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093|回复: 21

[聚会] 看了之後兩個字(第87集)---- 巧合!又一套ATC SCM50ASLT,YAMULING失散多年的兄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8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窩是小張。

YAMULING先生失散多年的親兄弟找到了!

前不久我們拜訪了一位論壇好友,當我們一行三人踏進他的聽音室,我驚訝地幾乎尖叫起來,原來他的系統與YAMULING先生的如此相似,居然有這麼巧合的發烧友!與我拜訪過的YAMULING先生使用幾乎一模一樣的系統(YAMULING先生專訪文章:https://stereosound.1klock.com/f ... hlight=%D6%AE%C2%C3),而且完全是默契而不靠溝通,並非有故意照搬的想法。

他就是,文兄。
DSC0206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兄應該是非常喜愛丹拿揚聲器的吧,否則他不會把自己的QQ群暱稱起了個CONTOUR1.1的經典書架箱的型號,但他現在不用丹拿,而是ATC SCM 50 A SL T。這個型號是這樣解釋的,ATC是品牌,SCM是系列,50是箱體容積,A是主動版(ACTIVE),SL是超級線性驅動單元技術(SUPER LINEAR),T是塔式落地箱(TOWER)。

雖然你們在YAMULING先生家訪時已經看我嘮叨過這對揚聲器,但我這裡還是要再多解釋下,作為英國老牌揚聲器廠商,ATC是BILLY WOODMAN先生在1974年成立的,兩年後他就發明了第一代的SM75-150S,也就是我們所說的75毫米軟球頂特殊塗層軟球體中音,至今多次進行改良,還是擁有極低的失真度和良好的中頻質感,無法被取代,沒錯,有很多人模仿這款單元,但很遺憾不夠LL。

ATC有趣之處是,不單單追求被動揚聲器,他們也做主動版本,據說理由是箱子太難推了,別的功放搞不定,於是廠家自己來做。他們很早以前就在同一型號上區分ACTIVE和PASSIVE的揚聲器,當然主動型的ACTIVE會價格高出一大截,而且他們在近場監聽的小書架方面,也有SCM10和SCM20的主動版本提供,我記得我還幾乎差一點買過他們的揚聲器。
DSC02079.JPG
DSC0208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ATC不單單有主動版本揚聲器,他們還在1996年開始推出電子產品,SCA2前級和SPA2後級放大器,買不起這兩款作品的人就選擇SIA2合併機,不過他們的作品很少看見搭配其他廠家的揚聲器,在選擇時,也有很多人會考慮到底是不是選擇把後級功放塞在箱體裡面的主動版好一些呢,所以在市場上ATC的前後級功放很少見到,文兄在更換前級之前,就使用SCA2參考前級,這點與YAMULING先生一樣,不過他對這款前級略有微詞,一個是聲音比較黯淡素雅,第二個就是聲音開不大(我的理解是一格大一格小的問題),可能原本的設定增益太大,要麼太大聲要麼太細聲,其實ATC的原廠設定就是大聲壓鳴放才夠過癮。

還有一個說明是就是SL,這是BILLY WOODMAN開發出的一種驅動單元新技術,目的是減少在100HZ到3KHZ之間的諧波失真,秘密是採用了一種在通信行業的新材料。SL技術加持之後的低音單元,據說在播放鋼琴和男低音方面會有不小的進步空間。最後還有一個字母是T,這個意思是區分瘦長的落地音箱和矮胖的大書架箱,同一個容積ATC會推出兩款式樣的喇叭,帶T和不帶T的,我個人更喜歡帶腳架不帶T的大型書架款,非常有氣勢的存在。實際上你看過50ASLT和50ASL後你會發覺,兩者高度不一樣,寬度一樣,書架箱只是在深度上進行了略微增加。
DSC02063.JPG
DSC0207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認為玩ATC,SCM50才入門,這點我很認同,因為ATC精髓的饅頭中音必須要搭載,請注意饅頭有大饅頭小饅頭,同樣是ATC單元,在小體積的型號上,搭載了更小直徑的小饅頭,但我認為75MM口徑的大饅頭才是正宗。另外我不得不花一分鐘讚歎下他們的一對小揚聲器SCM20,這是當年的神器,放在書架箱腳架上,使用大功率純甲類老式功放驅動,爆到七彩,完全給足用家面子,來試聽的發燒友完全被鎮住,怎麼會有這麼活潑的單元,大場面的可承受力和營造力,ATC SCM20給我上了一課。

文兄的系統是這樣的:南京魚大專機(YAMULING先生目前使用中)、BRICASTIO M1(YAMULING先生曾經使用過)、DB MATRIX 166前級(YAMULING先生從未使用過)、ATC SCM50ASLT(YAMULING先生目前使用中),器材架是CREATIV AUDIO,線材方面花樣不多,信號線為德國專業線SOMMER黃線、AES數字線為SOMMER AQUA,USB線為CARDAS CLEAR,電源線是燒友自作DIY的,另外它還有HYDRA-Z的數字界面和原裝分體電源ZPM,以及最新購入的HELEN數字信號處理器。

避震方面,是姜兵先生的仿FE大釘,專機下面是MAGIC DAMPER的中號釘,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有電源專線兩路6平方倍耐力線以及德國ABL空氣開關。
DSC02066.JPG
DSC0206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音源部分的陣勢讓我嚇破了膽,紅彤彤那個,就是魚大先生的作品,電腦專機,外殼機箱上與我在雅兄見到的不同,他的那個更為現代感與內斂(兩邊還有散熱槽),這個紅色的大金屬箱體還不是全部,看到旁邊的一黑一銀兩框體嗎?黑色的是外置硬盤盒,音色的是分體電源部分,這樣的設計,將可能導致震動的部件全部拆分出來,並獨立進行封裝和避震處理,說實話是非常講究的做法了。

解碼部分的選擇,是美國BRICASTI M1,這是一款聲音素質很不錯的解碼器,我覺得很中性很正常,沒有什麼惡聲也不會給人很多驚喜,中規中矩有解析力有潤澤度,耐聽自然,可以支持播放高碼率和DSD數字信號,如果您對購買DAVE預算覺得吃不消,我覺得BRICASTI是很好的替代選擇。順便說一下,尊敬的鐵飯不死鳥先生認真地寫過這台他“非常喜欢与欣赏的解码器”,我看過,完全是瞎七搭八,奉勸各位不要失去理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f078a90102x82c.html
DSC02071.JPG
DSC0207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數字部分還有法寶,據說也是使用之後拿不下來的道具AUDIOBYTE的HYDRA-Z數字界面以及原廠ZPM的升級電源,這是將USB端子轉換為我們常用的音頻數字接口的工具,為什麼在使用擁有USB輸入接口的M1解碼器後還要大費周章將USB信號轉為AES/EBU信號呢?文兄告訴我,因為比直入聲音好!他的購買順序也很有趣,在數字處理器HELEN誕生之前,都是直入M1,這樣的處理器他一直想買後來HELEN出來了就買了,但沒有USB輸入,於是就購買HYDRA,最後發現單獨使用HYDRA也比直入要有提升,而且可以接多個數字源,是有趣味的擴展設備,這些新時代的小配件們,讓人不可小覷。

前級部分,是用小紅166前級替換下的ATC原廠頂板前級,據說試用後覺得很好,於是留下來了,那種聲音開不大的問題完全解決了,為了美觀和避震,在下面增加了仿FE大釘也非常有效,現場聽到的聲音,非常寧靜非常有動態感。(關於小紅前級的試聽文章,拙作在這裡:https://stereosound.1klock.com/f ... &extra=page%3D1
DSC02074.JPG
DSC0207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拉專線並直接從牆插上取電,不用任何電源處理器,採用粗壯的DIY電源線供電給前端設備。為了不讓電源線躺在瓷磚地板上(因為電源線會冷),還專門設置了巨型的硬泡沫線托。現場開聲了,我開始在IPAD上選擇合適的曲目聆聽,沒想到文兄的音樂資料庫裡還有不少我熟悉的曲目呢,於是花姐勢必登場,一放出來馬上感覺到水平超群,然後再放Nils Lofgren的現場吉他錄音,並進行了錄音,你能聽到逼真的現場感:https://weibo.com/tv/v/FvasYdUNf ... abee155408125341b90

因為是主動型揚聲器,在背後設置了散熱器,我們手摸了一下完全不燙,只是略微有些溫度而已。在揚聲器的下方地板上,文兄還為揚聲器搭配了民間地盒,非常用心的玩法。
DSC02065.JPG
DSC0207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兄家中的系統開始鳴放了,我最大的感受是:這不是沉悶暗調的ATC,這是開朗活潑的ATC!

現場的音量並非開得很大,我也並未感受到ATC揚聲器的迅雷不及掩耳的強烈動態,但我聽到的是調教出色的ATC饅頭中音緻密而豐潤的中頻,而且這塊中頻段覆蓋的頻段向上向下非常連貫,沒有中頻鼓出來特別突出的突兀感。這個中頻味道雖然飽滿但卻又不像老ATC這麼厚重,我認為這是得益於原廠內置功放的分頻驅動。在高頻方面有所收斂,我覺得比YAMULING先生家略微遜色,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是空間的差別,YAMULING先生是縱向聽音室設置,而文兄恰好是橫向設置。低頻段並未很重地測試,因為我們發現隔音情況不甚良好,不可影響周邊居民,於是只是試驗了花姐的TRACK 8,我覺得肉質感和下潛力還算是不錯,很可能是那些以NBS BLACK LABEL 3旗艦電源線為目標自己搓的電源線發揮了作用,但瞬態與起伏感略感保守。

在DSD與PCM唱片的切換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DSD唱片的更高密度與更自然感,的確是非常高質量的鳴放,聲音已經完全突破了揚聲器的界限,這套系統的優點是耐聽,不要以為ATC就是HU-FI,ATC為很多錄音室提供揚聲器,肯定有幾把刷子,不過他們有一個要求,就是大音量的鳴放,才能顯示出水平,這點會讓ATC用家又愛又恨。

圖片中只有一個是文兄,誰的氣質最像ATC揚聲器演奏家,你覺得會是哪一個呢?
DSC02086.JPG
DSC0208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臨走時,我在房間裡發現了三角褲,太不雅觀了,還要懸掛在空中,這味道~~~實際上這是被設置在牆角位置的房間聲學處理道具,由美國MICHAEL GREEN AUDIO公司推出的ROOMTUNE製品,國內當時曾經引入過3,500元的十件套PACK組合,有四條長浴巾設置在豎直的牆邊,有四條三角褲設置在四個尖頂位置,還有兩條衛生巾設置在房間正面和後面的牆頂中間。我仔細觀看了一下,外面是透聲的編織物,內部就黑科技了,據說是MGA公司特別開發的特殊分子級別的聲學物料,說不定就是爛棉花彈一彈,這個還不算昂貴的,日本ARTE的房間處理道具,製作更為驚喜,價格更為驚人,我喜歡的調音金字塔就是這家的出品。

最後,感謝文兄抽時間款待我們這三位前來學習的發燒友,讓我們找尋到YAMULING先生失散多年的兄弟,也見識到同樣器材,在不同人手中調整出的不一樣的聲音特點,雖然大部分特質相似,但還是有著演奏家個性化的烙印。這,或許就是音響的有趣之處,沒有高低之分,只有趣味之談。

謝謝
DSC02088.JPG
DSC02064.JPG
发表于 2017-11-28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来学习路过,跟潘主编味道完全不一样的评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3-29 13:12 , Processed in 0.0615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