果这个标准是自己的追求完全没有问题的,但认为这就是好声音的标准那就狭义了,这是一种扼杀了其他的可能性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局限,需要反思的就是这点。
22#
发表于 2023-4-24 16:49 | 只看该作者
冯兄话吉 发表于 2023-4-24 16:26
如果您认为音响重播是当代艺术范畴内的音乐创作,可以肯定的是人人都是音乐家,那确实应该结束音乐家之间 ...

对,有何不可?
21#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16: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ztjun 发表于 2023-4-24 11:32
您应该对当代艺术是有所误解了
其实争论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局限了,因为争论的参与方,无论正反,都是 ...

如果您认为音响重播是当代艺术范畴内的音乐创作,可以肯定的是人人都是音乐家,那确实应该结束音乐家之间的争论。任何在艺术作品传播中参与了影响作品结果的人都是艺术家…
20#
发表于 2023-4-24 11:32 | 只看该作者
冯兄话吉 发表于 2023-4-18 16:38
老兄的逻辑是证明了我和姜版的愚蠢,所以唱片演奏家必然是正确的理论,这个好像不是充分、充要、必要条件 ...

您应该对当代艺术是有所误解了
其实争论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局限了,因为争论的参与方,无论正反,都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试图说服对方,而这恰恰是自己认识的一种局限,就像您理解的艺术形式。

其实还是要审视我们看待问题的高度和深度,该说的都说了,感觉您完全无法get到我提出的这些点,我也无意说服您,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想法挺好的,再继续争论下去都不值得
19#
发表于 2023-4-24 11:23 | 只看该作者
冯兄话吉 发表于 2023-4-18 16:11
接着聊摄影聊,虽然我不是很懂,如果相片是作品,那到暗房这一步说明创作还没完成吧?但是唱片已经制作完 ...

您可能对摄影不了解,对于摄影来讲,后期并不是完成创作,真正的创作是输出。

输出又涉及,画册、展览等, 画册的选片,编辑,印刷 和展览的选片,编辑,印刷,要求都不一样,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和表达的东西也不一样。
输出是最后的最终创作,而这个创作不一定是作者本人完成,当然作者是可以参与选片和编辑。但大部分有专人来选片和编辑。不同的人选片和编辑呈现出最后的效果大大不同。所以在摄影界也发生过作者不满意编辑的情况。

另外,摄影师在拍摄前,是要启动立项,做好相关策划,然后进行一个周期的拍摄(周期有长有短)。

所以总结以上,摄影从立项到呈现画册流程大致是:
策划-立项-拍摄-暗房-选片-编辑-印刷-出画册 (中间出版社的版权相关的流程与艺术创作无关,不纳入)
不同的选片编辑,出来的画册效果完全不同,很可能一个项目最后可以出不同效果的画册。
18#
发表于 2023-4-23 08:24 | 只看该作者
冯兄话吉 发表于 2023-4-18 16:11
接着聊摄影聊,虽然我不是很懂,如果相片是作品,那到暗房这一步说明创作还没完成吧?但是唱片已经制作完 ...

一张照片,按作者的意愿完成后,艺术创作已经终止。除非有人在此基础上再创作。创作终止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可以直接被人感知(观看)。唱片不同,你可以直接看唱片上的内容还是放到耳边听到里面的音乐?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下,任何播放唱片的行为都可以说是一种再创作。从作曲家写下作品到最终你的系统播放出音乐被你感知,有多个环节的再创作。
17#
 楼主| 发表于 2023-4-22 06: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fcfcfc 发表于 2023-4-21 13:51
屏幕只有分辨率么?
色温呢?伽马?对比度呢?显示器都一样么?有人喜欢暖点,有人喜欢冷点,也是选择 ...

选择如何使用电子设备技术指标都是艺术创作?好像家里电视也有你说的功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6-7 15:25 , Processed in 0.0612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