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hrisale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耳机] 中國立體聲撰稿組 二月情人節特輯 —— 傳你一招 如來神掌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4:36 | 只看该作者
化繁为简的另一个重要主旨即是在搭建系统的初期,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在几个大件身上,等达到了一定的完成度之后,再引入类似垫材、避震、以及电源处理这类辅助性的调音附件。因为尽管很多厂商都声称自家的产品中正无音染,事实上几乎每一种产品都会或多或少的带有自己的个性,而有时候这些多出来的个性叠加正是导致声音不够理想的罪魁祸首。曾经不止一次的看到过老烧在讲述自己系统一步步的调整时说到,最后调整出能让自己满意的声音恰恰就是因为给系统做了一些减法,而不是一味的堆叠一些自己印象中有益的东西。总之,对于新手而言,在构建系统的初期更应该把资源集中利用,而不是分散到其他的环节上。一些辅助的调音措施应该被放到最后,一来方便尝试更换,二来在主体框架基本搭建完成了之后,自己会对系统的缺点和个性有更深的了解,辅助的调整会更有方向,需求也更加明确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4:37 | 只看该作者
化繁为简的最后一式,笔者会建议在一套系统当中,尽量避免使用太多个性较为强烈的制品。当然这一点实际上每一个发烧友又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每个人的听音口味以及侧重的听音素材并不相同,打个比方,老一辈的发烧友不少都是以流行人声为主,结合他们的喜好也许系统中就需要用到中频较厚,味道比较浓郁的制品,而速度感和动态反而是可以相对牺牲掉的方面。当然,这种情况有两个前提,发烧友必须很清楚自己的需求点,另外对不同品牌的器材的声音特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就像做菜时一要了解食客的口味偏好,二要很清楚每一种调味料的加入会带来什么效果,否则一厨房的调味料全都加一点,后果就很容易想像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4:38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还在摸索阶段的发烧友而言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因为两个先决条件很难同时满足,使用太多个性强烈的器材或者线材会难以把握系统的整体声音走向,所以只能尽量将系统的主体尽量往中性的路子上靠拢,然后再在某一些环节上做一些适当的调味,以期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4:40 | 只看该作者
化繁为简,总共三式,其实是笔者本身作为一个经验并不丰富的发烧友避免走弯路的一种玩法,也是一种比较保守或者说有可能错过不少有趣的东西的玩法,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能够传授的招式,只能说作为一种初学者比较稳妥的玩法分享供各位读者参考,如果有幸能帮助到个别发烧友确立自己的方向,那将会是笔者莫大的荣幸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4:46 | 只看该作者
如來神掌
我不會

文  |  啊嗚


用我女儿的话说:“烧龄四岁不到”,估摸着还不及大佬们的一个零头。所以,要说如来神掌那么高深的武功自然是功力不够的。不过,作为一个新晋评论员,也有一些类似“太极推手”的小招数可以分享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4:4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推:一万小时掌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音响发烧亦是如此——多听,即是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建议。相信没有哪个大师是在家里靠整天看看文章就可以练就“顺风耳”的。聆听,是绕不过去的进步阶梯。这里的练耳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多欣赏现场音乐会,可以准确的辨别乐器的真实质感以及现场不同乐器所在的位置。个人的感受是,一方面可以从音乐本身着手:在类似北上广等超大城市,每年各种形式的音乐演出比比皆是的,相比一票难求的明星团体和知名剧目,有些不那么有名气的乐团演出并不会一票难求;另一方面可以从机器设备入手:比如每年国内国外的各种音响展,可以现场磨练耳朵,体验不同器材设备的搭配听感

自从入圈以来,结识了很多上海本地音响发烧圈的朋友,大家常常一起组团去不同烧友家作家访,慢慢地就建立起了“蹭听十年”小群,一有机会或新品就和商家预定试听学习,回来后交流当天的听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基础听音观——对于某次听音的环境,扬声器本身的素质、风格,器材的搭配等等有了比较客观且相似的评价。尽管每个人对声音的偏好不同,接受度也有所差异,最后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喜好结论。不过没关系,发烧本身是个求同存异的个性化爱好,多元化也正是它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原因——就好像料理,日料西餐各有所爱。近几年先后走访了SIAV上海国际高级Hifi演示会,去年和今年也有幸参加了香港高级视听展、Grandprix上海国际音响影音视听展、Camjam上海展和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等,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和认识,比如在2019年的广州音响展上,我第一次听到了GENESIS的旗舰音箱,瞬间技惊四座了。希望未来的几年还有机会去看看东京展、纽约展或世界最大的慕尼黑音响展,开阔眼见也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可谓“见多识广”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4:4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推:天使恶魔掌

名师出高徒,靠谱的师傅显然可以让一个入门新手少走不少弯路。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一路上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导师,也着实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实用的搭配经验和听音技巧…… 还记得第一次张氏国际到访家中安装音响的那天,除了必要的工具家当以外,校长还带了几条不同的USB线供我赏玩,并向我收集每一条线的听后感,我把对器材和线的听感详细地描述给他,他也同样分享了自己在聆听钢琴演奏过程中,使用不同线材所体现出的技巧表现在听感上的细微差异——而这一些是曾被我忽略的细节,聊完之后,再次边听边回味细节,让人醍醐灌顶;还记得某位友人曾在群里发A/B对比录音,询问哪个更好时,我和群里一些朋友意见相佐,我私信他们详细询问从哪些地方判断出如此的差异,从而分析产生不同听感的原因;还记得有一次和精通PC-Hifi的新时代发烧友DXDXDXLM先生在QQ和论坛上针对双机和单机玩法、数播的选择、线性电源的优劣云云切磋了几个回合,之后又不死心地找线和设备实践验证各自观点,收获颇丰;记得还有几次和XW先生交流播放软件HQPLAYER的各种不同玩法差异、设置方法、工作原理…… 零零总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感恩一路以来在发烧道路上耐心帮助与提携过我的各位兄弟

在发烧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音响导师,但也并不是每个都是天使。时间久了,逐渐发现,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这个音响的圈子里也存在着一些打着“老烧”名号却坚持着偏激浅薄观点的老师,极有可能误导新人。一个坑爹的老师可以让你花尽手中大把的钞票,却依旧在设备的迷宫中迷失方向难寻自我。所以这里也想提醒大家,并不是直接站在“所谓”巨人的肩膀上就一定能获取好声音的,你也必须对声音有自己的理解和坚持,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希望得到的


18#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4:4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推:五谷丰登掌

喜欢分享的人,想必大多数是坚信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这也是本人专栏节目《啊呜M谈》存在的初衷

无论是文字的撰写亦或视频的制作,都是为了给发烧友更全面地分享一个品牌的故事,一次有意思的展会或活动,一个新品的听感亦或一次家访的经历,我总是会努力查询相关的信息。每次查询信息都会伴随着有新的发现,从而每一次分享变成了一次再学习的过程。这个有趣的过程中不但自己学到了新东西,或许还能帮助到一些素不相识的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19#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4:50 | 只看该作者
烧坛高手云集,芸芸众生各家兵(Pin)器(Pai)各有所长,秘(Da)籍(Pei)宝(Ji)典(Qiao)各成各家。而我虽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练就绝世武功,但只要不断精进,总有集大成的一天,各位朋友们,请祝我早日练就神功

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5:03 | 只看该作者
校長推車

文  |  拜倒紅裙

其实,这个题目和我要写的东西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只是校长一再要求我写小黄文,而我说自己是个正经人,不会写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最后校长激将我:阿拉看伊就是无胆。话已至此,我自然不能服软,只能起这么个题目应景。我要再次重申:我是个正经人,我不写小黄文。这篇文章的题目只想吸引您读一篇关于探讨提升HIFI审美水平的文章,但这篇文章还挺长的,所以我还是会试着写得有趣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20 18:17 , Processed in 0.0617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