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hrisalex

[其他] 中國立體聲撰稿組 八月特輯 —— 我的解碼初號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福音

众多T+A DAC8 DSD测评中,都提到了它的True 1-bit DSD——解码时不使用任何的滤波或噪音消减,保留完整的DSD信号,然后在模拟放大线路中依次对应频宽进行滤波。最高可解到DSD 22.6/24.6 MHz (DSD 512),是SACD DSD 2.8MHz的8倍,CD的512倍取样频率。正是这个原因,国外论坛优先研发出使用这个解码搭配HQ Player升频到DSD512的玩法。暂且不讨论DSD512是不是大家心目中最最理想的声音,单这种玩法有两种好处,一是大大提升了声音的下限;二是丰富了声音的种类

拔高下限, 指的是一些年代久远或录音较差的音频因为系统揭示力太好而播放出来的声音变得不那么好听。这种情况下烧友通过使用T+A升频玩法,把原始PCM 44.1信号升到DSD64——哪怕只是DSD64——声音都能有明显提升,以至于像太太这样的外行听到也会对产生的一耳朵变化大加赞赏。 丰富声音种类又是怎么回事呢?音频发烧是非常小众且个性化的一个领域,每个人喜欢的声音又完全不同。熟悉HQ Player的朋友都知道,HQ的滤波模式特别多,可以满足不同烧友的喜好,再配上T+A的锦上添花,输出声音变得更加博爱,能大大满足听众对声音丰富性的要求


结尾.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8-10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无完人

说了那么多它的好,难道真的就没有缺点嘛?哈哈,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我的眼里,在这个价位,真的没啥缺点(笑)。如果一定要“吹毛求疵”和一些高级器材比较的话,PCM部分的表现,声音的密度,两段延伸都会相对欠缺点,相对强调线条感,声音也偏现代

已经和它朝夕相处了850天,并决定继续生活下去。你对它越了解,就越会深深陷入对它的爱无法自拔,这也是我目前所有拥有过音频设备中最满意的一台,没有之一


pchifi.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8-10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说说我的第一个解码器

文  |  流氓才子

校长本期的选题,颇为心机

前几个月的一期选题是《我的最佳损友》,那一期我没参加,因为当年拉才子入烧的损友,其实是一位前女友。要是借此兴高采烈写上一篇爱与痛的回忆然后被老婆大人看到的话,估计现在就没有写本次选题的命了。只是看到本期这个题目,就仿佛校长在不怀好意地问你:来,请你说说你的初恋女友吧!好在这次是说器材,不是谈人,那说就说呗

DA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8-10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穷人家孩子

和当下很多新人携巨款入坑的套路不一样,才子属于穷人家孩子早当家,当年所有器材都是从入门级起步,慢慢累积上来的,所以,虽然本文主旨是谈解码器,但其实,在把玩分体的转盘解码之前,自己是玩了很久的合并音源。大学毕业之前的2004/2005年,还是家电论坛老机之风很是红火的时候,自己住8人间宿舍,不到15平米,除了一个壁挂的书柜并无其他个人空间,因为那时候数码相机也是奢侈品,所以留下照片并不多,所幸,还能找出来一张,是彼时自己位于上铺的床头,用两个装满CD的茶叶盒撑起来一台松下PS700,这是1991年松下推出的约4万日元的平价机种,这台唱机和另一台飞利浦CD160入门老机一起陪我走过了大学时光,现在想来,只能说时间过得真快

正式开始转盘+解码的玩法,其实是毕业之后的事情,有了相对充足的空间,我白嫖了很久Benchmark DAC1这台解码,也就是当年大红大紫的三小强之一,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俱乐部一位版主,用马克的转盘去伺候DAC1,我当时没这个条件,用的是一台简化版CDM4转盘的米格LOGIC作为数字源给DAC1,结果出来的声音就三个字:不好听。后来跑到泽丰的店里,用Parasound CDP2000作为转盘伺候DAC1,声音好一些,但是依旧索然无味。所以DAC1这台解码,一直是白嫖,没有购买的打算。当时倒是阴错阳差对Parasound那台采用CEC皮带转盘和PCM63解码的合并式CD机种了草,可惜,至今没有机会见到第二台


DSC0365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8-10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台解码

正式购买自己的解码,是2007年离开北京之后的事情了,彼时是带USB口的DAC开始冒头的年代,Benchmark DAC1也升级出了USB版,但是基于过去不甚良好的印象,我并没有考虑,而是选择了三小强里面另一家,也就是Lavry的作品,DA10的升级版DA11。简单来说,就是带USB接口的DA10吧。这个解码我用了很久,虽然已经忘了具体的入手日期,但是一直用到2014年附近。不过中途因为电脑崩溃重装了系统,也只剩几张原始粗糙的照片留下来了

Lavry的品牌风格不同于Benchmark,相对来说,Benchmark DAC1的声音更加冷漠,没什么人情味儿,而Lavry DA11则显得浓郁有感情不少。两者风格上的差距让我最初与DA11的蜜月期度过得非常融洽。由于体积小巧,我时常把它来回放置于电脑系统和CD系统上。不过问题,也渐渐也显现出来

最大的问题,就是DA11在PC系统上的表现远逊于CD系统,个人分析原因有两点:第一,早期的USB DAC,在驱动上并不完善,加之当时自己并没有认知到PC系统乃至硬件的优化对于声音的重要性;第二,PC系统上的电源线、USB线并不算讲究,来自电脑的电磁干扰无法避免。而在CD系统中,由于前端和供电相对都比较注意,所以声音的安定度也好了很多。DA11给我带来这样的第一印象,其实也是后来客观上造成自己对PC-HIFI一贯浅尝辄止的原因,在我看来,电脑就是电脑,不是一个单纯用于音频欣赏的工具,如果只用来播放音乐,无论是听者还是电脑本身,都容易变得不耐烦而浮躁


未命名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8-10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初恋道别

所以你看,功能太多,选择太多,有时候并不见得就是好事。我可以平心静气听完一张CD,但是换作摸着鼠标的时候听音乐,就很难忍着不点。Lavry DA11陪我那段日子对我最大的影响,估计也就是更深地认识到“Simple is Best”吧。同理,为什么Lavry DA11我用了那么多年都没换?一方面是穷,另一方面也是离开北京之后,视野变窄了,没有更多的选择,也少了更多的诱惑。哪怕现在觉得DA11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但当时也能沉心静气一直听下去用下去了。这个道理,是不是也能类比到恋爱的过程中呢?因为狗命要紧,这里不多做展开了,我相信每个看官一定有每个人自己的故事。

与DA11的道别大约是2014年或者2015年的事,用了许多年,DA11已经很老旧了,自己也越来越不满意它在电脑上的表现,于是我用两台解码取代了DA11,一台是年代更为久远的Mark Levinson NO.36,专职用于CD系统;另一台是在USB界面上更先进的平价一体机JC UDP-3,专门用于PC系统。后来的故事,马克被和弦取代了,而UDP-3,一直还在服役。并不是因为我是长情的人,而是因为真的对PC-HIFI没有什么期待了

DAVE Silver - Stand.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拉宾诺维奇同志在1963
我的三个解码器漫谈

文  |  拜倒红裙

瓦西里同志问:“英国的童话和我们苏联的童话有什么不同?”拉宾诺维奇同志答道:“英国童话的开头通常是‘很久很久以前……’,而我们的则是‘不远了,不远了……’”

我第一次购买的解码器不是一台,而是三台。一台是我花了不足500元在论坛淘到的DIY分体解码器,另两台是我随后不久同时买的国产朝露D3和美国Benchmark DAC1诚如睿智的拉宾诺维奇同志所说的那样,对很多事我们一开始都是抱着能够一劳永逸的期待,最后却只剩下无尽的“不远了,不远了…..”

8489271ee5c44474801b3062ef5cef17.jpeg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则笑话

斯大林同志作报告说:全面电气化社会已经出现在了苏联的地平线上!一旁的老工人不解的问拉宾诺维奇同志:什么叫地平线?拉宾诺维奇同志答道:地平线就是能看到却永远走不到的一条线

我最早接触到的HIFI,其实是在烧友朋友们那里蹭听到的HIFI CD机,如马兰士 CD16,天龙 DSD-S1等等,彼时的我,虽然耳朵早已提前进入了HIFI小康,但在得知面前这些闪着万恶资本主义光芒器材的价格后。我的想法只能是:哼,儿子剥削老子的钱买器材!等老子有了钱…….
然而等老子有钱终究是缥缈了些,于是我就在论坛上狂做功课。终于发现了另一条超越CD机的快捷之路——PC HIFI。彼时论坛上的口号喊得山响:CD机终将被PC HIFI取代!无损音质完胜CD盘!PC HIFI伍佰秒叁仟!买!买!!买!!!老子信了你的邪…….


未命名_副本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记得收到快递的那个下午,兴冲冲地从单位请假跑回家,颤抖的双手撕开了那个散发着春苗芳香的牛皮纸盒子,高端大气的分体电源设计,虽然是DIY,但拉丝铝的外壳却那么平滑细腻。口中默念着红右黑左,箭头向后的口诀。耳放的音量一定要最小,平滑的电位器转动着,仿佛我正在扭转着天堂之门的金色钥匙。三分钟后,我弹跳而起,这不对啊,这和PC声卡的模拟输出声音没多大区别啊,难道老烧连接线材有什么独特的手法?我接通了老杜的电话(此人见立体声撰稿组七月特辑文章),让他现在马上来我家一趟。等来到我家听完原因,老杜显示出了一个老烧应有的风范:“先听听!”半小时后,我暗示老杜,是不是换了解码器之后比声卡接耳放略好一些?老杜还是很有风范地回道:“我有点事先走了。”正在我茫然之际,老杜的短信传了过来:不如声卡。

睿智的拉宾诺维奇同志的声音振聋发聩:关于PC HIFI的种种想象,不过是一条地平线


IMG_555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则笑话

伊万同志问道:“什么在苏联是最常见的”,拉宾诺维奇同志答道:“暂时的困难”

半个月后,我一咬牙拿出了当时的全部积蓄,买了一台朝露D3解码器和一台Benchmark DAC1解码器。如此大的手笔,除了我又在论坛做了一番苦功之外,还吸收了上次的不足之处——积极向前辈们问道解惑。按照当时的规划:一台民用解码器主味道,一台专业解码器主素质。而且朝露D3为全单端输出,除具备TG-link专业数字输入接口外,采样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4bit/192KHz,堪称潮流先锋;而DAC 1除了有平衡输出之外,更有可变式输出电平等功能,尽显专业风范。到货之后,我先对两台解码器进行了理性客观的横向比较,在得出各有千秋的结论后,我决定把两台解码器投入到烧友蹭听的汪洋大海中去。用实践来决定继续深入发掘哪一台解码器的潜力。莲、天龙、马兰士、麦乐迪、英国之宝等等中外名机都成了我比较的对象,在走访了大量烧友后,我欣喜的发现我的两台解码器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我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体积小巧,二是价格低廉。而那些烧友则勉励我:出了吧,再攒攒钱。我的心中是不甘的,于是决定听取部分论坛老烧的经验,从线材、供电、避震等开始折腾

因为我相信,这一切,只是暂时的困难


ceE7KvLkZbBCc.jpg

未命名_副本.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3-28 16:50 , Processed in 0.0615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