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063|回复: 49

[音响] 中國立體聲撰稿組 十二月圣诞特輯 —— 亮出來吧 壓箱底的試音唱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3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亮出來吧   壓箱底的試音唱片

卷首语


不管你是發燒友還是評論員,總會有幾張陪伴你多年的參考唱片,他們可能是你調整自己系統的必聽曲目,或是你外出聆聽其他系統的參考曲目,不管這麼說,這些曲目就是你的試音碟

這些你聽慣的曲目或唱片,成為你標誌性的符號,我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你會選擇這樣音樂來聆聽,當中會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嗎,你的試音碟這麼多年一直沒變過嗎,如果中途變更了,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理由呢?現在,請你勇敢地分享出來,屬於你自己的壓箱底試音唱片吧

參與這次主題分享的評論員有五位:流氓才子、DXDXDXLM、啊嗚、劉想雲、齊達內


61j5lGzh5UL._AC_SL1200_ - 副本_副本_副本.jpg

手機微博閲讀:

微信公衆號閲讀:
发表于 2019-12-2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圣诞精神食粮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Never An Absolution》

童年一直听父亲在家里播放各种乐器演绎的作品,但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苏格兰风笛这种乐器,还是来源于音像杂志对于TITANIC原声大碟的介绍——苏格兰风笛正是这张原声大碟的重要宣传点。苏格兰风笛的应用贯穿了整部电影,行云流水般与故事的叙述配合得恰到好处,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首名为的《Never An Absolution》的配乐,之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拥有着最深的记忆,是因为它最初部分的苏格兰风笛的空灵能让人第一时间想起幽暗深邃的海底,绵延伸向远方的海浪,潮湿腥气的海风,以及那个20世纪初关于TITANIC巨轮首航的深远记忆。同时,乐器的悠扬中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仿佛已经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了深深的一笔。而这段风笛的传神程度,风笛声的连贯度,主音和装饰音的分隔,风笛本身粗犷有力而嘹亮音色,都是大家评判器材搭配好坏的有力论断

苏格兰风笛.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达丽丝与小牧神》——我中了ORTF的毒

这张《西达丽丝与小牧神》,我在国内没看过其他发烧友用过,但近十来年,我几乎每次家访必带、每次测试必用。它由法国TIMPANI唱片出品(编号1C1174),是法国作曲家皮尔奈(Gabriel Pierné)的芭蕾舞神话剧音乐,David Shallon指挥卢森堡交响乐团的版本。该碟是2002年MIDEM年度唱片奖和MIDEM古典录音奖的得主

我早年在泡台湾的音乐论坛时,看到它的推荐帖,后面托人从宝岛买回。和死党各买了1张。他后面觉得这种神话剧音乐的曲风太“清奇”,就把他那张送我了。而我,则是越听越喜欢,越用成必用。这碟的显著特点是用ORTF制式来录制的(ORTF的名称来源、话筒布局标准请见上图)。从CD册里的录音现场照片可看出,两支ORTF话筒就立在指挥席后约1米、高约4米的地方,并以录音师现场确定好的俯角来收录

1《希达丽丝与小牧神》封面.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唱歌的墙
是耳边的谱架

文  |  流氓才子

学生时代爱读村上春树,他曾经写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人的本质是孤独的。我对此颇有同感,人这一世,孤独降临,孤独离世,所谓狂欢,亦不过是一群人的孤单。彼时自己刚刚独自开始HIFI的探求,数年之后方才得知原来村上春树也是HIFI玩家,一时间更是心有戚戚然,音响发烧这回事,吹开各地展会亦或线下家访的浮喧,说到底依旧是很个人化的事情,更多数时候的场景,是一个人,一首曲,一天地


211739z5ozsjmzsqsrprr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本期的撰稿组专题:分享你压箱底的试音唱片,既觉得可以大说特说,又觉得无话可说,因为作为HIFI音响最根源的出发点,音乐这东西,在每个人看来都有各自的取向和口味,甚至同一张唱片,在不同人听来,各自GET到的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理解校长这次的选题也算是集中了好几位朋友的一家之言,起到给读者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从个人的角度说,我并没有特别固定的试音唱片,记得去年校长来我这家访的时候,在系统上听了著名的《校长来了》,也就是花姐的猎人,校长问我,可否有一支曲子,能像《校长来了》、《劳模来了》这般在小圈子里约定俗成可以代表流氓才子个人特色的试音曲呢?很遗憾,直到目前依旧没有,将来大概率也是不会有的,因为作为一个花心的射手座,从一而终永远满足不了追逐新鲜感的天性,只能说我对手里的每张唱片,都是真爱,怪只怪真爱太多,需要轮着来

但即便是这样,出于试音这个明确的目的,我还是有自己的一些理解的


205156lj7fogqzzzlyys7s.jpg

205158f7g4hzhssl025axl.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系统对一张录音的回放,我们常常会评价说,信息量够不够,但是问题在于不同玩家对于这个信息量的定义是不同的,不免存在一些模糊。这里只说自己,对于试听曲的表现,我会一分为二,考量的音乐要素就两个:第一,“有没有”,第二,“够不够”。前面的“有没有”说的是某些该有的元素会不会缺少,比方说管弦乐作品中,作为衬托的中提琴声部,会不会被系统回放中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有没有”决定了系统表现的下限;后面的“够不够”指的是这些音乐元素的质感表现的是否到位和自然,还是拿中提琴声部举例子(不是有意黑,中提琴其实就是管弦乐队里面的万年哏),系统能不能把中提琴声部的弱声的旋律线在齐奏中清晰表达出来,并给予其该有的形体和质感,这个“够不够”决定了系统表现的上限

本着这样的方式,每次接触到一个新的器材,我也会选择用几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去尝试,多数时候,以管弦乐作品为主,这样可以听出一个大概,然后根据实际需要留意的地方继续选择人声或者器乐独奏亦或其他风格的音乐作为补充。你看,每次试音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对我来说也没有固定作品的习惯。下面我也分享一下最近一阵子经常拿来试音的一个组合,包含三张唱片,分别是方岽清《长安,长安》、梅纽因《和平之声音乐会》、史塔克《柯达伊大无等作品》


03长安长安侧封,纯银.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说方岽清的《长安,长安》,这是一张今年由四川一墨长歌音乐发行的古筝与交响乐队协奏曲唱片,这部协奏曲也是青年作曲家方岽清为古筝演奏家李卓洋度身定做,和德奥古典中经常采取三段式的协奏曲不一样,这部作品分为《长安驿》、《妙笔生花》、《东市》、《西市》、《仕女图》、《忆长安》一共六个章节,各自独立,其实是围绕着盛唐时刻的长安城讲述六个故事,曲风华美而恢弘,小中见大,古意盎然。你可能要问,这张碟和以前才子伴乐谈的推荐风格完全不一样,没错,甚至可以说这是我分享的第一张当代中国古典作品

选择它作为试音唱片的原因有三:其一,方岽清先生是当代中国少有的天才作曲家,也是钢琴家郎朗的同学,24岁便摘得“金钟奖”和“上海之春”两项桂冠,这部作品的灵气逼人,拥有上佳的可听性,同时包含了大量不同的音乐元素,既有传统的管弦乐,也有民族特色的古筝,音乐性和音响性兼备,适合对音响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其二,虽然是新作品新录音,但是这张唱片是完全根据发烧天碟的制作标准来的,我们在唱片的内页介绍里可以看到许多乐友和烧友耳熟能详的名字: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唱片厂国家唱片产业基地九紫天诚录音棚、Neve66/studer962调音台、DPA/纽曼/德律风根的麦克风、真力1238A/ATC 45监听和混音、Merging DSD System。后期的CD压片也是极尽奢华,选用了纯银片基在奥地利完成了限量1000张的压制。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放在上个世纪80年代CD产业最辉煌的时候,宝丽金集团旗下的西德满银CD也达不到这个制作水准


01长安长安封面.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一定会有人问,这么豪华的制作,国家队都出手了,能收回成本吗?答案是,不能!因为这张唱片入选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大题材代表性作品目录,说白了就是国字头的文化精品输出,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不计成本那是必然的。这其三的原因,则很私人化,《长安,长安》这部作品的首演时间恰恰是2019年我生日的那天,而方岽清大哥也是特意将这张签名CD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我,于我而言,更有别样的意义

02长安长安录制器材.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完了作为C位的《长安,长安》,再说说另外两张作为辅助的唱片:第一张是梅纽因基金会的《和平之声音乐会》(法国AUVIDIS出品,唱片号: AC6461),可能看到梅纽因这个名字,很多人会误认为这是一张小提琴作品,但恰恰不是,这张唱片录制于1998年,也就是梅纽因爵士去世的前一年,老爷子虽然参与了这张音乐会,但是着实是拉不动琴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露面的最后一张唱片,但起码是我见过的最晚的一张录有他声音的专辑(尽管这张唱片里面老爷子只发表了几句感言),书归正传,这张和平之声音乐会,是梅纽因爵士的国际基金会组织邀请世界各地少数民族女音乐家共同演出的现场录音,严格来说归属世界音乐,专辑中以世界各地的原声唱法向听者描绘出一幅风格各异却又和谐无比的音乐画卷,选择它作为试音参考的原因是:这是一张不插电唱片,很多曲目以简单配器近乎清唱的方式为主,没什么过多的后期制作,整张唱片人声的质感极度强烈,不是一般强烈,而是极度强烈。而我们的耳朵对人声永远是最敏感的,因此这张专辑在系统的中频和声场层次感揭示力方面也是独树一帜的

04和平之声封面.JPG

05和平之声内页.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前面说的两张录音多少有点冷门,那么最后一张出场的则是乐友和烧友都比较熟悉的唱片,来自美国发烧小厂DELOS录制的史塔克演奏柯达伊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大小提琴二重奏、史塔克改编版帕格尼尼主题变奏三部作品(唱片号D/CD1015)。知乎问答上形容某些开口跪的大神级别,会说某个答案写出来以后,这个问题就可以结束了。这个概念也可以套用到这张唱片,这里才子偷个懒,抄一小段以前烧友们的介绍:大提琴音乐史上有两块里程碑,一个是巴赫的无伴奏组曲,另一个就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于1915年所作的无伴奏奏鸣曲。1987年史塔克于美国Delos唱片公司合作,录下了立体声版的柯达伊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无论是演奏还是录音,恐怕都是此曲的终结版本。这首曲子以出了名的艰深技巧要求把无数不自量力的大提琴手拒之门外。它采用的和声、曲式、音调、颤音、滑音、拨弦、双音进马奏法是大提琴曲创作前所未有的尝试,其音域函盖从大提琴超越指板的最高音直到空弦最低音。直至今日能完整拉完该曲者凤毛麟角,留下的录音版本更是少得可怜。大提琴家史塔克是科达伊生前钦点的该作品最佳诠释者

06柯达伊大无封面.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来来,最后一句划重点,钦点,是钦点的哦!实际上史塔克早些时候在飞利浦也有一张柯达伊大无的录音,那一版我也收藏了,只不过因为是单声道历史录音,就不方便作为试音唱片了,我们在接触DELOS、CANYON或者CHESKY这种发烧厂牌录音的时候,经常会发现,音效棒得没法挑剔,但是演绎相比而言容易显得弱了点,能同时兼顾两者的不多,而这张史塔克则是难得的好演绎+好录音。除了作品本身就能让人捏着心大气不敢出地从头听到尾之外,音质更是通透与厚实兼备,磅礴中处处流露着细腻,也难怪在二手市场上永远一碟难求

07柯达伊大无盘面.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的美,不但在于它的形式,也在于不同版本的演绎,更在于我们聆听时候精神上的感应和互动,有时候,这种心灵上似有若无的领悟会比器材还要玄学,我很珍惜多年来自己攒下的这面唱片墙,不需要用德奥的标签去自我暗示,也不需要用昂贵的HIEND器材去鉴赏,只是简简单单一张一张听下来,便足以让我感动,这个时候,即便人如文头说得那般孤独,也不会觉得寂寞了

210327r7qe9sspab6pq6qp.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3-28 23:32 , Processed in 0.0660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