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hrisale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 《你更喜歡哪一個》135集 ---- Aurender專題測評 | 歡迎跨入數字音樂標準時代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20:08 | 只看该作者


与复杂数码音源对谈
参与对比数码音源系统如下:Thinkpad(win7)+Jiver+Singxer SU1(I2S)+Holo泉(Jensen Cap),与All-in-one的Aurender A10相比,整体风格差别明显。先说最熟悉的自用系统,Holo泉搭配Singxer SU1,更倾向于美国器材那种气势蓬勃,大开大合的性格,普通电容版的泉解码在同价位器材中拥有很高的声音素质,但却稍显寡淡,而升级版在Jensen电容的加持下,声底立马华丽大变身,中低频浓郁,HiFi性较强,小编制下微动态更为出色,但应对部分节奏性较强的流行音乐则显得中低频过于厚重。这有点类似南美女性般拥有前凸后翘的丰腴身材,男人们每每嘴上说这比例不符合逻辑,但这过瘾的身姿总能让人欲罢不能。

Aurender A10则犹如亚洲女性般的温文尔雅和小家碧玉,声音总体更为中性均衡,无论任何类型的音乐都能信手拈来。场面规模较自用系统相比更显精致,表现不过不失,耐听程度极高。最值得称赞的是其倾力打造的Aurender Conductor控制软件,上手零难度,人机界面设计人性化,完善程度较高。只要完成音乐拷贝,那种安坐沙发,手捧iPad,抿着香茶,随意点歌那种轻松惬意无疑为Aurender A10加分不少。

Aurender Conductor一点使用感受
经过轮番轰炸测试,与Aurender A10大斗法的我听力开始显露出疲惫,而机器始终没有露出明显的短板,为此,我决定中止测试环节,好好地感受一番Aurender Conductor操作的便利性。首先来谈谈音乐的拷贝,Aurender A10支持NAS、USB拷贝以及同款器材之间的“克隆Aurender”功能,多渠道和便捷的拷贝方式极大地降低了Aurender A10的把玩门槛。简单说说常用的NAS和USB的操作方式,NAS既把机器连接到家庭局域网中,然后通过局域网中的任何一台电脑对Aurender A10内置硬盘进行登录访问,在电脑端可完成拷贝操作;USB模式即把音乐文件储存设备插入机器后端的USB接口,通过APP浏览储存设备内的音乐并进行选择和拷贝。

为了测试Aurender A10的拷贝速度,选用WD My Passport Ultra 2T(USB3.0)作为文件拷贝源,经过粗略统计,USB拷贝4GB的WAV和FLAC资源,耗时约2分30秒,平均速度约为1.6GB/min。若选用SSD硬盘作为拷贝源,估计速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音乐播放的流畅度,在播放音量期间进行拷贝操作,机器会自动停止播放。

适用人群分析及总结
如果预算设定为10万元,希望拥有一套简易的高素质系统,Aurender A10作为音源,再添置一台合并式功放和书架箱,无疑能轻松搭建出一台具备“甜美均衡”、“厚暖耐听”、“素质均衡”、“操作便利”特制的小型系统,享受音乐的同时也成为一种精致生活的习惯。

标榜The future of sound的Aurender A10,一直在朝着追求更高水准的声音素质和易用方面而努力。从官方代理四万多的售价看,Aurender A10具备同级别极优越的使用便利性,同时间又能提供十分耐听和高度均衡的声音素质,作为日常客厅会客的小资伴侣,她不会轻易打断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交谈,特别适合那些对生活品味以及声音素质有要求,但又不想折腾过深的用家。

Pros and Cons
通过数周的聆听,我对Aurender A10的评价如下,首先是赞赏之处:

1. 耐听,中性,点到即止的甜、厚暖色
2. Aurender Conductor稳定性高,使用流畅,对硬件需求较低
3. 同机型间支持克隆功能
4. 类似量贩KTV般的点歌模式,使用相当便捷
5. 一般无损格式歌曲切换速度快,频繁切换无出现爆音
6. 支持Tidal,支持PCM(最高 32-bit / 384 kHz)、DSD(DSD64、DSD128)
7. 机身AMOLED显示屏精度高,支持皮肤更换
8. 内建4TB (2.5" HDD)硬盘,容量充裕
9. 机身厚重,内外部做工用料扎实

同时,也有不足及改善建议:

1. 音量旋钮阻尼手感较为单薄
2. 不支持在线更新专辑封面和曲目名称
3. 不支持cue文件
4. Aurender Conductor设置菜单点击反应稍慢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20:14 | 只看该作者

魚與熊掌 或可兼得
Aurender S5W無綫有源揚聲器
文 | Chrisalex_校長  /  图 | 快乐小猪

倒向數播的重要砝碼
連女聽眾都承認,我有時太過OLD SCHOOL,紙巾不用隨身帶方巾手帕,吃麵永遠是辣肉麵一個套路。聆聽音樂我也是這樣,抱著CD和44.1KHZ不放,嘴裡不說LL心裡已經開始接觸到數字高清文件的豐富世界,像是為我打開了數字新時代的一扇窗戶,我正探出頭在外面的世界裡睜大眼睛拼命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內心天平逐漸向數字文件傾斜,倒向數播的重要砝碼,是韓國Aurender。

知道Aurender不是這兩年的事了,參觀世界各地音響展經常能見到Aurender纖薄的機身作為數字播放器登場;美國發燒天書The AbsoluteSound主編Robert Harley一早就自購W20作為數字參考音源,Jeff Rowland先生也在使用;友人的DCS系統升級,第一件事情就是將Dcs Bridge換成Aurender W20,至今非常滿意沒有升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1月份「校長和他的朋友們」聚會,盲聽測試Aurender W20對談Esoteric P-01,數字文件來自ACS10直接CD抓軌,結果是五五開,大家都是頂級貨,數字轉盤並未遜色於CD轉盤。

對於撰寫Aurender產品特輯我著實很期待,因為還沒有在家裡正式試用過這家以“厘定數字音源標準”為定位的廠商作品,相信會有不小的火花。我興沖沖等待任務卻被撰稿組告知不是寫數播,而是分配到寫Aurender有源無線書架揚聲器S5W。不寫一個數播起家廠商的拳頭產品,卻讓我關注知名度並不高的有源揚聲器,評論員心裡涼了半截,揚聲器送到家裡後也雪藏在角落裡,一直沒動力開箱。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20:17 | 只看该作者


沒想到這麼方便
時間過去有一個多月,截稿時間快到了,不得不拖著懶惰的身軀將揚聲器拿出來試聽,一抱起來才知道這箱子不輕,別看尺寸小巧只有22CM*15.6CM*18.5CM,單個重量卻超過5KG,原因有二,首先這是有源數字揚聲器,也就是說單元的50瓦放大模組和解碼線路都塞進箱體裡,其次這是鋁合金箱體音箱,外殼是鋁合金材料打造,你知道使用鋁合金製作箱體的YG和MAGICO,他們的揚聲器又重又貴。

說到有源,我本能地以為和近期聆聽的Wide Audio一樣需要接駁電源線,實際上S5W可以徹底感受到無線的便利性——採用電池供電,只要把一塊Bosch的18V電池塞進後背就可以開聲,一塊電池能持續使用50個小時,原廠強調使用電池的聲音會好於穩壓電源供電。供電都不需要電線,信號傳輸就更無線了,使用品牌專用的USB棒以2.4GHZ方式傳輸信號,這個U盤可以通過OTG轉接插在手機或其他任何USB音頻輸出口,開機後會自動匹配成功。

包裝箱裡沒有說明書,我有些擔心用不來,結果證明我多慮了。第一次試用為貪圖方便插在iPhone上,使用附送的OTG轉接線連上U盤,打開音箱背後的POWER開關,然後坐回沙發播放QQ音樂,結果沒有任何延遲,屁股一碰到沙發音樂就出來了,不是從手機外放,而是直接從揚聲器裡傳出來,我以為匹配還要找尋網絡,結果是自適應配對,完全不需要人干預,完全不需要輸密碼,沒想到這麼方便。連接到數字播放機也是一樣,使用Auralic大白羊直接將U盤插上,操作軟件上已經認出Aurender S5W揚聲器,播放文件後聲音也即刻從揚聲器裡傳出來。

接駁手機直接聆聽

出於音響發燒友的習慣,我開始打量單元和箱體,前面板有LOGO銘牌並將電源指示燈融進去,通電/無信號/配對等都會用不同顔色/頻閃顯示。高音是ScanSpeak D3004/602010一英寸軟球頂高音帶金屬保護網,中低音是4.5寸SEAS W12CY003子彈頭中低音,除了鋁白色子彈頭相位錐之外,單元外框、振膜和保護網都是黑色系的,非常協調。與其他廠商採用六塊鋁合金拼縫箱體不同的是,S5W的上下前後箱體是ONE PIECE的鋁合金腔體,沒有接縫和螺絲,只有散熱用側板是用螺絲卯住的,達到盡可能的高剛性。外觀的噴漆水平也很高,據說顏色有藍色黑色和紅色三種,試聽的是酒紅色塗裝版本,選色及噴塗完成度都很高。

接手機聽QQ音樂聲音毫無緊張感,聽上去與其他同等單元尺寸的有源書架箱差別很大,沒有那種音色和動態上的壓縮,意料之外的彌散感,只是隨意拿出腳架放上去,結果音結像就很穩定,完全不像小箱子表現,而是中型音箱的開揚感。請注意,這是精簡到不能再精簡的系統,一部手機+一套有源無綫揚聲器,就已經能夠營造出令大部人滿意的音樂世界。就這樣的音質,在下班晚上回到家是完全能夠聽得下去的,背景乾净、密度適中、鳴放輕鬆、最重要的一點是,低頻沒有那種强烈的PUNCH感。如果你嫌單元口徑及箱體容積制約,希望更火爆一些,原廠在背後設置了根據房間空間而做出的高音與中低音獨立的補償按鈕,按進去可以提升頻段量感(如同打開Turbo一樣效果),可以搭配出四種組合口味,適合更多人的不同要求。

很多小音箱都會有一個通病,因爲成本考量,箱體材料與單元素質有所妥協,導致聲音發悶細節動態縮在音箱裏面打不開,所以小喇叭都給人感覺刻畫力不夠或聲音不夠寬鬆。Aurender S5W是在這個尺寸讓我驚喜的作品,箱體夠小卻能量飽滿,聲音透明高音穿透力強,中頻結實密度高,低頻速度快有一定解析力,我認爲單元素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箱體材料所致,很少見在這樣迷你尺寸的揚聲器上肯出動鋁合金箱體,讓人感覺的動態快速跟得上,你覺得利用鋁合金聲音會比木頭的薄?實際聆聽一點也不覺得,我反而認爲在這個尺寸用木箱會造成低頻域的嚴重不平衡,聲音硬素質會打折。我現在聽到的,是健康的新時代聲音,在頻寬、透明度、細節、飽滿度等方面完全超越體積而存在。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20:18 | 只看该作者


沒想到這麼好聽
正式聆聽是接駁AuralicAries大白羊音源進行,沒錯,這是徹底的無綫連綫,大白羊在我右手邊的地板上,背後插上了Aurender專用的配對無綫USB盤,揚聲器在我眼前三米的地方,兩者中間沒有任何信號接綫,如果你走到揚聲器背後,你根本看不到任何接綫,這樣的作品,讓我回想起當年見到Devialet第一代放大器D-Premier時希望的:音源與放大器之間沒有接綫了,如果放大器與揚聲器之間也沒有接綫就好了!當年無法實現的技術,現在完全可以做到,關鍵是,聲音有多少的妥協?

Made in Korea的S5W絲毫沒有給我妥協感,反而覺得這是很用心的作品,要把解碼、無綫和功放都塞進一個桌面輕鬆擺放的尺寸,還能做到這樣的聲音完成度,讓人不得不稱贊,在聆聽一段時間後,我想我可以對它的聲音進行描述和歸納,打動我的地方至少有以下三點:

首先是平衡感,S5W將平衡耐聽拿捏得很不錯。衆所周知,箱體太小或單元太少會讓廠家調音時妥協平衡感,所以有些喇叭仔聼上去中高頻太刺激或者完全不刺激,長時間聆聽有疲勞感,就是平衡感出了問題。S5W的高頻透明度與穿透力請完全不必擔心,低頻方面得益於專屬搭配的原廠功放模組以及鋁合金箱體的框架,致使低頻質感完全不像4.5寸,在播放爵士樂選段時,大牛筋的質感可以和幾倍箱體尺寸的Wide Audio媲美,只是量感上稍欠。S5W沒有什麽過分突出的頻段,在整體耐聽的前提下,播放什麽像什麽。

其次是硬素質,很多小型揚聲器將耐聽性作爲首要考量,結果就在硬素質上放水,S5W沒有這樣做,恰恰相反,我覺得Aurender首先想做好的,就是硬素質上要過關!各頻段質感、音場的營造、透明度、解析力、速度感、兩端延伸、强弱對比等能在這個價位段交足功課,我還能聼到女聲的纖細以及男聲的中氣十足,聲音能夠輕易地呈現在音箱之外,離箱感出色,音像穩定不散。這不是一對用來取代LS3/5A只聽中頻的厚暖型揚聲器,這是一對現代派的高素質耐聽的書房用揚聲器。

最後是點聲源帶來的聆聽樂趣,簡單來説就是兩個字,好聽!擧個例子,TAD家族從頭開始排,有R1/CR1/CE1/E1,最後才輪到老幺ME-1,除了最大的R1之外,我最感興趣覺得最有趣味的,是ME-1,不是因爲素質上了得,恰恰相反,它的組合素質是所有TAD揚聲器裏最入門的,那爲什麽還會有聆聽的趣味呢?因爲越小型的揚聲器越接近真實世界的點聲源,在鳴放人聲作品與簡單樂器時,會獲得出乎意料的現場感,揚聲器宛若隱形一般存在,S5W就有這樣的本事,相比大型前障板帶來的聲波繞射反射,S5W短小的高剛性前面板基本沒有這樣的問題。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你對音質有極端要求,請不要用手機,盡量用數字播放機,播放高質量的16BIT/44.1KHZ數字文件,聲音會有飛躍提升,如果你并不追求頂級音質,只要求便利性,完全可以用手機播放QQ音樂聆聽;如果你對低頻和音場有要求,請將它單獨放在脚架上,不需要一對很昂貴的脚架,因爲S5W本身的金屬箱體已經能讓它穩定工作,當然如果你將它放在書桌桌面上,箱體下的透明橡膠墊可以起到諧振作用;考慮到單元物理天限,大動態交響樂和樂器數目較多的作品一定不是其强項,爵士樂及人聲會非常合拍,ACG音樂以及民樂也能完全勝任,總之是要擅於選擇曲目揚長避短。

不可控因素最低方案
需要暖機?不存在的!很多複雜的大型系統,不管是解碼,還是甲類前級,還是大功率后級放大器,都需要開機暖身一段時間才能進入最佳鳴放狀態,但我發現S5W幾乎沒有這樣的情況,平時只要像有源喇叭一樣不關電源,一開聲就達到極佳的狀態,聲音的舒展性給人的舒適感從一開始就存在。我想這是有原因的,首先是解碼部分、前級、后級、電源部、分頻器、揚聲器單元都安裝在一個箱體内,以最短距離和最高效率整合,各部分之間的配合由原廠調教到最佳,令到傳輸損耗降低,對用家而言,是不可控因素最低的解決方案。

古人云,魚與熊掌不能得兼,在Aurender S5W身上見到了反例,能夠如何方便地接駁使用,卻還能這麽好聲,近年少見的案例。千萬不要小看友邦韓國的音響產品,今年的上海音響展上出現了不少韓國製品,SEAWAVE、ALLNIC、SANCTUS、ASTELL&KERN、DYNAMIC MOTION、HIFISTAY這些品牌都來自韓國。Aurender是2009年創立的音響企業,至今發展不過10年卻已經奠定了響亮的名聲,假以時日若再給主事人Harry Lee十年,他會交出怎樣的答卷呢,我充滿了期待。
15#
发表于 2019-5-2 21:35 | 只看该作者
原子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9-5-3 07: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LL,Aurender
17#
发表于 2019-5-3 17:59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了,数码时代发展真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25 22:38 , Processed in 0.0705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