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175|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 《你更喜歡哪一個》(155集)—— 唯一機會!和盲聽評論員一起,對比五套前後級功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2 21: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家好,窩是校長

因為製作《真正的盲聽》視頻節目,我湊齊了五套前後級放大器,為了讓聽眾和盲聽評論員一樣聽到現場的聲音,我對五套系統進行了錄音,並製作出了視頻:

唯一機會!和盲聽評論員一起,對比五套前後級功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h411s75g?spm_id_from=333.999.0.0

集中試聽五套前後級功放,每一套都是一前兩後的單聲道組合

第一套:SPECTRAL DMC-30SS/DMA-400

第二套:CLOVER GEISHA/D'AGOSTINO MOMENTUM MONO

第三套:KRELL KCT/350MCX

第四套:CLOVER GEISHA/BLUE MOUNTAIN

第五套:SPACEND ZERO PRE/ZERO MONO

校長的文字版詳細解說,就是本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1:50 | 只看该作者
這是一次很有趣的嘗試過程,我們讓聆聽者戴著這樣的游泳眼鏡,所以他不知道他聆聽的是什麼。這樣的話完全只能靠耳朵去聆聽,完全不受眼睛的影響,所以他的腦放應該是開不起來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非常喜歡這次的嘗試

我相信可能以後我們會越來越多的,讓更多的發燒友,或者更多的聽眾,或者更多的評論員加入到這樣的活動當中

這次的試聽,不單單有這兩套系統,不單單有Clover Audio和Dan D‘agostino,很快你還會看到另外兩套系統的加入,那就是Spectral前後級以及Krell的原廠前後級,最後登場的,還有老葉的D類

這次有趣的是,我們收集到的功放都是一前兩後的,都是一個前級兩個後級,大家的對比有一定的可參考性和對比性



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1:51 | 只看该作者
Spectral DMC-30SS前級 + DMA-400後級

這是美國勢必草的旗艦級放大器,驅動九年不動搖,竟然今年被換掉的Wilson Audio Watt Puppy System 5.1,音源系統Aurender N10+Kinki Studio DAC-1,勢必草已經熱足24小時,前級發熱,後級發燙。前級的音量按鈕很有趣,很像八九十年代的儀器質感;後級分量很重,但實際上外殼分量不大,因為是鐵皮殼子,面板採用鋁合金切削,是錢花在刀刃上的做法,厚重的DMA-400散熱器是長在體外的外露式,準確地說,是長在機器後背上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1:51 | 只看该作者
Spectral前後級驅動Wilson Audio是我期待的搭配,因為之前在舊金山音響店聽過驅動Yvette,驚為天人!因為代理商原因,我國國內很少在“正規”渠道下見到Spectral,那麼在張氏國際試聽室開聲的效果如何呢?本機在冷機狀態下,聲音會顯得肥慢一些,缺少微動態和透明度,但在充分熱機後,本機的透明度會有質的提升,第一首”Keith Don’t Go”,完全是飽滿度驅動,空間感和立體感觸手可及,撥弦的質感很有厚度和張力,人聲與吉他配合性強,沒有頻段上的脫節

“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速度並未像其他參考試聽機這麼快而大開大合,不過樂器定位和空間感出色,Spectral屬於細聽之下高頻與低頻都不那麼出彩,但勝在聲音飽滿耐聽有樂感的放大器,對各類古典樂器的氛圍感拿捏營造很到位,適合音樂迷而不是音響迷長時間聆聽

肖斯塔科維奇第五交響曲第二樂章,密度表現良好,聲音肥瘦適中,該肥的地方油水足,該瘦的地方條兒順,音樂性與音響性的兼顧讓人意外驚喜,不管則麼說,這是偏向舊派美感的聲音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1:51 | 只看该作者
總結:

Spectral一套前後級在國內因為少見而被人忽略,我覺得很遺憾,聽罷迫不及待要為它正名,之前因為早期產品穩定性以及維修不便等原因代理熱情涼涼,廠家也過於佛系不激進,結果導致人氣不足。通過這次親身聆聽,儘管只是2007年的旗艦前級和2014年的旗艦後級,但我還是可以信心十足地推薦,為什麼?因為Spectral線路很成熟,從來不小改,一台機器不改款生產七八年很正常,這是一套可以很好驅動威信揚聲器的放大器,聲音開揚而飽滿,揚聲器很容易被驅動開,甚至我覺得這套驅動5.1還大了,有大馬拉小車的感覺,他們應該驅動Sasha Daw,或更高一級的Alexia也絕不失禮

Spectral對各種音樂的兼顧全面性,讓人印象深刻,在這個價位,擁有如此驅動力和音樂感的機種很少見,如果一定要說缺點,那麼在速度感上可以再快速一些,在細節解析力上可以更張揚一些,但目前來說基本素質夠用,是一套足夠安心聆聽的組合,適合全面之餘要一些飽滿樂感的發燒友,耐聽有滋味,通透不吵耳不誇張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1:52 | 只看该作者
Clover Geisha前級 + Dan D’agostino Momentum後級

開機暖身兩小時,音源與揚聲器與剛才完全相同,今次沒有出場大Dan品牌前級或成為遺憾,好在還有Clover三葉草,可以與之後的Clover Blue Mountain一套進行對比,需要說明的是,儘管d大Dan後級箱體很小,但溫度非常高,兩小時後就開始明顯發熱,除了紫銅散熱器積聚大量熱量之外,厚重的鋁製前後上下機殼板材也作為散熱的重要渠道。性感的表頭與指針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儘管是小型框體,但外殼的金屬板材很厚很亮,單個重量超過40公斤,且只設有XLR平衡輸入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1:53 | 只看该作者
大Dan冷熱機的前後變化,不如Spectral這麼明顯,完全可以做到開聲定生死,透明度一開就有,音色也相當討喜,略偏厚度的嗓音,以”Keith Don’t Go”為例,我已經預期到大Dan與Wilson的高匹配性,現場開聲也的確如此,大Dan的中頻段很飽滿,也很厚實,但三頻比例分配有些不一樣,不是正三角也不是倒三角,而是高頻偏線條感,加了少許好聽的味精,中頻段像極了電子管機,人聲有豐富的泛音與寬厚度,低頻點到為止,但速度和透明度極佳,這種聲音的調校,一聽就知道是幾十年設計功力的音響老師傅調校才有的造化,一般年輕音響設計師調整不來這種聲音,淡淡透明度與厚度的平衡感就分分鐘搞死你

“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非常出色的古典樂氛圍感,對於微動態的還原達到了較高水平,三維立體舞台感呈現出來,低頻很紮實,儘管下潛並非頂板水準,但勝在紮實與速度感,不會拖泥帶水,各種樂器相互鳴放的顫音交錯輝映,令人感受到高級放大器的才有的樂器魅力

我會被其速度感吸引,嚴格來說,大Dan屬於快速的功放,但絕對沒有達到那種電光火石的激烈感,呈現多種古典樂器合奏的肖斯塔科維奇第五,是考驗系統的作品,我會被其速音色所吸引,這種帶有中高頻少許染色的好聽失真,加上高透明度的低頻信息量,對每一件樂器的處理,不像以前Krell時代那麼乾脆那麼生硬,而是繼續著力量,舒緩表達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1:53 | 只看该作者
總結:

的確比以前的Krell好聽多了!我額外加試了Sophie Mutter的Carmen小提琴與Jacintha擇仙花女聲,那種絲絲入扣,充滿泛音的小細節小動作,讓人感受到中頻段的豐滿度與厚實,但大Dan本事大,中頻做密做厚,高頻依然通透,低頻照樣不肥慢,怪不得要賣5萬5千美刀

Geisha前級能夠做到足夠的寬泛,對於搭配後級而言中性,沒有太大的自身個性特點,而大Dan的作品,是今次價格最高的,也是我聆聽時間最多的,一開始就感覺到調音的實力,一听就知道是音響老兵的作品,而不是零經驗的新兵蛋子,大Dan後級更適合聆聽現代作品,不管是人聲弦樂還是古典爵士,都可以勝任而有別緻色彩,醇厚感撲面而來,生猛海鮮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1:54 | 只看该作者
Krell KCT前級 + FPB 350Mcx後級

充分熱機後開始聆聽,Krell前級發熱量超過後級已是不爭事實,夏天不敢長時間Standby,尤其是塞在木制器材架裡的時候。請注意,前後級之間使用了Krell自己規格的電流傳輸CAST線替代XLR平衡信號線,今次的聆聽正好可以對比同一設計師在不同時代不同品牌的作品,非常期待兩者的對談

保持溫度對Krell來說很重要,所以提前一天接駁Standby,提前半天開機暖身,因為人民功放的試機與煲機需佔用機位,我已經很久沒有接駁Krell欣賞音樂了,兩台350Mcx後級更是好幾個月沒有通電開機,但Krell恢復上電一開聲,還是給了我驚喜,我喜歡的Krell又回來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2:24 | 只看该作者
“Keith Don’t Go”,當你單獨試聽KCT前級,你會覺得其暗淡和肥慢(或許是機齡大了,但我已經Re-cap過了呀),但如果搭配原廠FPB系列後級,會把透明度與兩端延伸的失分拉回來,這就是原廠一套西裝的重要性!儘管是意外良好的聽感,但其透明度和通透性質感,依舊離大Dan和Clover組合很遠很遠。強硬的中低頻能量感,準確的厚度密度,讓人不會有底盤不穩的傾向,這是非常健康的金字塔型音像,速度適中不快不慢,撥弦動作分解得很清晰,沒有灰色地帶,表現形式為有力,形體感強,凝聚,但高頻能量似乎有些太多了

“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與大Dan相比,Krell更強調的是低頻,打擊的力度,鼓皮的震顫與力度彈跳的反應,場面的宏大氣勢,但並不好聽,很多微弱細節都被吃掉了,樂器的鳴放按部就班,沒有驚喜之處,大Dan則完全不同,比Krell更寬鬆自然有高級機感覺,中高頻微動態和空氣感,纖細的質感令現場感更佳,更有立體感和彌散感。在這一局,相比同一設計師的最新力作,Krell無法顯示出高級放大器的實力,音色被大Dan碾壓,一句話講明,聲音不夠好聽,缺乏味道,結像不夠逼真

肖斯塔科維奇第五,又收獲了意外良好的聽感!我忍不住發出這樣的感嘆,低音部的紮實與整體表現似乎都很不錯,但聲音就是不夠細膩,不夠圓潤耐聽,機械性強一些,給人感覺是什麼都有了,但就是缺少一種氣質,這種氣質,這種味道,在大Dan上輕易就能實現,我想也不單單是後級的問題,前級更是關鍵。我也聆聽了擇仙花女聲,似乎在透明度與中頻密度上都很不錯的樣子,但人聲的勾人表現差一些,可能是過於直白而沒有染色的緣故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30 22:43 , Processed in 0.0628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