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1889|回复: 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啊呜的“蹭听十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1 00: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iancailan 于 2019-11-6 22:46 编辑

       这个帖子,他会是一个回忆录(记录啊呜发烧的开始,过去的各种家访),亦或是一个笔记(现在听到的各种),还是一种发烧精神的坚持(未来的见闻)。。。之所以会取名为蹭听十年,是希望自己可以在音乐这条路上看到更多的风景。各位客官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把他当成一个超长连篇小说来追~   

       还记得自己给微博上留下的介绍是没有音乐会死的美食控金牛男,简简单单的一个短句,蕴含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即美食&音乐。因为喜欢音乐,变成了发烧友,其实从开始变成发烧友的那一刻起,“蹭听”就伴随着我走过春夏秋冬。一路上玩过不少的东西,但都因为一时的懒惰而未有记录和分享。。。在校长的鼓励下,也是希望在今年下半年的第一天展开这幅全新的篇章,让将来回忆起自己的发烧旅程时,也能找到流淌的印记。。。



目录:
1、初号机,发烧梦开始的地方——“澪耳机”AKG K701          8楼
2、Spacend旗舰USB线听感简评                                         9楼
3、Spacend旗舰网线听感简评                                           11楼
4、石井室 + AVAA = ? ——记郑氏声学家访记                    13-17楼
5、番外篇:AVAA——声学界的TESLA                                  18-23楼
6、5W内前级的华山论剑!——巴总家访记                         25-30楼
7、大爱TAD——TAD E1TX-K试听记                                   32-37楼
8、音频界的小米——简评歌诗德新品A22兼谈品牌故事        38-43楼
9、魔力解码 —— 评新晋国产品牌Hibiki BDS                       46-52楼
(附Hibiki BDS vs Holo Audio Spring 2 DAC vs DCS Vivaldi)

推荐
发表于 2020-6-22 12:34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两句。
mtc1x和LA4都是典型的专业器材声底,其中mtc1x严格来说是个监听控制器,当HIFI前级调调音量实在是浪费了好多功能,LA4定位则是HIFI和专业兼顾,符合Benchmark一贯的风格。

对比HAPI数字音量,这两者给系统带来的个性、特点以及对解码直出音色的改变相对是较小的,而326s的音染相对就更明显些。

LA4声音透明度很好,细节清晰,部分可能得益于其将泛音收缩的比较干净,因此细微的基音更为明显;但代价就是声音连贯性、起伏感会弱一些,习惯HIFI前级或者寄望于用前级调音色的玩家肯定难以接受。

MTC1x具有和LA4类似的中性和细节呈现,但泛音表现更为自然、稳定,且具有很好的厚度和连贯性,可以说是专业声底中听感较舒适的类型。但同样,不适合寄望于用前级调音色的玩家。

相比前两者,326s的HIFI味就相对比较浓了,譬如啊呜老师非常喜欢的Keith dont go中3分钟左右的吉他solo,mtc1x和LA4都比较“忠实”地把细碎的拨弦细节呈现出来,而326s则明显突出了主次,并且对拨弦的音色有所涂抹,使其更为靓丽而富有光泽,但代价则是掩盖了演奏者一些细微的技巧表现,导致啊呜老师觉得丢失细节,“很怪”;另外在整体表现上,326s的声音也更为润泽,明暗对比相对更为强烈,中频的人声和低频的氛围感都有人为的调整,更“HIFI”些。

总体来说,个人认为三台前级在相应的价位上都是站得住的产品,如果不考虑音色而言,LA4依然是非常好的选择,而就整体水平而言,应该说是MTC1X仍是三台中最高的,但外观和操控性会相对拉胯。至于326s,个人感觉可能需要搭配他家后级,看看设计师所要达到的整体声音呈现是什么效果,下次有机会再试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9-7-1 11:10 | 只看该作者
這個名字起得好,希望你能一口氣寫十年,鼓勵一下,謝謝
3#
发表于 2019-7-1 14:11 | 只看该作者
坐等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9-7-1 21:12 | 只看该作者
原谅我第一眼看成了阿武卵.........

点评

没关系,名字只是一个称呼,能记住就好,嘿嘿。  发表于 2019-7-1 22:15
5#
发表于 2019-7-2 16:35 | 只看该作者
AWL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7-7 07:50 | 只看该作者
期待后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7-7 10:38 | 只看该作者
大哥是要写10年吗

点评

今天就更新,只要在发烧就持续写。  发表于 2019-7-7 23:39
8#
 楼主| 发表于 2019-7-8 03: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iancailan 于 2019-11-6 00:54 编辑

初号机,发烧梦开始的地方——“澪耳机”AKG K701



卷首语:作为“蹭听十年”系列的第一篇,必定绕不过的是那个发烧梦的伊始,也就是这只所谓每个AKG粉丝都必须拥有的神器—— AKG K701(以下简称K701)。

ACG圈和发烧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就好像物理学中电与磁的相依相生。提到K701就不得不提一提轻音少女“澪”。澪是何许人物呢?全名秋山澪,是日本漫画家Kakifly创作的《轻音少女》(以下简称《轻音》)中的女主角,而漫画中澪戴的正是当年耳机界三大旗舰之一的K701(另两个是森海塞尔HD600和拜亚动力DT880)。K701始发于2005年,发售价格在人民币3K左右。随着《轻音少女》09年被翻拍成动漫播出,K701在日本地区被炒到天价的10W日元以上,并被日本发烧友亲切的称为澪耳机。

2016年年底,作为颜值党且喜欢音乐的我被K701如磁铁一般深深吸引,无法自拔,果断剁手。




关于版本

有趣的是对于K701的版本众说纷纭,坊间流传的说法大致可以分为:奥产梅花版、奥产非梅花版和国产版。 每个版本又会根据编号有各种细分,比如:3K前、3K-7K、7K-9K、9K-15K、15K-20K、20K-100K、100K以后——经过10多年的改版,这个型号的耳机从壳子工艺、耳罩、滤音棉、单元框架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改进”,其中的玩法更是被研究的十分透彻,仅此简单例举,不做赘述。主要原因在于,作为实在的金牛座,不枉议是我们的底线。所以还是着重谈谈手上这只比较后期的国产版K701,编号141303。



关于外观和佩戴

至于外观,我们来简单粗暴地看图吧~





之于佩戴,个人倒是感触良多:对于不怕下雨的大头先生,K701的头顶方向压力适中, 脸颊两侧会稍有些夹紧感。可能与耳罩天鹅绒的材质,有关长时间佩戴会有一些闷热,怕热星人请夏天慎用。另外,早期的耳罩颜色会比较深,而国产版以后是比较浅的灰色。因此,使用这幅耳机之前,焚香沐浴更衣是必不可少的。若是偷懒油头满面地直接硬上,那不久耳罩一定会全部泛黄阵亡。

关于售价及音乐类型

相比于当年离谱的发售价格,如今全新机的售价基本在人民币700-900之间(节日活动或商家活动),千元内不错的选择之一,驱动成本不太高,声音相对现代,强调线条感,比较适合轻盈的女生和一些小作品(如果你是大型古典作品的爱好者,这个价位建议你弃暗投明选择HD600)。



关于驱动

K701曾一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难搞得家伙,很少有设备能推得好它——直到“小刺猬”SAC KH1000的诞生,大家才真正意识到K701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大电流。以下是我自己玩过的K701的驱动方案:

1、JC Audio UDP3
先说说JC Audio的品牌主事人杰大,和杰大的沟通不多,但是能深深感觉到主事人的谦卑和耐心。正所谓要做事先做人,我想这也正是JC Audio能呈现出优秀产品的原因之一。杰大最有名的作品是JC Audio ha800,是当年香港耳放王大赛的获奖作品。

回到正题,不得不说,对于初烧和中烧,K701和UDP3绝对是个经典到可以退烧的搭配。K701在驱动不佳的情况下,低频量感不足,声场比较扁平,高频有些刺激。而UDP3就像是为K701量身定做一样,个人认为最大的特点就是耐听,这是杰大调音难能可贵的地方——虽然找不到某一个爽翻了的点,但整体感受是相当舒服,最重要的是耳朵不累。 拿化妆做个比方,UDP3无法让K701这样底子一般的女孩儿变成浓妆艳抹的绝世美人,但可以让她化身为一个很清新耐看的裸妆达人:低频加了一些量感,而且使原本有点死板的低频部分变得有弹性。中频的话突出了现代耳机的线条感,厚度有所提升,比较耐听,高频打磨的不那么刺激,让人长时间可以沉静于AKG的飘逸。

总结:如果非要以10分为满分对UDP3这个产品进行全面分析的话,我选择给8分,前面板的流线型线条,做工规整,声音耐听。


2、HIFITU仿RKV
大家可能普遍认为,对于K701,Audio Valve旗下的RKV系列是一个更有点意思的驱动方案。

Audio Valve,直译就是音频电子管。 1982年由Helmut Becker先生创立了德国的Audio Valve品牌,作为主设计师的Becker先生,是电子管音频产品的狂热拥护者,坚持电子管机种的制作,几十年如一日。他们家的专有技术是阴极随耦设计(Cathode Follower)的电子管放大器,能确保丰沛电流能够完整输出。 在RKV系列中,价位在29000左右的RKV MK3虽然经过30年的改良和优化对K701的处理趋于完美,但对于驱动1200左右的小物件显得不太合理。正是这样的原因,一向支持原厂的我开始研究起了各种仿机。因为不太喜欢1比1的复刻,单纯的抄袭会让人感到无趣,我最后买定入手的是HIFITU先生的HIFITU RKV。HIFITU先生作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在参考RKV电路原理的基础上,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和设计理念,优化出了独特的胆结石RKV,在声音上给人耳目一新的超越版体验。

用胆结石机器驱动K701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感受,关键词来了:音乐味。聆听各种音乐,都能准确、细腻地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让你不会去纠结具体哪个频段的表现如何,他是一个完全整体的享受。这是我在一些平价的放大器上完全没有感受到的,也是弥足珍贵的点,但毕竟DIY较为粗糙的外观做工还是有待改进的。

总结:7分,声音流畅度好有感情,外观做工不够完美。





3、T+A DAC8 DSD解码前级一体机的耳机口
用T+A来推K701,与其说是一个另辟蹊径的新驱动方案,倒不如说是个偷懒的办法。在拥有了自己的阶段性退烧耳机HD800之后,本意是想给HD800选个如意的解码,却歪打正着地直接给K701找了个还行的搭子。因为资金有限,升级系统的时候把心爱的UDP3出掉回血,尝试着直接从T+A DAC8 DSD这台机器的耳机口,发现基本能把K701驱动到一个及格分6分的阶段,没有哪方面可以让我感动,但至少可以当背景音乐聆听时挑不出太多的毛病。

总结:6分,中肯,无功无过的选择。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再遥远都跟随你

AKG的K701对我来说是一段独家回忆,脑海最深处的思念。我也许永远不会出掉这只耳机,她就像初恋那样深深的烙在我的心里,即使到现在听过很多高级的耳机,聆听她依旧能找到发烧初的那份感动,就像燕子歌里说的那样“尚好的青春都是你,再遥远都跟随你”。


9#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2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iancailan 于 2019-11-6 00:45 编辑

来说说关于试听老叶这个旗舰USB线的感想,总结一句话就是很有老叶的特点,但并不全面。

1、先说说做工和使用:线体很粗壮,没有具体量,约2CM左右的直径?虽然易弯曲,但非常重,拿在手上约有半斤左右了。在实际使用上,这么重的线对一些小的器材是非常不友好的,对接口的负担较重。

2、听感
优点:背景比较黑,声音流畅度好,乐感好,控制力较强,细节多。以上这些点上秒杀我手上精挑细选的32元usb线,乍一听是很安定很从容的高级线材的声音。
缺点:我认为,和顶级线材比,我个人感觉声音的张力还不够,听感似乎是被拘束住了,框架在那但却缺少了冲击力和爆发力。(钢协,小提琴和大编制尤其明显)

3、适用范围:个人觉得比较适合温和的人声以及部分爵士,有上佳表现。

4、预告:回头会在周末更新的啊呜M谈的节目中放上录音表现,大家可以感受下。

10#
发表于 2019-7-18 20:5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顶一下京都和澪耳机

点评

对日本动漫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和损失。  发表于 2019-7-20 02: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19 13:19 , Processed in 0.0680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