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冯兄话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 对”唱片演奏家“现象的疑问

[复制链接]
191#
发表于 2023-4-18 18:59 | 只看该作者
至于之后再怎么去延伸其内涵,请先论证延伸部分能够从菅野先生的观点中找到依据。不要自我感觉太过良好,以为玩个音响就是唱片演奏家了
192#
发表于 2023-4-18 19:1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要自诩“唱片演奏家”,不妨先问问自己如果有机会,播放某张唱片能否得到制作者的认可。当制作者过于稀缺,建议多找些唱片录制时代的乐评资料,看看当年乐评人对这位指挥、这张唱片的普遍评价,你的系统重播的时候,会不会“于我心有戚戚焉”?面对当年不同的评价的时候,还需要找更多的资料去证实或证伪。这些本就是要下功夫,要加思考的。
193#
发表于 2023-4-18 21:21 | 只看该作者
冯兄话吉 发表于 2023-4-18 15:53
兄弟您好,很高兴与您进一步交流,无论两方观点如何,我认为这种交流本身也很有意义。
菅野老先生说:“ ...

冯兄,你谈到的“艺术创作应该是直接与音乐作品产生交互作用”,如果我们把乐谱和唱片做个对比来看这个问题会怎样:
乐谱和唱片都是音乐载体;
乐谱和唱片都需要演奏或播放才能产生音乐;
音乐演奏家的交互对象是乐谱和乐器,唱片演奏家的交互对象是唱片和音响;
音乐演奏家要演奏出好的作品,需要苦练技艺,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唱片演奏家要播放出精彩的效果,也需要精通音响技术,同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
音乐演奏家可以是大师,但是初学者也可以演奏音乐,可以称之为演奏者,唱片演奏家亦有水平高低之分;
如果按照忠实还原说,音乐演奏家也只需要把乐谱上的信息如实演奏出来即可,其艺术创造变得无从谈起。这和唱片演奏家只要忠实播放不就成了一个意思;
音乐演奏家的艺术创造能被被公认,其实这里隐藏了一层意思,水平高的演奏叫艺术创造,水平差的呢,还能叫艺术创造吗;同理,对唱片演奏家,演奏得精彩的为何不能承认艺术创作成分;
你一直在问的唱片演奏家如果是艺术创作,其艺术法则是什么,那我认为这个艺术法则即是唱片演奏家的音乐素养、欣赏水平和音响技术以及器材搭配经验的综合能力。
感谢您和姜版在这个帖子里的精彩讨论。
194#
发表于 2023-4-18 22: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发烧友群体内出现“唱片演奏家”这名称,应该是某些发烧友认为自己比别人水平更高吧,唱片发行商正是因为这一点,抓住了商机,各公司都多少出了一些发烧碟,很好听,但不是自然音效,相当于一个好乐团演奏时用了话简,来编辑各声部音量。    即使这样的编辑也比唱片演奏家真实,这确实是一种再创造,出版发行了的唱片怎么演奏?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
195#
发表于 2023-4-18 22:58 | 只看该作者
lequ 发表于 2023-4-18 19:13
如果要自诩“唱片演奏家”,不妨先问问自己如果有机会,播放某张唱片能否得到制作者的认可。当制作者过于稀 ...

这样的解释已经很详尽了,如果这样都不明白,还要抓住什么失真、速度不放,那真的是要让语文老师汗颜了。
196#
 楼主| 发表于 2023-4-18 23: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huangwei 发表于 2023-4-18 21:21
冯兄,你谈到的“艺术创作应该是直接与音乐作品产生交互作用”,如果我们把乐谱和唱片做个对比来看这个问 ...

很荣幸能在论坛里有机会与您进一步讨论这个话题。我认为音乐家与乐谱的交互,跟唱片演奏家和唱片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唱片演奏家根本没有办法与唱片进行直接的交互。乐谱是一种符号化音乐语言,乐谱并不能规范全部的演奏细节,如何理解并演绎作品体现了音乐家的能力。而唱片演奏家没有办法直接读懂唱片,唱片记录的设备才能识别的信号,只能通过机器把唱片信息读取成声音的形式,唱片演奏家才能感知到唱片记录的内容,这当中并没有音乐创作体现出的交互行为,唱片演奏家的艺术创作显然不符合行为逻辑。唱片演奏家能做的就是去调节设备工作的状态和环境,设备工作精度越高,唱片信息还原的的越好,百分百的准确还原唱片信息,这是重播显而易见的目的,肯定没有人把唱片里没有的信息播出来当成光荣。唱片显然不是乐谱,音响也不是乐器,听众也不是指挥,因此唱片演奏家调整音响设备我认为也不是艺术创作。其实赞美发烧友为某某家这并没无可厚非,主要是这种称呼之下是否传达了一种音响发烧理念,这种理念是否有益于音乐欣赏,而不是所谓音乐创作。
197#
发表于 2023-4-19 06: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赞同搂上观点,总谱在各个指挥的不同理解 演奏中处理有些不同,各个指挥和演奏人员水平 风格也有不同,总之录制前有很多因素可调,录音后可演奏就是吹牛皮,音响行家们可以任意去调整音响设备,改变听音房间环境,但与音乐无关。                                             另外;我猜测大家说的速度应该是指音响播放的喇叭声音速度,音色也是喇叭表现出来的音色,准是什么不知道,还请高人指教,我进入论坛是第一次,我觉得很有意思属误闯但不争任何人,希望能继续读到各位大咖的观点。
198#
发表于 2023-4-19 06: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针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23-4-19 07:54 | 只看该作者
Bass姜 发表于 2023-4-19 06:51
赞同搂上观点,总谱在各个指挥的不同理解 演奏中处理有些不同,各个指挥和演奏人员水平 风格也有不同,总之 ...


        哈哈,同名同姓的自家兄弟,兄讲的非常好,从专业的角度给喜欢音乐的人分享一些心得,如果不是这样的交流,还不知道您是音乐家。关于速度和音色您理解的都没问题,在一些敏感的系统上,换一条线声音就会跟着有变化,所以系统搭配要知道标准,才会帮助喜欢音乐的朋友找到正确的声音。但我们身边出现了一些自诩为唱片演奏家的朋友,对标准没有认知,自然不会按照标准来调整,反倒觉得推广标准是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因为菅野先生说只要投入热情,播放出感动自己声音的人就该被尊重,就是唱片演奏家。但讨论到210楼也没有一个支持唱片演奏家的朋友能说明白唱片演奏家的准确定义。

        老冯出于热爱,把自己对hifi的认知和大家分享一下,没想到让立体声论坛获益良多,通过讨论让大家对声音的调整方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也是立体声论坛的价值所在。再一次感谢老冯和各位小伙伴的精彩分享。
200#
发表于 2023-4-19 08: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的肯定,我在参与中也收获了些知识。没给大家添乱就好。这里再与大家分享一点心得:关于播放唱片能感动自己是有的,有时候不愿意去关音响就是因为感动,但是一样的音响设备在不一样的时间可能会听着心烦。因当时段的心情,专心度让你无法听下去,(和练琴一样一样的)。         所以唱片没变 是心情关注度有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5-30 09:13 , Processed in 0.05771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