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hrisale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聚会] 立體聲之友專訪(連載14)——— 流氓才子:我始終不算是器材發燒友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20:48 | 只看该作者
關於唱片:

才子目前一共有將近2,000張唱片,而且數字還在不斷擴充,這些唱片基本都是老版或頭版,因爲更具有模擬質感而收藏起來。在房間空間管理時一共準備了30個抽屜,結果發現分類不夠分,還不包括那些合集包子,目前只能放在旁邊架子上。

校長:我請您拿出來四張有著特殊意義的唱片,分別是您的第一張唱片,聆聽最多的唱片,參考試音的唱片,最有紀念意義的唱片,請與觀衆朋友介紹一下吧。

你的第一張唱片

第一張紅色的,EMI出版,米爾斯坦的藝術,著名小提琴大師米爾斯坦的精粹。錄音從單聲道跨越到立體聲,基本上涵蓋了其大部分代表作品,米神的粉絲必備的一套。米爾斯坦是我從學生時代就極其喜歡的小提琴大師,畢業前後收了一套(2005、2006年附近),但並非首版,留了一個遺憾,後來終於咬牙收到首版了,這套基本也是貫穿整個發燒路線的碟子,作為海菲茨的師弟,米爾斯坦名氣和唱片數量都比不上前者,雖然更多人喜歡他的師兄海菲茨,但我本人還是更加青睞米氏的風格——高貴典雅卻也不失人情味——海菲茨有時候太神性太遙不可及。後來接觸HIFI器材,鍾情的也是這種聲音類型,在中性的前提下,不喜歡太冷冰冰的演繹,喜歡相對有點溫情有點氣質的聲音。這套紅包子,學生時代硬生生被我聽壞了一套再版,這套是後來購買的首版碟。

聽的最多的一張唱片

第二張,DG畫廊版,古爾達和阿巴多師徒合作的莫札特鋼協,這張演繹一流,但是算不上名盤,只是因為這張盤在個人心中代表著一個時期,也就是畢業後北漂的日子,那段日子很苦,收穫也很多,晚上經常聽著這張就睡著了。每每聽到,都會懷念起年輕時候的一些事情,偶爾也會想起,如果當時做了這件事不做那件事,會不會今後的生活就會不一樣了?然而生活就像這張錄音一樣,在歷史的那個時刻,錄下來了,也就固定下來了,只堪回憶,不堪重來。

校長:在離家的遠方夜晚,每一個晚上陪伴自己入睡的音樂,一定是有著特定含義的,現在聽起來也會感受到溫暖和共鳴吧,就好像我喜愛的FRANK SINATRA先生的《MY WAY》,是在特定環境下感受到激勵的曲子。

DSC08268.JPG (1.48 MB, 下载次数: 40)

DSC08268.JPG

DSC08271.JPG (1.43 MB, 下载次数: 33)

DSC08271.JPG
2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20:50 | 只看该作者
才子的數字轉盤并不在架子上,是一臺HP電腦配合移動硬盤,爲什麽不用NAS是因爲他懶癌發作,而且本身聼CD的機會更多。另外在電腦系統上還加上iFi NANO iGALVANIC 3.0USB信號及電源重生隔离器,這是一個USB進USB出的裝置,但不需要額外電源綫。

你的參考試音碟

第三張,綠色的,
大名盤之一,DG穆拉文斯基指揮的柴可夫斯基交響曲,第456,雙cd,也是該曲目公認的權威演繹之一,這套中的柴5經常被我拿來用作試音,因為錄音品質也不錯,老柴的作品很注重旋律性和感情,所以這套碟,你可以聽到俄羅斯人“看似略帶粗糙”的演繹之下,掩蓋不住的是整個民族厚重的民歌底蘊,柴5的配器不算複雜,但是比較講究動態起伏,試音的話很適合。我第一次感受老版唱片和新版唱片的區別,就是在這張上。最初我收CD都不怎麼關注版本,只看演繹,對網上同一錄音不同版本的對比,不太敏感。直到有一次在朋友家,用我晚期EDC再版對比他的法版滿銀(法版裡面的頭版),區別讓我目瞪口呆:原來CD上的數碼味不是天生的,而是後期重製造成的,老版CD還是很接近於LP風格的,於是找機會直接收了一套德版滿銀,再去對比,比法版滿銀更優秀一點點,從此開始走上頭版CD收藏之路。

最有紀念意義的唱片

第四張,林志炫的《TRUE LIVE》,這張是SONY在林志炫和其解除合約之後的再版,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張是林志炫親筆簽名的。在華語男歌手裡面,個人很喜歡的便是林志炫,當年也是在KTV唱林志炫才追到了現在的夫人,所以這張簽名版對我來說彌足珍貴,當然,更珍貴的,是曾經圍繞林志炫的歌所衍生的故事和愛情。

DSC08290.JPG (1.37 MB, 下载次数: 35)

DSC08290.JPG

DSC08292.JPG (1.48 MB, 下载次数: 38)

DSC08292.JPG
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20:51 | 只看该作者
才子的唱片30個抽屜放不下,不少暫時存放在門背後的立櫃上和耳機系統的五斗櫃裏,在五斗櫃裏收藏的是非古典類唱片,每一個抽屜内容不一樣:女聲》男聲》JAZZ器樂/樂隊》發燒碟。

校長:聽説您收藏了很多李赫特唱片,一套李赫特全集可以買一副ADX5000耳機了。

才子:李赫特是個人最喜歡的鋼琴家之一,很喜歡他略帶神秘主義的風格,李赫特出過的唱片太多了,想收齊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自己的唱片櫃裏,有三個抽屜是專門存放李赫特唱片的,拿出來拍照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套裝,基本也都是欣賞李赫特唱片必聽的幾套:飛利浦包子、布拉格包子、旋律包子、奧林匹亞包子。

校長:你主要收哪些唱片?

才子:我收的唱片80%是古典,20%是其他,包括不插電的器樂爵士和人聲,除此以外,偶爾會收一點比較好聽的流行或者搖滾。我不收的,主要是電子樂或者國產發燒碟,因為覺得離原音距離太遠。古典種類太多,我是按照時期去選擇的:巴羅克時期,古典時期和浪漫主義前期的作品收得多,浪漫主義後期和現代作品收得少。

DSC08260.JPG (1.58 MB, 下载次数: 40)

DSC08260.JPG

DSC08264.JPG (1.54 MB, 下载次数: 37)

DSC08264.JPG

DSC08267.JPG (1.6 MB, 下载次数: 44)

DSC08267.JPG
2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20:56 | 只看该作者
在流氓才子的唱機上面,擺放著一張黑膠碟《SOPHIE’S CHOICE》原聲碟,我很奇怪不玩黑膠的他為什麼要放一張黑膠裝門面,他說這他手裡唯一一張黑膠,不知道今後還有沒有機會讓它開聲,因為的確沒有要玩黑膠的計畫,擺在器材架上,算是留一個念想。

校長:你對欣賞音樂唱片的理念?

才子:欣賞唱片首先是曲目,古典曲目繁多,同一曲目也需要多次聆聽,在此基礎上,尋找自己喜歡的風格,很多唱片的價值早已有定論,先聽這些經典的不會錯。

校長:唱片購買有什麽建議?

才子:關注唱片版本,已有前輩寫下很多參考性資料,比如《音樂聖經》、《企鵝唱片指南》,《唱片藝術》等都是經典,好的演繹都提及了,按圖索驥即可。另外現在流媒體資源很豐富,下手前一定要在網上找來試聽一下,古典作品和流行人聲最大的不同在於,能灌錄唱片的必然都有一定水準。所以只要作品本身順耳,那麼演繹的選擇可以放在第二位。音樂和音響一樣,到了一定水準,就是各人口味的個性化選擇了。

DSC08236.JPG (1.47 MB, 下载次数: 34)

DSC08236.JPG

DSC08244.JPG (1.57 MB, 下载次数: 33)

DSC08244.JPG
2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20:58 | 只看该作者
STAX的人頭錄音唱片,是由AUDIOSTAX發行的數量非常罕見的製作,才子這麽多年憑著對STAX的愛好而收集有12套合計14張CD,據説每一張收入價格最少500元。才子撰寫的這篇STAX唱片文章,發表在2017年2月的《高保真音響》雜志上,名字叫《探究,尋味STAX之人頭錄音》

校長:請談談STAX人頭唱片。

才子:作為耳機發燒玩家,人頭錄音DUMMY HEAD RECORDING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點,這幾乎是唯一一個在重播上能讓耳機系統勝過箱子系統的領域。人頭錄音數量太少,國內能見到的基本也以STAX為多,我也比較留心去收集。人頭錄音在STAX的官方歷史中屬於被刻意回避的部分,因此其中的資料收集也只能通過不斷增加的CD內頁資料去考證和相互印證。STAX人頭錄音究竟出了多少種?并沒有明確答案,因為很多資料裡面提及的錄音從沒在國內外的論壇上見過照片,所以無從得知是否真的發行了,另外就是還有兩三張人頭錄音我見過但是沒有收到,要麼過於偏重於音效演示,要麼太難得一見。關於STAX唱片我寫過一篇文章作爲記錄,這只是過程,而不是終點:


DSC08280.JPG (1.89 MB, 下载次数: 37)

DSC08280.JPG
2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21:02 | 只看该作者
關於發燒:

才子先生最難忘的事情,是2005年學生時代自己去拉贊助,為的是在北京組織一場發燒友聚會,結果成功拉到了獨家贊助商飛利浦,一個土菜館包場一整天外加中午餐,費用要五位數。也是那一次聚會他我認識了VAW的製作者北京葉立老師,令人意外的是,才子最後悔的一件事,竟然也與北京老葉有關。當時葉老師說可以做一台8PR給他,才子一邊謝過老葉,一邊心想自己即將離開北京,器材只出不進,就沒有接這個口。沒想到錯過就是錯過,葉老師現在年紀大了,也不好意思去叨擾了,變成了他發燒路途中最遺憾的事情。

校長:您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接觸HIFI音響的?

才子:應該從2003年開始算起,當時北京高校音響氣氛開始形成,家電論壇也出現較多的老機對比和討論,慢慢就開始感興趣了。在四處淘碟的過程中也接觸到北京安潤、金五星815等一批商家,蹭聽了不少耳機,也逐漸決定了自己的喜好。因為所學專業和HIFI音響有那麼一些關聯,所以在發燒這條路上基本沒走什麼彎路。我的理念是夠用就好,一開始聽隨身聽,逐漸轉向臺式,大學末期在寢室的床上搭建了松下P990臺式唱機配歐博耳放推歌德愛麗絲M2和高斯A250的系統,和現在的學生相比算是小巫見大巫,但放在十幾年前還是有點誇張的。

校長:和您聊天時,您一直會重複的一句話是:我始終不算是器材發燒友。如果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會得到怎樣不同的發燒經歷呢?

才子:我真的不能算是器材發燒友,只不過發現自己在聲音辨別上略有優勢(笑)。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所以我在器材使用上是“能講究,也能將就”。離開北京的時候出掉了所有器材,只留了一個MPRO耳機,然後背著300多張CD回到了蕪湖。隨便淘了一台洋垃圾台機和一個DIY RA1耳機放大器,一聽好多年,後來台機掛了就去網上找二手,無意間發現一台ROKSAN入門級別的KANDY CD機,就盲狙了。回來發現聲音還不錯,比洋垃圾好多了,於是又安定了幾年。直到KANDY也被我聽掛了,就繼續收了一台ROKSAN CASPIAN里海唱機接著聽,基本就是這麼簡單的節奏。

DSC08178.JPG (1.55 MB, 下载次数: 37)

DSC08178.JPG

DSC08186.JPG (1.57 MB, 下载次数: 32)

DSC08186.JPG
2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21:17 | 只看该作者
玩音響器材和欣賞碟片是一樣的理念,多聽已經有定論的產品,培養自己的敏感性,找到自己喜好的口味,然後照著這個方向慢慢玩就行了,沒有完美的演繹,也沒有完美的器材,同樣沒有完美的玩家,正因為沒有完美,所以我們才能不斷完善

校長:升級後的器材會怎麼處理呢?

才子:能夠盡量換個地方繼續發光發熱,CASPIAN里海現在還在書房工作著,比起現在的主力系統,CASPIAN確實有明顯差距,但我還是很喜歡它。就好比MPRO比不上現在手裡ABYSS 1266這些耳機,但我還是敝帚自珍。

校長:這樣看來,硬件器材的升級對您來說不是必要的。

才子:硬件器材的採購,對我來說週期很長,因為要求不高,有的聽就好,但軟件CD的採購,則是細水長流,有錢就多買點,沒錢就攢著,反正買一張是一張,不用像買硬件一樣還要考慮二手出讓。

DSC08276.JPG (1.68 MB, 下载次数: 38)

DSC08276.JPG

DSC08277.JPG (1.59 MB, 下载次数: 34)

DSC08277.JPG
2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21:19 | 只看该作者
才子先生是一個知足的人,其他發燒友有明確的器材升級目標,他卻沒有,非要手頭器材用廢了再換,唱片他卻一直在關注,遇到喜歡的就會拿下。他說唱片和器材不一樣,要隨緣。但耳機系統能響就行,箱子系統能用就夠,唱片收藏只收精品。目前他大概有2,000張唱片,粗略計算的投入大概在20萬,按張來算就是一張100塊。

校長:也就是說,軟件CD的收藏已經變成是一種癖好了,是這樣嗎?

才子:我買碟不僅僅是看當下自己喜歡聽什麼,而是好的作品,哪怕當下聽不下去,能拿下的儘量拿下,因為人的心境在變,也許今後某一天就聽的下去了。人可以等碟,但好碟不等人,錯過就錯過了,這也是國內唱片市場不夠開放的地方。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總會看走眼買到一些亂七八糟的,不過這種經歷也是增長了經驗。音樂CD這種東西,接觸越多越覺得水深,越不願意多評價,無論是版本還是演繹,我只感覺聽得越多,越發感覺到自己的無知。面對經典,人是需要有敬畏之心的。
校長:您願意別人稱你為音樂愛好者,還是軟件收藏家?

才子:其實兩者沒有明確的分界線,我始終是個音樂愛好者,而且不拘泥於音樂形式。CD唱片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的,我還在慢慢收,此外我並不排斥新的音樂形式,您看我現在專門弄了一台筆記本聽抓軌和網易雲音樂,我承認無損和MP3音質差距很大,也承認同樣是無損,不同來源的差距也很大,但是這些始終是包裹在音樂外面的衣服,衣服華美你就多看一眼,簡樸你就少看一眼,衣服包裹著的思想和旋律才是靈魂。人們努力發展硬件和軟件,只是為了讓更多人更好地接受美好的音樂,對音樂之美的喜愛,是音樂製作人、器材廠家和用戶最大的共同點。

DSC08203.JPG (1.55 MB, 下载次数: 37)

DSC08203.JPG

DSC08206.JPG (1.48 MB, 下载次数: 38)

DSC08206.JPG
2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21:29 | 只看该作者
流氓才子先生還是一位提起筆桿子寫文章的音響評論員,近一年來參加了《中國立體聲》的數次器材專題橫評,才子先生身上我最看重的閃光點,就是樂於分享,辦事認真!從他的文章中,你能看到認真態度和職業操守。

校長:除了音樂愛好者,您還是一位音響評論員,當時是怎麼走上這條道路的?

才子:涉足音響評論也是無心插柳之舉,從最初學生時代玩轉論壇開始,就偶爾寫一點小文章。記得那時候還在《新潮電子》發表過一兩篇,雖然多年不寫,但感觸常新。音樂和文字一樣,都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澆灌,才會慢慢生長出來的。寫出來的前提就是“有話可說,並願意去說”,從2016年開始第一次在《高保真音響》雜誌發表了LALS雷爾斯CLASSICAL 15M音箱評測後,2017年和您一起在該雜誌《立體聲之友》欄目上發表文章,走過了作為月刊的最後一段路,既有收穫,也有唏噓。平面媒體已經式微,網媒是當下的方向,但是平臺可以變,平臺的核心,也就是有分享精神的評論人是不變的,所以今後,願意分享的時候,我還是會整理自己的思路,分享給願意交流的朋友們。

校長:我也經常會看您的文章,總感覺文風每一次都不同,會有新鮮感。

才子:我寫文章並不願意太循規蹈矩,儘管現在很“套路”的文字比較吃香。今年以來我也陸續接觸到很多港台的HIFI雜誌,既有擴展視野的地方,也有我不願意苟同的八股文風,文字和音樂一樣,多接觸,終究會有自己的選擇和喜好吧。

DSC08209.JPG (1.29 MB, 下载次数: 37)

DSC08209.JPG

DSC08207.JPG (1.51 MB, 下载次数: 39)

DSC08207.JPG

DSC08200.JPG (1.32 MB, 下载次数: 33)

DSC08200.JPG
3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22:01 | 只看该作者
後記:

流氓才子是一個拙於言談而勤於文字的人,十數年如一日,用文字記錄著自己在音響和音樂方面的成長歷史,既是給自己的日記,也是給他人的分享。他和我一樣是個懷舊的人,在當下流媒體、便攜HIFI大行其道的方向下,依舊使用許多十年前的耳機,復古的號角音箱,聽著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生產的老版CD,這種中年大叔的人設可能和他第一眼給人的感覺恰恰相反,名如其人。

他懷舊但不拒絕新事物,一抽屜的可攜式設備也記錄著向潮流學習的過程,採訪當中他也會結結巴巴磕磕絆絆地用PC表演一下自己對流媒體的簡單認知,值得稱讚。不過有趣的是,他和我不同,或許是因為他的CD唱盤部分太過LL,經過比較他還是堅定地站在CD轉盤那一邊,認為PC-HIFI的素質目前已經無法與CD相提並論,儘管便利性上佔優勢,但在聲音表現上卻缺乏樂感。

DSC08151.JPG (1.27 MB, 下载次数: 39)

DSC08151.JPG

DSC08153.JPG (1.54 MB, 下载次数: 37)

DSC0815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23 17:10 , Processed in 0.0750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