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hrisale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 立體聲之友專訪(連載15)——— 最難忘的事,也是最遺憾的事,趙先生和MKS-X的故事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7:22 | 只看该作者
校長:發燒旅程中,最難忘的一件事

最難忘的事,也是最遺憾的事:盲目聽信空間設計師,聽音室沒有規劃好就施工。結果經過兩次返工,還是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7:23 | 只看该作者
校長:你最滿意的器材

最滿意的器材,是拥有模拟质感的EMM LABSDAC 8 MK IV

校長:居然不是Polymer揚聲器,這倒勾起了我的興趣,簡單來說你的系統,除了解碼器之外,都是現代器材,爲什麽單單解碼器選擇DAC 8 MK IV,它有什麼吸引人之處

Emm Labs DAC 8 MK IV解碼器,聲音非常大氣,有著美式陽光的風格,密度非常高,非常中性。Emm Labs是當年協助索尼公司完成DSD工作站設計的單位,使得SACD順利地市場化。從這個角度來看,Emm Labs是DSD之父,這部解碼也是市面上絕大多數SACD唱片製作的專用機。作為最後一代的專業旗艦解碼器,其數碼部分是由當時的總工程師Andreas Koch操刀,模擬部分則是Emm Labs的老闆Ed Meitner負責。這兩位都是當今數碼音源的頂尖高手,此解碼可以說是兩大高手的合作巔峰之作,也是他們倆的最後絕唱

隨著Andreas離開Emm Labs回到美國創立了Playback Design,這個型號從此停產。Emm也徹底轉向民用器材了。畢竟是製作DSD的設備,解DSD數據絕對是最正宗的。所以,我選擇這台解碼專門用來解DSD文件。另外,這台解碼還有一個LL功能: 把輸入的任何信號無論PCM還是DSD格式,統統直接升頻到DSD信號,然後再解碼。最高可以接受PCM24/88或者24/96信號。實際聆聽下來,就算播放CD格式或PCM格式的高格式文件,這台解碼的聲音也是令人信服的

校長:好吧,你的選擇有點像Magico公司的Alon Wolf,他和你一樣,全套的現代器材,Soulution和Magico,但解碼器使用的是老古董Pacific Microsonics HDCD Model 2

2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7:23 | 只看该作者
校長:音響是給唱片演奏家自己服務的,你自己如何描述目前系統的聲音,可以談談優缺點嗎?
  
目前系統的搭建花費了不少心血,如果說優點,那應該是聲音密度高,細節多,全频段速度非常快,也很耐聽,民樂表現很好,管弦樂和小提琴重播也非常逼真

缺點方面,和您剛才提出的一樣,低頻的能量感少了些,相比之前聽過的JBL紙盆大尺寸低音,缺少一種黏性。在表現交響樂隊畫面的時候少了些低音的烘托。此外,鋼琴在低音部分,沒有展現出足夠的尺寸感,比如大三角鋼琴的權威性

2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7:24 | 只看该作者
校長:如果已經找到自己系統的不足,會不會針對進行下一步操作呢,空間的改善也會繼續吧

系統調整会考慮加強低頻部分的表現,找適合的低音炮。但難度在於,箱子的單元都是是快速的,大尺寸低音单元速度很難跟上。12寸及以下的低音炮組合,可能更容易銜接。尺寸大的低音,速度上很難銜接好  

空間的改造方面,希望增加喇叭背後的两側吸音,重點是加強150HZ以下频段的吸音。至於其他改造,需要和家人商量,估計施工難度很大了(笑)

2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8:29 | 只看该作者
寫在最後

我很有幸能認識趙先生,他給我留下的印象遠遠超越,只購買一對小眾昂貴揚聲器這麼簡單

趙先生是一個有主見的發燒友,不管是對房間進行聲學處理,還是後期的兩次返工都有著強烈的目的性和主觀願望,在選擇器材方面更讓人感受到,在音樂背後最關鍵的因素不是冷冰冰的器材而是演奏器材人的道理,一整套Esoteric以及一整套Mark Levinson,並非單件處理,顯示出音響搭配的成熟老練,選擇揚聲器,也跳過中間過渡階段而直接登頂,不管是DD67000還是MKS-X,都是金字塔頂端的極品型號,能夠最大程度展現廠商的魅力,而不是妥協,其實選擇MKS-X還不是他最大主見所然,我覺得選擇Emm Labs DAC8 MK IV才是最精妙的一筆,很少有人會選擇這樣的古董老器材,他卻獨具慧眼,同時把這台靈魂解碼器作為他最滿意的器材,相信是做過不少橫向比較後的結果

趙先生是一個懂得取捨的發燒友,他對目前的系統聲音的描述為:中性沒有過多的渲染,整個聲場很深,舞臺感好。沒錯,他喜歡聆聽的音樂類型,需要極好的高頻相應,空氣感和舞台感非常重要,我聽到的是具有極好結項,音箱消失或推得很遠的舞台感,極高的解析力,不單單是高頻,還有中頻,他之所以選擇Mark Levinson的旗艦功放,就希望能呈現出中性骨幹的一面,不單單如此,他在線材上也貫徹這樣的取捨,喇叭线和前后级信号线都是德国專業線材Sommer旗舰系列,其余信号线都是用德国西门子录音室线自制,他需要的是錄音室原汁原味的聲響,不過,有取捨並不代表不注意,他對電源處理極盡能事,使用了锂電池供電的Opera電源處理器

2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8:32 | 只看该作者
趙先生是一個擁有熱情的發燒友,和他談話永遠不會停頓或枯燥,因為他會擺事實講道理說出很多自己的想法和認知,那種源源不斷的動力的背後就是音響熱情。如果缺乏這種熱情,我想他不會從2000年第一套山靈音響開始一直更換至少四套系統,也不會對房間進行1+2的聲學處理;如果缺乏這種熱情,我想他不會請親戚從美國海淘音響器材,也不會跑到美國去購買這對幾萬美金的小眾揚聲器,更不要談像瓦良格號一樣曲線回國的五個月等待之旅;如果他缺乏這種熱情,他也不會當天下午和我道別後,晚上再去上交音樂廳聆聽現場,那是西蒙拉特爾執掌倫敦交響樂團帥印後的首度來華演出

Polymer MKS-X揚聲器,是我見過這個價位製作最為粗獷的揚聲器,沒有之一,說實話湊近看我會失望,除了前面的幾個頂級單元之外。這款揚聲器有兩種配色,銀色和黑色,這對是黑色款,前面板和我側板還有黑色的毛氈貼面,我覺得銀色拉絲款會更為粗糙,對於精細的亞洲用家來說,可能完全接受不了。不過這對揚聲器也有給我驚喜,那就是中高音鑽石高音與零諧振箱體共同作用下的中高頻段非常自然,潤澤多汁細節豐富,這種高音有點像在音樂會現場,即使音量再大也不會嚴重失真而吵耳的感覺,揚聲器的低頻域並不豐滿,我相信這是廠家的取捨以及空間大小關係,如果要在保留揚聲器前提下進行改觀,我覺得增加低音炮,不管是什麼類型和尺寸的,都不合適,我會建議調整揚聲器的擺位或使用電子管放大器試試看,至少,試試看,對於Mark Levinson最新旗艦放大器的音樂表達形式,我認為在搭配Polymer上並不絕配

2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9:40 | 只看该作者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幾萬美金的揚聲器,在我聽來應該有大揚聲器的滿足感,但在現場聽來,這套系統有些過於細膩了,缺乏一些大氣的指標,對於播放小作品能夠產生出如書架箱一樣純淨透明的質感,但在鳴放大型作品時,整體的場面感會有向後縮退的傾向,不過,如果是趙先生喜歡的小型作品鳴放,比如他喜歡的民樂,和我喜歡的爵士樂,就會擁有很豐富的彌散感,而且在感情運用上非常到位,不相信的話,請看看我現場的視頻錄音:後續增補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2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9:40 | 只看该作者
趙先生擁有善解人意的家庭,這麼大的空間讓他這麼搞一般家子婆肯定耳光宣上來,趙先生卻相安無事,還能夠兩次返工,儘管他自己依舊對現狀不滿意,但在我這個局外人看起來,這已經比一般的發燒友聽音環境好太多太多了,天花板的散射,左右牆面的吸音擴散,甚至是軟質地面的全鋪,都很下功夫,幾萬塊是絕對逃不掉的,在這樣美觀而整潔的聽音房裡欣賞音響,即使人耳聽到的東西一樣,感受也會完全不同,我希望持續地看到,趙先生對房間的進一步修葺與改善過程

2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9:41 |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多人去拜訪過趙先生的系統,比如上海灘著名大燒W君,他說這對箱子有潛力;還有公認的金耳朵B君,說這對箱子很不錯,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提升,但沒有人為趙先生寫過報導,我覺得這樣認真把玩的發燒友,值得將他的故事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看得到,不因為他買了幾萬美金的Polymer Audio Research MKS-X而炫耀自喜,而是他不斷琢磨著怎麼讓聲音更好一點,每天都記得音響這回事,從來不會忘記,就在今天我又收到了他的短信:

“前几天,有一位烧友来家访过,他提醒了我:箱子后面,不是实墙,低音会跑到背后的阳台去……我在考虑是否需要安装一道屏风,来模拟實牆……作为反射设计,箱子背后应该是实墙,这样全频速度会......”

原來這世上最難忘的事,才是忘記

(完)

30#
发表于 2019-10-23 22:13 | 只看该作者
玩的很用心,学习。校长的记录依旧L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5-6 16:44 , Processed in 0.0574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