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929|回复: 57

[聚会] 中國立體聲撰稿組 五月特輯 —— 城市發燒往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4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市發燒往事

卷首语


上一次我們寫了你的一位朋友,這次我們來談談一座城市的故事。發燒友并非永遠在一個城市居住或工作,他們也會因爲學習或生活輾轉多地,留下令人難忘的音響回憶;有時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或許是你外出旅游,探訪音響展,拜訪外地燒友時所經歷和獲得的啓發,今天讓我們都來回顧下你對一個城市的回憶,到底在這個城市發生了什麽令你難忘的音響經歷。

這所城市可以是上海、北京、沈阳、香港,甚至是東京、慕尼黑、拉斯維加斯,只要你的音響回憶和這座城市有關,我們都希望能聼到你的分享,参与这次主題分享的撰稿人是:潘志强、流氓才子、丘池、StevenTam、DXDXDXLM、校長。



手機微博閲讀:
QQ图片20190513102004.png


微信公衆號閲讀:
    qrcode_for_gh_e046f8c90f3b_258.jpg

001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發燒往事
记一位上海烧友Z君

文  |  潘志强

《城市发烧往事》这个选题,是我在4月中旬的在上海展时给校长提议的。那是乍暖还寒的一个春天的夜晚,校长请我和同事在某个日餐馆里吃饭,提及想做一个每月征文的构想,我马上就脱口而出了这个题目。是的,上海,有太多太多想说的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北京和上海这两座特殊的城市都会有很多想说的话,我也一样。但是只把范围限定在“音响发烧”这个题目上,我依然有很多想说的,因为刚刚进入音响传媒时,也就是20年前,有一位上海的朋友给我太多的影响了......

001 (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Z君和我都是在90年代末给广州《视听博览》撰稿的作者,这本杂志曾经是国内做得做好的音响期刊,主编是周道先生,音响传媒的前辈。那是音响行业蓬勃发展的年代,即使在贵阳这样的内地城市里,也有了不少经销进口音响器材的商店,在住房没有成为新的“三座大山”的年代,购买音响器材,学听古典音乐是当时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时尚。那时候我在银行工作,工作之余把积蓄都花在了买碟和折腾音响器材上, 也开始给国内的音响杂志写稿了。

Z君和我的第一次见面就是我们作为《视听博览》的作者,1998年时去广州参加当时丹拿证据音箱在中国的首次展示试听活动。第一次见到他,感觉和我预想中的上海人很不一样,他个子很高还有点胖,非常魁梧,个性开朗豪爽,很像北方人。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入门没几年的初烧,对什么都好奇。我们一起去海印和陶街买东西,他推荐我买的不仅有一些很棒的CD,还有一个索尼的MDR-V600耳机和一个沉甸甸的松下专业排插。

在20多年前,我还完全没有意识到音响设备中电源和电源插座的重要性时,他就反复跟我说这个很重要。等我把那个沉甸甸的排插带回贵州的家里换上时,声音的变化让我第一次惊讶于音响配件的重要性!


O1CN01doWUQv25dUOSBPqTO_!!0-item_pic.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聊音响,Z君还在我的人生决策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当时在银行工作的我,很厌倦这份天天和数字、账本打交道的工作,但是也没勇气主动放弃这个外人非常羡慕的工作。纠结之中,不止一次和Z君打过电话,他给我的意见是,是否辞职主意我自己拿,但是年轻时应该去干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害怕。当然不是灌鸡汤那么简单,作为一个在著名企业工作的白领,他非常冷静地给我分析了很多利弊,以及每一条利弊今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可以说,在当时焦灼状态中的年轻的我,有了他的精确分析后冷静了很多,最终辞职离开了银行去了广州。

在1999年正式入职《视听博览》之后,我和Z君的联系更多了,我曾经两次去上海出差,都是Z君全程接待的,去上海的地标打卡,也去到他家,听了他用美国汇点传真前后级和Wadia CD机驱动下的B&W Matrix 802音箱,这几件器材也是当时的高端配置了,我虽然购买过当年大热门的B&W 品牌,但也只是CDM 1和Matrix 805这种级别的。至于汇点传真前后级,更是想都不敢想。Z君在802之前还用过丹拿的Micron音箱和雨后初晴LS5/12A,BBC的LS3/5A等,这些都是我不敢想象拥有的高级书架箱了。但是他对我说,这些不算什么,更好的书架箱是瑞宝——这也是在我心中长了草的品牌,以至于差不多20年后我自己创业做了自己的音箱品牌后,曾经也想推出一款自己风格的“瑞宝音箱”。我的拍档何先生说我胡思乱想,他不知道这是20年前就已经种草了啊!


images.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Z君说还有不少人家里的搭配更好。他曾经想带我去当时上海著名烧友仝先生家。仝先生家里有那个年代堪称极为奢华的全套Mark Levinson器材,推动巨大的JBL 4344音箱,据说台湾《音响论坛》的刘汉盛先生也曾经报道过。后来虽然和仝先生见了面但很可惜没去他家府上,等到几年后再次听到仝先生的消息时已经是他离开了,只留下一张他的名片与永远的遗憾......虽然没去到仝先生家,但是Z君带我去见了他另外一个朋友,也就是今天立敏音响的王总,见到了Appoge和Dali的Skyline音箱,用曾经被台湾《音响论坛》捧红的Mesa Baron电子管机器推动......

1998和1999年我和Z君还共同为《视听博览》杂志完成过上海和广州的音响展会的报道和采访,作为一个比我更早踏入社会工作的前辈,Z君也很好地给我示范了正确和高效率的工作方法——广州展上海展都有很多房间,对于毫无经验的我来说不知道怎样做面面俱到而且还分重点。Z君就把展房按楼层区别,让我们分别负责,而且具体到了安排路线,勾画重点,甚至到了普通房间和重点房间的时长,拍照时的要点。当年的展会报道还在使用胶片相机,我带去的是一个禄来的傻瓜相机,而他准备的是美能达的单反加上专业的灯.........因为预计到我可能失手拍砸,所以我负责的一些重点房间他都去补拍了,而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有效的......


fc60573e44bfb73e930639d3b5a2.jpg

89a883e44025a3e10a82a60989ee.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99年底因为一些特殊的情况,《视听博览》月刊遇到一些变故,只能在几个月后停刊,而改做网站(就是现在的hifi168网站)。当时辞职离开银行不到一年的我遇到此等重大的变故,一时感觉慌乱无措,那段时间里,Z君一直在帮我出各种主意,特别是在2000年那个人生中特别难忘,感觉特别灰暗的春节期间,Z君听到有上海的某本杂志准备改做音响期刊,需要招聘编辑,为这事情他没少奔波,还手写了好几页的情况介绍和我的应聘方案,通过传真发给我——我家里当然没有传真机,是去邮局接的传真,在19年前那个印象中特别冷的春节里,手捧着长长的传真页,看Z君的专业细致的对那本杂志的分析和对工作岗位的判断,我真的是又感激又感动。

当然最后我来到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高保真音响》杂志,从2000年3月26日到北京,一直到2014年5月1日,都在《高保真音响》杂志工作。从广州到北京,环境巨大的变化,工作越来越忙,开始几年我们还经常联系, 后来Z君的工作也有一些变化,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突然就像风筝断线一样,找不到他了......

17063546-fmfd-16.p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年我和他的生活轨迹都有了很大变化,我依然热爱音响和音乐,并以“平均律”音响品牌为主业,而他据说已经逐渐退烧了,真的是让人感慨。想起20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上海时,Z君带我去过浦东。而现在的浦东已经差不多是改头换面的巨大变化了,在这样高速的变迁里,想写“上海发烧往事”的确是有点困难。我没有生活在上海,但是回顾这20年来的生活变迁,上海却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地方,因为曾经有一位同样爱好音响的朋友,在我年轻时曾经给过我很多影响,每每想起这些,我都要深深地感谢他......

003 (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發燒往事
东西南北的北京回忆

文  |  流氓才子

除了老家,自己停留时间最长的城市便是北京了,加上大学时代,我在北京一共待了6年,而距离当初背着行囊踏上不复返的归乡火车,已经整整过去了13年,我不想矫情地吐槽什么时光如梭,但是岁月真的可以跑得那么快。身边能陪我见证,让我回忆这段岁月的,除了同为校友的夫人,便是已经用了快15年的老耳机Grado爱丽丝Mpro,那是毕业之后我用第一个月薪水买的,虽然现在不再向以前那么经常去听它,但是每次看到听到触碰到,关于北京这座城市的记忆就会自然而然流淌出来

003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的头几年,彼时的大背景是互联网论坛开始在国内百花齐放,若干中文论坛巨头初见端倪,彼时恰恰也正是耳机发烧在国内萌芽的时代,以森海MX500、爱华V741和索尼E888为代表的便携耳塞大量登陆国内并引发玩家的关注,有话题有土壤,自然客观上促进了相关论坛的诞生,当时除了位居流量垄断地位的耳机大家坛、耳机俱乐部以外,还有imp3、51耳机网、耳机发烧站等等一众以音频交流为主要方向的发烧论坛。而传统的中关村在线、pcpop等综合数码媒体下的对应版块,也有不俗的讨论热度。这一股网络化带来的发烧浪潮,率先在一线城市兴起,恰恰好被2001年来到北京的我所赶上。

可以说踏入耳机发烧这道门,“天时”让我遇见了,那么另外两个因素,便是“地利”/“人和”了。我的母校北京邮电大学,位于学院路,紧邻北三环,坐公交车向南边只需几站便可到达西直门和车公庄,那里是北京安润本部的地界儿,前几年出差去了一趟北京,还抽空去逛了一圈,北京安润这些年也没有挪窝,甚至连工作室内部的布局都没有大的变动,走进去仿佛这数十年的时光从来不曾移动过,当年在那里,第一次线下见到耳机俱乐部的Vineland版主、大Boss吴彤先生和一直笑眯眯的叶立老师。


未命名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是出了校门不向南边走,转而一路向西,也就是步行不到15分钟的距离,便是美女如云的中央财经大学,因为北邮自习室一向很紧缺,所以经常不远千米跑到财大去自习……好吧我说跑题了,财大的隔壁,有个大型的综合批发市场,叫做金五星,里面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其中有个摊位,编号815,专门经营随身听和耳机耳塞,主事人来自潮汕,叫朱泽丰。和安润的北派风格不一样,南派金五星815是更加偏向于便携随身的经营范围,所以给学生烧友一族距离感会更近,更重要的是,去金五星815比去安润更快,而且省一张车票。

后来金五星815做大了以后搬到联想桥那边,更名为泽丰耳机文化沙龙,毕业前两年经常过去逛,和安润另一个不同的是,在安润遇见的都是大咖,在金五星或者耳机沙龙碰面的,同龄人更多一点,也更容易聊的开。不由得想问当年那些大兄弟小伙伴们,如今你们还在发烧的路上前行吗?只说我知道的,摄影师范胖胖依旧活跃在高烧论坛;郭主编在《高保真音响》杂志编辑部打了一圈酱油以后转型南下;愤青Fenk进了体制内当领导反而开始韬光养晦;曾经的俱乐部版主Yuhan在完成他的小强耳放之后急流勇退;老莫在铁三角挣扎了十年之后肉身翻墙涅槃重生……也许作为读者,您看到的只是一个个陌生的名字,但在我来看,这是回忆中一个个鲜活而有趣的灵魂,或许写到这里,更有一点写给自己看的意味了,似乎HIFI只是当年大家人生轨迹中一不小心的一个交汇点,能不能相伴走到最后,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时候,我们相聚得很开心。

未命名_副本.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3-29 00:15 , Processed in 0.0703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