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hrisale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 中國立體聲撰稿組 十月特輯 —— 寫不臉紅的文章,做不臉紅的產品 下集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1:52 | 只看该作者
更換為更大尺寸的全新音圈也使我們有機會重新優化錐盆和球頂部輪廓,再輔助碳纖維固定環作用,成功將第一共振頻率從6kHz推至11kHz

G1S首次引入了D26高音單元和D50中頻單元的“Integral Screen”版本。 最初純粹是作為設計練習而作的,但我們對全新格柵的美觀性感到非常滿意,尤其適合精緻的D50中音單元

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1:56 | 只看该作者
當然,G1S的所有驅動單元都安裝有指數錐形管,它們已經過重新調整,以配合旗艦產品達到更高的標準

箱體的內部結構完整性最初是通過使用市售的玻璃纖維增強格柵來確保的,但隨著G1S的推出,我們開始使用在自家CNC銑床上切割完成的尺寸精確的真空灌注三明治夾心板製作這些組件。與原始G1設計相比,加上工具和工藝方面的改進,每個G1S箱體可節省約10公斤樹脂原料




2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1:57 | 只看该作者
G1S既可以使用常規的內置分頻器,也可以通過帶有專業級接頭的NL-8八芯接線將外置無源分頻器連接到揚聲器上,外置分頻器也有四個端子方便雙線分音,如果顧客希望使用自己的有源分頻器,只需要拔下無源分頻器並將八芯接線接駁至單獨的四個放大器即可,儘管我們沒有提供有源分頻器,但與我們合作的Devialet,Trinnov和Linn,他們都可以提供DSP分頻放大器方案





2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2:06 | 只看该作者
毫無疑問,Vivid Audio Giya揚聲器是世界上工程技術最先進的揚聲器之一,充滿了工程創新技術,帶來了超凡卓著的聲音效果。它們不僅在測試參數上效果完美,全世界的評論員與最終用戶都意識到,Vivid Audio可以消除聆聽者與表演者之間的距離,使得兩者得以步調一致地,共同欣賞美妙的音樂

最後,希望你也喜歡,我不會臉紅的作品

2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2:09 | 只看该作者
校長:順便說一下,Laurence Dickie並不像你想像的這麼一本正經,他平時的感覺,是這個樣子的:

這是他發給我作為個人肖像的照片,我考慮了半天,還是拿出來給大家看看,畢竟,有些粉絲會要做表情包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2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2:13 | 只看该作者
編者按:如果你知道bwck2000這個名字,那一你一定經常逛耳機大家談

是的,他就是那位經常在友壇發表STAX研究的年輕耳機強人,他的強不單單因為他最大深度研究STAX靜電耳機,更因為他復刻自作STAX老款靜電耳機的強大製作能力,我見過他以一己之力復刻生產的STAX Omega和Sigma,至少外觀來說,已經足夠吸引到我

據說他在大學時代一有時間就研究靜電振膜原理,出於對STAX的喜愛,收藏了不少STAX的7、80年代的器材,他自稱STAX忠實粉絲,我不信,於是他發給我看一張照片,足以讓我睜大了眼睛,圖片裡是他的系統,沒想到他擁有STAX上古CA-Y和DA-100M單聲道後級,這兩款作品國內極少見到,另外,你見過STAX耳機,那你見過STAX的喇叭嗎,他就有,而且不止一對,一共兩對STAX ESTA-4U,有一個支架,兩個上下疊起來開聲

我曾經寫過一篇《立體聲之友專訪》文章,叫做《匠心獨韻 靜電耳機中華第一人》,介紹的是單槍匹馬製作出HIFIMAN JADE靜電耳機的Winny大神,在靜電的世界裡,沒有人能撼動他的地位。我沒有見到過第二個擁有如此知識面與進取心的人,直到經友人介紹認識住在香港的bwck2000先生,他在STAX靜電耳機領域取得深入研究的成果,會經常發佈在論壇與同好分享: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85763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7939

關於他和Winny先生誰更LL,我無法評論,因為還沒有採訪過他,到底他是第一人還是第二人,我想已經不再重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不過我可以肯定的是,和Winny先生一樣: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原始而純粹的匠人精神


2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2:19 | 只看该作者
能不臉紅地說
這是我做出來最好的耳機

文  |  bwck2000

從DIY踏出的第一步


三年前,我在香港的本地論壇平台上收到一封電郵。內容大概是發信者看到了我DIY 靜電耳放的圖片,感覺做工很可靠,於是他拜託我為他也做一台,配搭他的STAX 009耳機。儘管那時的我,充其量只是一個經驗不足的DIYer , 算起來那次應該是第一次正式做產品



2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2:20 | 只看该作者
食客走進餐廳點菜,會期望食物賣相好,味道好,做不到的話也至少吃完不要拉肚子,這是食客對廚師的要求,也是廚師的責任。做音響產品亦同理:除了聲音好,外觀靚,最基本的是產品要穩定耐用。但做HiFi和做菜不同的是,HiFi用家可是會期望產品至少有數年壽命,甚至用上過十年之久

抱著這個想法的我,戰戰兢兢地開始進行焊板、洗板、裝機等工作,不敢怠慢。 因為靜電耳放需要350v-450v 左右的高電壓工作,所以每個元件的位置都需要特別考慮,電路板上的松香也要特別清理,避免擊穿短路。除此之外,做一台耳放還有各種各樣需要注意的細節,連上一粒螺絲也是學問。如果要進一步延長耳放的壽命,就更不能使用膠水或雙面膠等會有老化問題的的固定方法

2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2:21 | 只看该作者
回想起來,給別人做一台耳放花的精力、所承受的壓力比給自己做一台耳放還要大,還要重。給自己做器材如果發生什麼問題,要問責也是對自己問責: 器材能修就修,不能修就換元件,但如果器材是在用家手上出現問題,那失掉的不僅是維修成本和時間,更有對方的信任和期待。一顆壞掉的晶體管重焊三點就能換好,別人的信任卻不是說一句對不起就能重新建立的。大品牌也許有這個本事令你重新信任它,但對於我這些寂寂無名的手作發燒友,能夠讓用家放下訂金,靜心等待我做好產品已經十分難得,遑論要對方在失敗後再次信任我

耳放前前後後花了一個月時間做好,在交付時用家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表情,我也放心了,這是三年前的事。現在回想起來,我還真是吃了豹子膽,一台工作電壓450v 的耳放有問題起來小則燒保險絲,嚴重的話有火光也不是新鮮事。三年過去了,賣家都未曾聯絡過我,我卻偶爾會掛念那台機器的現況如何。儘管如此,我也慶幸我接下了這個單子,因為這次不僅給了我寶貴的經驗,更多的獲得是想法的沉澱,教我做產品是什麼一回事;應該抱著怎樣的想法去做。做產品不能馬馬虎虎回應顧客的信任,也是對自己一個音響匠人身份的基本要求。那一次做靜電耳放戰戰兢兢的心情,我一直珍藏在心底





3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2:24 | 只看该作者
靜電耳機開發

一個STAX Omega 靜電單元的偶然機遇,我開始了靜電耳機的研究,踏上了一條沒有人行過的路。這個時候,體會又不一樣了。按照別人畫的電路圖做耳放至少有譜能跟,不懂上網能問,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總能做好;但做靜電耳機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學問,從設計、採購、加工到組裝都要自己嘗試,尋找最好的解決方法。在我設計靜電耳機電極的初期,電極是參考了Omega用混合膠水黏的,但缺點昭然若揭,難處理,易剝離,易走位。這個方法不是不可行,市面上用膠水黏單元的耳機大有人在。但對自己的產品要求高才是改善產品的動力,所以前前後後換了幾次方法才找到最合適的。現在回頭想想,設計開發的冤枉路走得太多了,有時原料訂得太多,但因為設計變動也要全部報廢。不過我並沒有後悔,因為這些都是經驗的累積,要做好產品的必經之路

雖說設計之路十分漫長,有趣的是有時兜兜轉轉後竟然是回到起點。 當初我做第一版靜電耳機的時候,銅版電極用了市面產品未曾採用過的設計,把通孔率做得特別大,厚度做得特別薄(0.3mm),加強聲音通透度,減少隧道效應(Channel Effect )。 於是做出來的效果很好,高頻通透度是一絕,但又嫌密度上不去,於是前前後後更動設計十數次,嘗試參考經典靜電耳機的設計。先把孔由1.5mm 降至0.8mm試試,又試過大奧的六角型電極,又試過009 的電極中心通空處理。在多番對比後,還是決定用回第一版的設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26 20:00 , Processed in 0.2180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