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806|回复: 20

[聚会] 看了之後兩個字(第105集)---- 又見魷魚須VIVID G1!走訪香港WESTMINSTER LAB試聽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4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窩是小張!

我有幸在香港音響展之後拜訪了WESTMINSTER LABS公司的試聽室并與主事人A君詳談,他打造了目前實驗性質的100立方專屬AV/HIFI聽音室,使用的是南非VIVID前旗艦G1揚聲器,VIVID老闆親自爲他將中高音單元更換為第二代,使用自家超過四萬英鎊定價的單聲道小體積后級驅動,音源則是惹人喜愛的香港之光LUMIN X1旗艦數碼流播放機,他對房間的建造,他對器材的追求,以小張對聲音毫不阿諛奉承的評價,是本文的亮點,當然也少不了現場鳴放的三段立體聲錄音提供。

謝謝
DSC0972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歡拜訪燒友,喜歡聆聽他們與音響之間的親密故事,我喜歡拜訪真正的發燒友,因爲我可以從他們身上感受到音響的熱情。今次在香港拜訪的A君非常特別,因爲太過喜愛音響而投身到音響製作的行業當中,天天與音響作伴好不快活!

在好友的引薦下,我來到了位於工廠大廈內的一間辦公室,這裡就是音響品牌WESTMINSTER LAB的大本營,也是A君打造獨立聽音室的地方。打造聽音室的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能夠測試音響器材的可控環境,也為器材演示提供有參考性的優秀系統及聲學條件,A君向我展示了一個有趣的25平方米空間,如果換算成為香港的單位呎,就是270平方呎的面積。
DSC09736.JPG
DSC0974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關心的是房間裝修,所以先提問了這方面的話題。

房間的設計并非由外來團隊操辦,而是因為自己的興趣而自行研究設計的,A君這樣告訴我。最初的設計并沒有刻意去計劃長寬高的比例,因爲要遷就其他空間的設計,外面是辦公區域。最後得到的音響房尺寸爲7米長/3.6米寬/4米高,合計面積270呎淨面積,在香港寸土寸金的空間來說,算是非常奢侈的了。

天地墻都是實心磚墻配合混凝土,地板在最初時考慮做木板,這樣有木質材料的大面積吸音,覺得聲音會更好。但是考慮到這個空間也是實驗室要經常搬運,所以最後用自流平水泥打造地面。這是一種相比較傳統的人工找平砂漿地板更為環保和高效的地面打造形式,使用粉狀材料現場拌水,稍經刮刀展開就可以獲得高平整基面。自流平水泥的硬化速度超快,只要4個小時就可以走上去,而傳統地面起碼要24個小時。據說揚聲器後背實體牆作用對聲音提升非常明顯,使用磚頭也有參考國外一些聽音房設計。

側牆並沒有石膏板,是直接掛上60CM的吸音棉,擴散板和吸音板都是實驗性質的擺設,現在有很多現成的方案可以做參考。目前已經完成的是3米高度以下的空間,3米以上的還沒有開始動作,所以房間還有一些駐波,因爲120HZ頻段的駐波應該是天花未處理所產生的。地板上的擴散板都是暫時的(請注意看是每塊六十四格三維立體式樣,左右與前後為不同款凹凸搭配),其實是應該安裝到天花上的,不過發現地板的反射因聆聽距離遠而太多了,所以暫時頂一下,後期會選擇一張漂亮的地毯代替。
DSC09703.JPG
DSC097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房間聲學處理對A君而言或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在此之前并沒有這麽奢侈地占用過獨立空間,並以這麼大面積來打造聽音室。以往情況下,房間裏有很多其他東西,所以并沒有駐波的問題,房間聲學處理並不顯得非常必要,但是一旦清空后卻發現問題,首當其衝便是駐波需要處理。

A君告訴我,所有的處理都在眼睛能看到的地方,看不到的地方就偷懶沒有涉及啦(笑),從預算上來說,並不是六位數的大手筆。

巨型揚聲器選擇短邊擺放,房間是考慮到AV與HIFI兩相宜的設置,所有除了主揚聲器外,還有中間的中置和側面的環繞,主揚聲器居然是PMC,中間放在地板上,負責人聲部分對白的,竟然是一對AVALON MIXING MONITOR,這代價太高了,因為一對要6萬多塊。A君笑著告訴我,這是自作揚聲器, 採用民間師傅的手藝仿製出來AVALON的鑽石切割箱體,然後配上高級的陶瓷振膜單元,變成了大眾都能接受的盟主。

順便說一下,驅動這些AV用揚聲器的功放並不在圖片上,而是在聆聽者背後的功放群裡。
DSC09701.JPG
DSC0973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揚聲器是黑色款VIVID AUDIO旗艦GIYA G1普通亮黑色版本塗裝(看上去有花紋實際上是因為背牆的磚頭反射),初代魷魚須在尺寸上超過後面的SPIRIT,所以看上去還是很龐大。第一代G1購入時間大概有一年時間,A君選擇G1的理由是因爲與VIVID AUDIO首席設計師LAURENCE DICKIE先生的音響理念很是認同,在德國慕尼黑音響展上也同臺合作過,對聲音的配合程度完全沒有擔心。

“因爲很多理念相同,所以對揚聲器的聲音追求就會殊途同歸”,A君在大手筆購買時一點也不擔心聲音表現,但在搬運之時不小心,導致一個高音單元凹陷進去,所以向原廠求助了更換。VIVID就由廠方主事人PHILIP GUTTENTAG先生親自携帶四枚單元,安排上門手工更換。我一直很好奇,沒有安裝螺絲的VIVID GIYA系列是如何安裝的,到底有沒有什麼秘密的道具,A君告訴我沒有的,更換時間也不長,只要是廠家培訓過的人員,均可以順利完成,據說四個單元更換時間只是一個多小時,而最大的難度不是拆下來,而是導管單元從前面插入之後與尾腔螺絲的對位調整。
DSC0970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是四枚?因為合計更換了四個單元(左右聲道的高音與中音),因爲安排的是S1到S2的升級單元,所以由於前面罩從十字變更爲漁網的材料及結構變化,導致實際聼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更換後現場衆人都覺得聲音細膩很多,順滑度也變好了。

我曾詢問S1與S2的中高音單元的差異,據DICKIE解釋只是在外觀那個帽子上,這個漁網罩子是經過電腦模擬出來的最強形狀,與原來的金屬材質的十字架在聽感上有很大變化,不過後來也確認了上中音的C125單元的磁力系統也有所不同。我曾私下請教剛剛入職VIVID AUDIO的市場總監JEROME HANNA先生,關於一代通過更換單元向兩代進化的可能性,他的回答是,單元更換後可能會導致分頻器不均衡,只換單元是無法完全達到S2的聲音的,而與S1又會不一樣。

所以他的意思,你懂的~
DSC09711.JPG
DSC097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別人都説驅動G1很困難,但A君卻說難度并不大,只要你找到相對合適的綫性后級就好。試聽室內我見到驅動VIVID的,根本不是大體積的作品,這讓我有些失望,因為在音響展上見到驅動VIVID GIYA G1的都是怪獸,要么就是慕尼黑音響展上的CH PRECISION M1單聲道,要么就是日本音響展上的CONSTELLATION HERCULES II,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嚇人的體積和重量,一個人別想搬動,但現場我看到的後級,一個人能拿兩台。

WESTMINSTER LAB單聲道後級作品UNUM登場了!

WESTMINSTER LAB這個品牌聼上去就有英倫味道,不會是英國品牌吧,是的,實際上這是A君早年英國留學時成立的。公司的最初業務是音響綫材,采用全手工打磨、編織與製作。線材的獨特之處,就是單一的編織角度會引至某一段頻率的異常,所以WESTMINSTER LAB的線材,編織角度是整條都不同的VARI TWIST技術。導體方面采用定制的銅合金,插頭則選用FURUTECH。另外綫材的定價是一萬多起板到三萬多,電源綫最貴,其次是平衡信號綫,與一般廠商喇叭綫最貴(用料最多,長度最長)相反,WESTMINSTER LAB的喇叭綫恰恰是最平的。這些綫至今都在英國製作,圖片上乳白色的接綫,就都是該品牌的製品,非常細幼,包括喇叭綫都是。

回到香港后,A君就開始了UNUM功放計劃。這個功放前前後後開發了四年時間,可能是世界上唯一全人手撘棚點對點焊接的晶體管機,造價完全不在考慮之中。目前有兩個版本,外觀上通用機殼一模一樣,一個叫UNUM普通版,一個叫UNUM EDITION,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功率管配對更爲精準,散熱器上使用純紫銅鍍24K金,電源供電也有些許不同,輸出阻抗也更低。
DSC097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UNUM功放標稱的功率是額定輸出功率,也就是能夠在一定範圍內不失真的最大輸出功率,而不是瞬間最大輸出功率(此等功率無法持久,可能只有極短的數秒鐘,再長的時間便會有失真的情形)。阻尼係數大於1000,這個數值也能涵蓋整個功率輸出頻段。

沒有使用開關電源,而是全綫性電源搭載,四級放大每一級管都不同,最後的輸出級使用安森美半導體公司的晶體管,爲什麽做四級?據説是因爲聲音第一,儘管複雜難做但在小體積前提下推動力最佳最為綫性,所以還是決定用此方案。

儘管看體積像是D類放大器,但實際上是如假包換的A/B類放大器,我現場摸了機殼整體散熱的挖鋁式機箱頂板,結果是滾燙滾燙,燙手到無法停兩秒,兩秒后必須迅速彈開否則肯定會燙傷。或許是因爲遇見G1這樣的大食揚聲器控制沒變五個揚聲器單元,所以超負荷工作到開了冷氣都在灼燒。詢問了A君侯才知道,在最初的設計中,晶體管直接安裝在一體式挖鋁製機殼上。當他們安裝功率晶體管時發現,功率晶體管如果能均勻散熱會對聲音有所改善,散熱器的溫度一致性可以提供晶體管更穩定的工作環境。最後采取的方案有些類似大DAN的PROGRESSION,首先將功率晶體管安裝到PNP和NPN通道的單片銅上,然後將這塊銅安裝到鋁製機箱上來,結果非常好。晶體管的溫度越接近,輸出聲音就會越大力越穩定,也更有活力。

整個底盤的穩定性和高剛性是放大器設計的主要問題。這是因為在穩定牢固的環境中,信號可以不受干擾的流動,功率可以更爲穩定的輸出。為此,底盤必須非常結實具有非常低的共振。為了減少振動,廠家毫無猶豫地決定選用30公斤重的6082鋁錠來加工底盤,挖鋁后只剩下7公斤機箱而已。
DSC0972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細節決定成敗,在您看不到的部位,大量使用了碳纖維作為放大器和接綫的屏蔽材料,而不是通常的銅/鋁編織層或箔片,碳纖維不會產生任何磁場。令人驚訝的是,它還可以在抵禦環境變化和高剛性方面提供高穩定性,實現極低的振動。

通常音響製造企業使用金屬或不銹鋼螺絲和支架,但WESTMINSTERLAB提出了一個大問題:磁化效應和渦流。當信號或電流通過金屬板時,電場將在金屬內產生磁場,這種勢能會影響信號傳輸。在廠家的測試中,這個磁場會對聲音產生模糊和混濁的效果。爲了剋服這一效果,決定使用鈦合金螺絲,其抗拉伸性高於普通不鏽鋼螺絲。此外,鈦比不銹鋼更環保,只是代價更高。對於晶體管安裝,無論何時使用金屬螺釘,它都會產生不透明,不純淨和有修飾的聲音。不用金屬件,但又要足夠堅固以牢牢固定晶體管。即使是通常的塑料螺絲也做不到,高性能工程塑膠PEEK( 聚醚醚酮)成爲解決方案。可以這樣説,UNUM上的螺絲,要麽是鈦合金的,要麽是PEEK的。

UNUM 的設計目的,是令功放隱型,速度、回轉速率、頻寬、密度都是設計的强項。技術亦會下放去未來的產品。大眾化的後級與前級,當天我聆聽的這對UNUM EDITION單聲道后級,定價是42,000,單位是大不列顛英鎊GBP!!!
DSC097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圖片上的UNUM有兩點可以看到,首先是WBT的頂級喇叭接綫柱,另一個是頂部四個脚位的裝飾片沒有加載,你能看到實際上脚釘是從上到下貫穿的黃銅棒,一體化配件頂部為尖,直接戳在地板上。順便説一下,線材在英國製作,功放則在香港完成。

下面介紹下音源,同樣是鋁合金切削一體化框體的LUMIN X1媒體播放機。LUMIN來自香港,國内很少見到,但經常出席國外著名音響展,我第一次見到LUMIN器材實物就是2014年的美國CES音響展,一看房間裏的主事人是華人面孔,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來自香港的華人之光。

X1播放器是LUMIN的最新旗艦作品,內部用料規格與搭載技術相比之前的機種都有大幅的變動同改良,DAC模組是ESS旗艦芯片ES9038PRO以單聲道方式運作,驅動級綫路采用瑞典LUNDAHL輸出牛,電源部分爲減少干擾采用了分體設計,與主機機殼一樣是精密CNC加工的一體式挖鋁成型,三組獨立的雙重穩壓供電,左右聲道的解碼綫路各一組,網絡接收和數碼電路一組合計三組。
DSC0972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3-28 21:59 , Processed in 0.0602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