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370|回复: 5

[音响] 由 DA10 vs DA11 引出的一些思考 作者:Enlighten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8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 DA10 vs DA11 引出的一些思考
以前发帖图多文少,这次换换风格,不发图片了,直接讲内容。



以下是我对于Lavry DA10 和 DA11的一些个人的评断:

这是两部非常不错的解码器,风格相似,一脉传承,但烈度上有很大的不同;

DA11在风格上更偏向于中性,声音更健康,弥补了以往DA10令人颇有微辞的一些不足之处,适应性更广泛;
DA10浓郁而厚重,有着更强烈的Lavry的味道和美国化的风格(好比Grado的RR)。

DA10面板更为简单易用,DA11更迎合新时代的使用需求;
个人认为DA11进步的地方还是比退步的地方要多,算是一个不错的“进化”,但尚有不完善之处:
比方说,新的“Playback Image Control™”,我就认为完全没有用处。

不论是DA10,还是DA11,由于处于Lavry产品线的最底端,其设计/制造还是有着很大的妥协!

两者外壳都很单薄,相信在对抗电磁干扰的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的余地;

两者使用的都是简单的开关电源,我用P100输入时,改变十分地明显;
而当我随意改变P100的输出电压时,却基本上听不出区别;

使用ISO POD都能对两者起到很大的、非常正面的作用,可见其在避震方面的工作微乎其微!
(越是高端器材,按理来说补品应该更难用,比方说我有个朋友全套近百万的柏林之声上是什么“补品”都不用的,不是用不起,而是很难用,该调的都调好了,多一点嫌多,少一点嫌少,通常没有什么改动的余地)

所以,搞好电,做好避震,都能给DA10/DA11带来明显的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说我目前的系统
音响系统

转盘:
德国 Acoustic Arts CD Player 1 一代,趁火打劫自赵版,当时原厂价位在三万出头,非常的超值。(这部机器目前已出到第三代 -- CD-PLAYER I - MK3, 依旧使用“CDM Pro 2 LF drive module with cast metal frame and involved mechanical decoupling”, 除了24 Bit / 96 kHz Upsampling 升级到了24 Bit / 192 kHz Upsampling外, 实在找不到任何提升的地方; 当然价格除外, 现在的报价已经在6万以上了!——所以说,非常的超值。)

攻放:
DENON PMA-2000AE(这是一部推力很不小的合并级晶体管攻放,Denon的二当家,价格相对于其定价近5万的大当家而言也是比较平的;打劫自小白。)

喇叭:
惠威 小丫 D2.1旋律版 (本来准备入B&W7系的,被小白阻止了,决定索性过段时间,再换804S——这套系统,如果换了804S也就到头了。)

咸菜:
AQ Colorado,AQ Gibraltar III,

电源处理:
LITE P100,38度5 禾宝排插

电源线:
OYAIDE GPX + Kimber PK10 Gold + Kimber PK10

耳机系统:

DIY PC / Fujitsu Laptop (Antec 全屏蔽机箱,Antec Signature850 电源)

Lite US1 + Kimber Kable Select KS2020 + Lavry DA10

G&W 08D + Kimber Kable PK14

RS1i + K701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弃DA11,而入DA10
目前,我的两套系统已接近完工,我就此来说说这三个多月来的一些心得:


首先,为什么我弃DA11而入DA10呢?—— DA11由于其自带USB输入端的先天优势,按理来说,是更适合用于PC-fi的。

所以,我要先说说“PC音源”:
不管是Desktop,还是Laptop,我相信通常99%的烧友的音乐文件来自于EAC抓轨——不管是DIY的,还是网络下载的。

我这里先借用一个我认为比较确定的定论:EAC抓轨获取的音乐文件,往往会声音变薄、变干、变冷,且通常高频略有毛刺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码味(或者PC味)。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要反驳了: 认为EAC抓轨的文件应该可以做到和CD原始文件一模一样(理论上);

我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如果有条件你也可以自己试试:

我用完全相同的一台PC,在如下两个情况下,抓取同一张CD的同一首乐曲(光驱为PP2,硬盘用Intel 80G的SSD):

一、Antec Signature 850电源,电脑接入清华吴刚的滤波,滤波电源直接入墙;
二、航嘉350W电源(峰值刚刚够),直接入墙,同一个插座,我还接了一个正在运行的1匹半的空调。

我将在以上两种情况下,用EAC抓取的两个版本的音乐文件,再用PP2刻录到光盘上,然后用我的音响系统仔细辨别;
可以说两个音乐文件的质量,完全是天壤之别,连我老婆都能一耳朵予以区分。

我当时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电源对于音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
如果希望用EAC抓取更好的音乐文件,应该尽可能往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能够用直流电的,尽量用直流电(笔记本,蓄电池 ……)
二、如果没有条件用直流电,那么交流电的处理非常重要
三、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给光驱单独供电/单独避震

这两天,我别出心裁,再将两个音乐文件做了“16进制对比”;
从理论上来看,这两个文件居然是完全一模一样的。

但是从实际听感来说,原版CD,比我EAC抓取再刻录的,明显来得丰润,有感情,密度、厚度更高。
所以,我据此认定,EAC抓取的音乐会根据抓取条件的不同,或多或少地不如原版,特别是在回放系统较好的情况下。


再反观,DA10和DA11;
DA10的声音明显来得更厚,下盘更宽大,味道更浓郁,高频相对被弱化或者说被压制;
而DA11来得更中性,高频相对轻灵,低频也收敛了很多。

用在优秀的转盘上,我个人认为:DA11会比DA10更合适,因为他能提供一个更中性,更健康的DA转换;
而如果用在PC上,则刚好相反:DA10的浓郁厚重,恰好弥补了多数PC系统的先天不足,经过他的修饰,令得大多PC音乐,听感更好,更易入耳。

由此可见,一个产品的好坏,并不仅仅在于产品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使用它的方法。

DA10在优良的转盘系统下配K701的听感可能会不如K601,偏暖、偏厚;
但是到了PC系统下,K701的听感却会略好于K601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天,斗胆帮一个朋友调制了一套非常入门的系统:

先锋DV-610AV DVD + Dantax AV 攻放 + 小丫D3.2SE喇叭

鉴于该烧友的系统要兼顾看碟,音源无法更换,我只得首先从添置解码上入手:

先锋DVD的声音是非常平面的,电子味实足,没有表现力;
特别是中低频被非常扭曲地加强、加厚,变得浑浊不堪。

我带去了两台解码:
一、Lavry DA10(我最近从小白店里借来,并在我的电脑上取得了不错效用的老三小强之一);
二、LITE DAC-AM 豪华版(被小白称为小DAC1的国产平价解码)文件;

一试之下,DA10的表现令我“大失所望”,最近被我夸得“神乎其神”的DA10的表现尽是如此不堪:
中低频进一步变得肥大,而高频几乎全军尽墨,声音是极度扭曲的,声音似乎想要层次分明,但乍听之下却更为混浊;

而DAC-AM的表现却可圈可点,先锋的DVD的高频原本几乎没有,而经过DAC-AM之手,高频突然变得明亮和通透起来;上面打开了,下面的层次也自然而然地有了不错的改变,声音变得立体,而音乐的表现力变得更为生动而“有血有肉”起来。

整个系统经过初步的调试,有了层次,但是三频的衔接仍然不够紧密和自然;于是我找了一对AQ Type 8,此线的特点是“保持线条和全面性的情况下,突出表现在中频的醇厚,宽松,感情丰富”。

这样一来,整套系统在投资不多的情况下,变得不仅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和两端延伸,而且听感也非常不错;
既借了DAC-AM的特质使系统有了不错的高频延伸;有不会由于DAC-AM的写实的特质而过于放大了“转盘”的不足(AQ喇叭线起到了很好的中和作用)

最后的系统配置如下:
Pioneer DV-610AV + 38度5 紫荆花猛龙(音乐丝带线基)同轴线 + LITE DAC-AM 豪华版 + XLO HT Pro信号线 + Dantax AV 攻放 + AQ Type 8 喇叭线 + 小丫D3.2SE

电源处理用了最简单的清华吴刚的G&W TW-D1000,DVD和解码器插入滤波口,而攻放直接插入直通口。

由此,再次印证了我上面所说的:
器材的好坏并没有绝对,用对地方才是对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有一些疑问/困惑
一些和我相熟的坛友可能发现了:你的RPX33哪里去了?
为什么既没有作为前级,也没有出现在你的耳机系统里?

上几周,我把AA和小白换了DCD2000AE来听,这个时候RPX33作为前级为整个系统提供了非常正面的改善:
DENON非常直白的声音,被Rudi加上了少许欧洲器材才有的贵气,“动作迅捷之余,又不乏优雅”,声音极具小资情调。

而当我换回AA后,问题来了:AA本身的声音非常地具有欧洲古典的优雅风格,再加上Colorado的润泽,(现阶段)已臻完美;Rudi的修饰变得不那么明显,或者说,至少没有非常明显的改善(而且我还得牺牲DENON遥控器的所有功能)。

而RPX33如果用在PC-fi的耳机系统中,我认为实在有些暴殄天物:
——网上eMule下来的APE,我认为实在不值得用到RPX33来诠释!

当然,出于很多原因,我不会放弃耳机系统;
至少,到目前为止,一台Hi-end级别的CD+RPK还是我的终极耳机梦想。

但是,在我开始着手实现这个梦想之前,RPX33真的已成为我系统中的鸡肋了吗?—— 我拭目以待。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实验
针对近来论坛上,关于D50录音和EAC抓轨文件是否相同的一些争论,我突然想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解决方法:

有人通过16进制的文件比对,证明了“转盘光纤输出+D50录音”和“电脑EAC抓轨”所获得的两个文件在0/1的层面上是完全一致的,从而认为以上两个文件在播放时听感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要推翻这一论调,我需要证明的是:当两个WAV文件,在16进制比对下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其音质还是可以不同的。

以下是我认为以上论调不够科学的一些设想:
假设一个普通的光驱可以获得完全准确的数据流的情况下;
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一个5000+的转盘,可以输出完全准确的数据流?
(貌似事实也证明了Denon和EAC的文件是完全一样的)
那么在外接解码器的情况下,无论如何更换转盘,只要后面的系统不变,CD介质不变,是不是完全听不出任何区别?
(比方说,CEC TL-51X和CEC TL-0,在同一个系统中,只要都输出所谓相同的数据流,那么两者的听感应该是完全相同的? )

实验方法如下:

找一个CEC的转盘(典型声音清冷);
再找一个向来有些味道的转盘,比方说用Philip的转盘。

用同一张CD,通过同样的光纤,用同一台D50进行录音。

我相信不管如何,经过适当的剪辑,最终这两个WAV文件在16进制比对时,是可以完全相同的;
我同时又相信,这两个文件,这个论坛上90%以上的烧友能够分辨出明显的区别。
否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LHH即是CEC,CEC即是LHH。”,大家再也没有发烧的必要了!

一个转盘,如果从0/1的层面上都不能输出准确的信息的话,相信作为转盘它已没有存在的理由;
但如果,仅仅是0/1层面的相同,就能代表着回放质量的相同的话,那么高档转盘也就没有了其存在的理由了!
(只要后端系统相同,转盘输出的0/1文件一致,那么最终的回放质量就完全一致?这个有点荒唐吧?)

当然,这个实验的所谓结果,暂时基于我的假设和推论;
但是我相信对于这个坛的高烧而言,这个实验并不难以实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18 11:42 , Processed in 0.0564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