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489|回复: 28

[其他] 看了之後兩個字(第104集)---- Because Music Matters 石渡健與馬蘭士不得不説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0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窩是小張!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Because Music Matters
KEN ISHIWATA 石渡健
我與 Marantz.png 不得不說的故事

DSC09683 - 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8月12日,在鄰近香港會展中心的灣仔萬麗海景酒店二樓咖啡廳,我見到了梳著小辮的KEN ISHIWATA石渡健先生。去年上海SIAV音響展之後,狂暴的肺炎病毒襲擊了他,導致他只能長時間在歐洲休養而錯過了慕尼黑音響展。現在他恢復得很好,只是在談話期間還時不時咳嗽兩聲。

我必須承認,KEN可能是我認識的音響廠商裏最時尚的人物之一,他的時尚感與衆不同帶著日本式的精緻:他梳著小辮子,儘管隨著年齡的增長頭髮日益稀疏卻還是保留著我第一次見到他的小辮造型;他喜歡穿著綉著精緻圖案的顯眼長袍,不喜歡扣釦子,他還尤其喜歡PUMA運動鞋,家裏鞋櫃裏几乎都是PUMA牌。
DSC0969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947 年出生於日本,71嵗的KEN ISHIWATA外表卻完全隱藏了年紀,眼睛炯炯有神,也依舊活躍在音響設計第一綫。他是音響界擁有知名度的大人物,很多MARANTZ產品的設計推廣都與他有關。上世紀70年代末他加入MARANTZ JAPAN做了一名TECHNICAL COORDINATOR(技術協調員),目前他是MARANTZ EUROPE的品牌形象大使,產品定型前的最後確認由他負責,我們經常在《STEREO SOUND》雜志上見到的澤田龍一先生則是MARANTZ JAPAN的品牌大使。

MARANTZ品牌數次易手,從創始人SAUL MARANTZ先生到SUPERSCOPE公司,從PHILIPS公司到RIPPLEWOOD公司,現在到SOUND UNITED集團,KEN ISHIWATA經歷了其中每一個階段,為了要保持MARANTZ品牌的本質特徵一致,他説他每次都要FIGHT!難能可貴的是他次次都被管理層認同,他的名字已經與MARANTZ已有著重要的聯係。

這不是一篇嚴肅的訪談,請不要拿來作爲一問一答的采訪看,這只是一次好友間的咖啡交流,他告訴我今年是他加入MARANTZ品牌第四十個年頭,我回答在同一家公司持續工作四十年真是偉大的堅持力啊。我決定寫寫這背後的故事,寫人總比寫器材有趣,KEN很健談也很風趣,就坐在我面前,他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带有浓重的日语口音,非常認真地説出每一個單詞。我和他一起飲咖啡,他點了CAPPUCCINO。
IMG_69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響人生的起點MARANTZ MODEL 7

從父母那裏第一次聽到音樂,我的父母是喜愛音樂的人,所以很幸運地由父母介紹進入了音樂的世界。我自幼學習小提琴,當時音響設備很昂貴,想听小提琴錄音就只能自己做。在我10歲的時候自己動手製作了第一臺功放,那是一個線路簡單的單聲道電子管放大器,成爲人生第一臺音響器材。

沒錯,是十歲!當時父親完全沒有協助,因為他不懂電子技術。那時日本有賣如何製作功放的書籍,我就一邊看一邊自己摸索著來。讀高中的時候,父親的一位朋友是發燒友,他有一個很大的聽音室。當他發現我會演奏小提琴并喜歡聼小提琴唱片時,便經常邀請我去他的聽音室。有一次他説:KEN,你必須聽聽這個!結果我去了,音樂開始了,首先是大場面的貝多芬交響樂,音場包圍感變得異常出色,有著真正的三維立體感!音像的高度、寬度以及深度統統具備,演奏者的定位也清晰極了,真的太美妙了,接著他又播放了美國爵士女歌手JULIE LONDON的唱片,我無法相信性感的女聲飄散過來就好像是站在眼前演唱一般,我從未感受過如此溫暖而親密的人聲質感。

您到底換了什麽?他指向一個金黃色面板的器材,那是我從未聽説過的品牌,後來我才知道那就是MARANTZ MODEL 7C電子管前級,這就是我第一次與MARANTZ的相遇。

怎麼樣?聲音很好吧!父親的友人笑著說,看著對我造成強大衝擊的黑膠音源系統,配合MARANTZ MODEL 7C前級,MCINTOSH MC275后級驅動的三路號角揚聲器,我說我也想在家裏有這樣的聲音,結果一問價格對我而言遙不可及。於是我厚著臉皮向他借來了這部前級,拆開研究每一個細節,照抄綫路仿製,花了很多時間采購元件後最終做出來了。滿懷期待打開電源,結果什麽都沒有,沒有冒烟,也沒有動靜。

1958年誕生的MARANTZ MODEL 7C,擁有獨特的聲音個性,最初的設計思路是SAUL B. MARANTZ先生提出的,但實際上深化設計及製作是電子工程師SIDNEY SMITH完成。SIDNEY在綫路上施加了挑戰性,儘管綫路沒有問題,但本機的唱放、音調和輸出部分都是三級放大,隱藏著相位倒轉的問題,如何安裝元件,如何焊接要小心處理,否則就會像我一樣出現高頻震蕩。我開始重新審視我的佈綫,自檢修改後仿製7C終於開聲了,不過聲音很糟糕。一樣的綫路爲什麽聲音有天壤之別?會不會是電子管的差異呢?原廠使用的是德律風根管,但我在日本只能找到東芝管,我將德律風根換到複刻7C上,於是聲音有了變化,接下來再把原廠的電容與電阻分批搬過去,每換一次聲音都有變化,我心想如果這就是HIFI,那真是無底洞了!

每換一樣元件就會有聲音的變化,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我就已經發現元器件的選配會對聲音產生重大影響。不同元件如何協同工作來詮釋聲音信號,這不僅僅是一個電子功能,而是一個更完整和更美麗的表達方式,這啓發了我後來在MARANTZ公司所作的KI磨改版本。

2d5ed974f0cf51132076bcc8990631e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從小提琴演奏家到電子工程師

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意外,讓你的既定目標完全改變。年少時喜愛拉小提琴,參加比賽獲得過不少獎,一直希望長大成爲小提琴家的我,飛來橫禍讓我打消了這個念頭。我的父親是一個平面設計師和畫家,同時也是一位攝影師,他在為日本首次火箭發射拍攝紀念照片時被兩米多高的鉄井倒下來砸中,當時正在讀高中的我不知道父親能不能挺過來,最壞打算是必須承擔照顧家庭的責任出去打工,也不可能再去追逐小提琴演奏家的夢想,所以毅然改學了電子工程學,那是找工作相對容易的專業。

畢業後我希望盡快走出國門看看精彩的世界,日本是一個島國,要離開日本只有搭乘飛機或坐船兩條路。那時我想成為飛行員就能飛來飛去吧,要成爲飛行員的前提是獲得國際無綫電通訊執照(要與地面指揮塔以及各種電臺保持聯絡)。國際無綫電通訊的考試非常困難,每年通常有1500人報名,只有最多10人能通過。我參加那年是7個人,很幸運我是七分之一。在簽署日本航空勞動合同時被告知:必須先在日本航空自衛隊服役11年,擁有足夠的飛行時間后才能成爲民航飛行員。11年太久了,於是我轉而向航海客輪,那時只要擁有國際無綫電通訊執照馬上就能上船,所以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商用輪船上擔當無綫電通訊官,順利去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當時美日之間的航行需要兩周時間,在海上航行非常辛苦,第一次遠航時不適應,暈船暈得厲害,吃什麼都吐,膽汁吐完了竟然還嘔血,不過回程時身體就慢慢適應了。

我在日本的HIFI雜志上投稿發表自己的海外經歷,結果被PIONEERSONY看到了,兩家公司都聯係我發出工作邀請。SONY提供的是有關影像部門的工作,他們當時正大力研究BETAMAX家用錄像帶項目,我對VIDEO並不感興趣;PIONEER則是純粹的兩聲道音響業務,需要派駐海外。那是1968年的事,當時我21歲,給我面試的是PIONEER公司創始人NOZOMU MATSUMOTO松元望先生,他送我去了歐洲,先是瑞士兩年後調往比利時安特衛普設立PIONEER歐洲總部,作爲PIONEER EUROPE的第一批成員,可謂PIONEER OF PIONEER

當時在日本既要懂技術又操流利英語的人不多,因爲童年住的地方有一個美軍基地,我的父親與美軍指揮官打高爾夫球,一來二往,軍官的孩子們就經常來我家玩,所以我就開始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英語,也是因為熟悉英語,所以創造了出國的機會。
pioneer-stereo-receiver-ad-1.jpg
pioneer-sound-system-1.jpg
pioneer7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年MARANTZ之旅起航

1977年,比利時布魯塞爾的MARANTZ公司聯係了我,想請一個既會說日語又會説英語,有技術背景和商業經驗的人,尤其還要熟悉音響產業,但對我的薪水要求這樣回答:對不起,我們出不起這麽高的工資。一年後他們又打電話給我:MARANTZ JAPAN依然想邀請你加入。原來MARANTZ在歐洲碰到棘手的問題,需要既一個可以溝通技術也精通商業的工程師經理人作協調,儘管我加入的是MARANTZ JAPAN,但工作地點卻在歐洲。

公司先派我去MARANTZ JAPAN學習三個月,因為以前曾爲PIONEER工作過,知道日本企業對產品參數的至高標準,不過我在日本MARANTZ見到的卻是遠遠超乎想象的嚴苛要求,他們追求高品質的極端要求遠遠超越其他日本音響企業,其中一項測試是不間斷的最大音量超負荷超功率不停頓連續通電三天測試,通過之後才能進行其他測試,這在當年算得上是瘋狂之舉。

當時的MARANTZ隸屬於美國SUPERSCOPE公司,簡單介紹下,MARANTZ是美國品牌,由SAUL B. MARANTZ先生於1951年在紐約創立,主要經營音響放大器產品,1964年因財務問題將品牌出售給美國SUPERSCOPE公司,這是一家與電影產業相關的好萊塢企業,看名字就知道是他們發明了電影寬螢幕,在大電影時代賺得盆滿缽滿後涉足電子消費品。之前SUPERSCOPE是日本SONY在美國的進口代理商,但產品要以SUPERSCOPE品牌發售,一段時間後SONY結束了合作關係。填補這塊業務空缺的就是MARANTZSUPERSCOPE購買MARANTZ后爲了降低生產成本將MARANTZ產品生產外包給日本STANDARD RADIO公司,1975STANDARD RADIO公司更名爲MARANTZ JAPAN80年代電影業競爭激烈,大屏幕技術發展迅速,SUPERSCOPE逐漸喪失競爭力,爲剔除非核心業務便將MARANTZ品牌出售給荷蘭PHILIPS公司。

幸運女神再一次垂青了我,當時正值COMPACT DISC激光唱片標準誕生的年代,PHILISP致力于推廣模擬到數碼的新技術,於是找來日本巨頭SONY一起合作制定標準。我的母語是日語又精通英語,同時還是電子工程師,所以擔當兩邊的翻譯,出席了很多荷蘭PHILIPS與日本SONY的高層會議,包括見證CD時長制定的過程:當時SONY希望激光唱片的尺寸大到像LP一樣,這樣可以使用已經普及的LP通用平臺製作播放機,節省開發成本,但PHILIPS堅持11CM直徑小型光盤,取其攜帶便利,雙方據理力爭毫不妥協。輪到日本方面發言,SONY董事會主席大賀典雄先生是一名熟悉音樂的指揮家,他說如果用11CM尺寸就無法完整錄製日本聽衆最喜愛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PHILIPS工程師恍然大悟,進而同意用5英寸光盤(12.7CM),尺寸小幅度增加以便完整錄製用時最長七十四分鐘的富特文格勒指揮貝九整曲,雙方最終達成共識。

marantz.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叫好又叫座的KI系列誕生

CD規格制定後,SONY推出世界第一臺CD唱機,CDP-101就是以16BIT/44.1KHZ為標準設計的,但PHILIPS/MARANTZ只推出了14BIT機種CD100/CD63(因14BIT解碼芯片前期已開發成熟,MARANTZCD63是以PHILIPS CD100為基礎,將模擬放大部分重新設計的產品),一下子所有人都去買參數更高的日本16BIT機。MARANTZ的唱機滯銷,市場部總監嘆氣說:倉庫裏還有2,000CD45存貨賣不掉,是否應該99塊英鎊廉價出售呢?

我請他讓我做一些磨改,校音成為一台富有模擬味的激光唱機,同時以產品限量手段,賣完即止。最終磨改花費了8英鎊,售價提高了15英鎊,聲音也得到歐洲評論員一致好評。在短短兩個星期内,2,000MARANTZ CD45被一搶而空。MARANTZ創始人SAUL MARANTZ先生親自打電話給我: “我在電子管及LP模擬時代做了我該做的事,現在,該你在數字時代發揮貢獻了”。自此以後我逐漸參與到MARANTZ各款器材的研發設計當中。

一次英國《WHAT HI-FI》雜志編輯ANDREW EVERARD先生來訪,我隨手播放了家裡的CD唱機,他問這是台什麽機器?聲音很好,請你一定要生產出來!那是我自己磨改MARANTZ CD63 MKII的自用機,只製作了一臺放在家裏自用,受到他的鼓勵就試試看投產吧。1996MARANTZCD63 MKII KI SIGNATUREKIKEN ISHIWATA的首字母縮寫)推出市場,原型機299英鎊,KI SIGNATURE499英鎊,整整高出兩百英鎊,結果第一年歐洲銷量就達到168,000臺,創下了MARANTZ單機銷售的記錄。第一年CD63KI創造了75%的銷售額,銷售團隊很興奮,我卻陷入了沉思,提到爲了公司的長期業務考慮應該放緩推出KI。個人色彩對公司產品有這麽大影響力絕對是一個潛在的風險,所以後來KI機種慢慢放緩了腳步。

marantz-cd-45le.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萬歐元的地下聽音室

並非在家裡,我在荷蘭埃因霍溫MARANTZ歐洲總部辦公室建了這個地下聽音室,因爲工作關係需要一個可控的聽音環境,這樣才能判斷聲音的正確性與好壞。很多評論員到訪我的聽音室,都説聲音很獨特。

我訪問過的大部分廠商聽音室都有過分吸音的問題,令到聲音乾癟不活潑,你可以聽到直達聲,但沒有墻面的反射聲,我不喜歡這樣的聲音,我要打造良好控制反射的房間。2007年我和一位知名聲學處理專家一起籌建了8個月,花費160,000歐元創造出聲場特別的聽音室。這不是個大房間,尺寸為9米長6.5米寬3.5米高,設計目的是提供均勻的頻率響應而不會產生過激的反應,使用了一系列擴散技術避免引入直接的內部反射。這個聽音室可以説是介於音樂廳和錄音室之間的綜合體,混響時間為22毫秒。

當然裏面擺的器材大部分是MARANTZ,但你會驚訝驅動的揚聲器是只要3,500英鎊的英國品牌Q ACOUSTICS CONCEPT 500落地揚聲器。這款揚聲器的設計目標是營造出最理想的準確聲場,設計師是德國設計師KARL-HEINZ FINK先生。以我的個人看法,他是目前世界頂尖的三大揚聲器設計師之一(KARL-HEINZ FINK還開設了名爲FINKTEAM的咨詢公司(https://www.finkteam.com/,接受音響設計業務諮詢)。

如果你還有印象,2016年德國慕尼黑音響展MARANTZ展房,使用的系統是當時最新的MARANTZ PREMIUM 10系列SA-10 SACD/CD機以及PM-10合併功放驅動KARL-HEINZ FINK先生設計的限量版本WM-3落地箱,採用一個15寸低音單元,兩個5寸半平板振膜中音以及一個AMT高音,商品化後的價格是40,000歐元/對。KARL-HEINZ FINK為歐洲很多揚聲器品牌提供設計,包括MISSIONNAIMCASTLE等。

Marantz_Ken_Ishiwata_Listening-room_3.jpg
Marantz_Ken_Ishiwata_Listening-room_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模擬與數碼之間的抉擇

人們總是喜歡聆聽音樂。在LP唱片時代之前是78轉的單聲道SP唱片,然後1958年立體聲LP唱片進入百姓家庭深受歡迎,這種情況延續到80年代COMPACT DISC激光唱片誕生,从LPCD的变化发生了。现在有很多方便傳送和携帶的數字文件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所以人们总会听音乐,只是載體與軟件或會發生改變而已。

CD16BIT/44.1KHZ規格是面向大衆的低格式,並非面向發燒友的高格式,真正的HIFI規格至少是後來的DSDDSD是以1BIT比特流方式工作的,1BIT只有10兩個資訊,但采樣率達到2.8224兆次/秒(CD取樣率的64倍),他們怎麽工作呢?每次取樣得到的電平會拿來與上一次取樣的信號進行比較,如果其插值大於先前值則輸出1,如果插值小於先前值則輸出0。所以理想情況下持續做無限次就會接近真實的信號,這也是爲什麽我說DSD更接近模擬的理由。我認爲PCM並非是明智的錄音方式,24BIT/192KHZ代表著什麽?代表著每秒192,000次取樣,每一個取樣你都規定了24 BIT容量,這是非常大容量的數據,但90%都被浪費了,相對於DSD的相對值做法,PCM則是絕對值,爲什麽比特數不能根據聲音的動態而變化呢,如果動態小只需要4BIT容量,大動態則是20BIT,因爲聲音信號不是一成不變而有起伏變化的,這樣才合理。

模擬是簡單的事務,你只要單純播放就可以了,沒有轉換的步驟,但是數字就不同,多了額外的數字轉模擬的轉換,因爲人耳是聽不懂數字信息的。難度就在這裡,純模擬的信號在播放了成千上萬次後素質會下降,但數字信號不會,這也是我們更需要數字格式的理由,不過為了解決高保真的問題,還需要做很多很多工作。

MARANTZ以前做了很多電子管機,末代皇帝應該是膽霸后級PROJECT T1,那是研發六年於1995年發佈的全平衡電路機種,利用四組 845 三極管及四組 300B 三極管作輸出及驅動,算是MARANTZ的經典之作,爲什麽現在不做了呢?

因爲現代電子管品質明顯下降了,你現在可以買到俄羅斯/中國製造的電子管,測量后會發現一致性很糟糕。23年前,我們委托美國VAC複刻生產MODEL 7前級、MODEL 8B立體聲后級和MODEL 9單聲道後級功放。當時有很多供應商提供電子管給我們試用,結果其中的90%都達不到標準要退回去,MARANTZ產品不能用有妥協的電子管來生產,所以7/8B/9是限量發售的,從某些程度上來説是受限於電子管品質,以後也沒有再生產過電子管產品。

另外千萬別小看數碼隨身產品,俗話説術業有專攻,這是技術門檻很高的領域。D&MDENON & MARANTZ)目前已經被美國公司SOUND UNITED收購,隨身這部分會由DENON負責開發,MARANTZ則會持續關注兩聲道音響,銷售也由不同的銷售渠道支持。要審慎自己的業務規模與體量,如果盲目擴張會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生存下來,我的秘訣是:不要考慮不切合現實的擴張。

20170606151040.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19 09:12 , Processed in 0.0731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