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24|回复: 6

[音响] Wadia7 9携手STAX007带你飘过《田园》奔向《新世界》--全文完 作者:kell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5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dia7 9携手STAX007带你飘过《田园》奔向《新世界》--全文完

(一)在音响世界、如果提及Wadia7+9 ,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谓人人皆知。
那么、Wadia 究竟是啥玩艺儿?能够准确回答出来的朋友可能不多、、、、本人得到的解释是这样的:W—World、a—America、d—Digtal、i—interface、a—America Sound,综合意思就是;美国将送给世界一个由数码变换的美国之声。这个由当年只有35岁的F.Moses先生于1988年创立的数码音频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里竟能一举成名,其背后是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的。Wadia7+9、自从1993年3月问世以来(7与9不是同时上市的)、倾倒了无数发烧客,同时也让多数烧友含泪而去、、、毕竟是在当时(93、94年)的售价实在是太昂贵了,高达440多万日元,按当时的外汇牌价计算也近X8万人民币、、、、。由于7+9不是同时上市的,可以单品购入也可套装买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套四件、分为两组,即转盘两件一组、解码两件一组,每组的编号都是连续的,比如说转盘主体是0001、那么与之配套的电源就是0002,解码主体是0010的话、电源就是0011,以此类推。如果你碰到的不是连号的,那就不言自明了、勿请验明正身在下手。

经过了十几年的风雨沧桑、Wadia7+9走过了她人生的鼎盛黄金时代、但那落日余辉仍然璀璨夺目、炫光耀眼、另我等穷鬼垂涎三尺、、、追随者们排队尾随。同年代的还有Mark、Kerll和dCS等,在这里就不一一的剥光她们的内衣了、哈哈哈。

小弟的这套Wadia7+9、是在一位老烧手中夺爱抢来的,他的收藏众多、象这般档次的东西也在墙角里睡大觉!落得一层灰尘、真是太可惜了、、、也正是在他家里,我才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了Wadia。以前听过无数次Wadia的CD和转盘,也包括7+9,但都是分别用的,没有配套用过、加之组合与搭配等原因,始终对Wadia 不敢冒、尤其是小提琴与人声令人心寒。在这位老烧的家里(店)听过他的组合、另我为之一震!不敢相信这就是我心目中占下位的Wadia。那天(07年9月)的组合是;7+9、KSA100S和N802,很普通的线材,在我的要求下、反复的播放小提琴和人声,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是听惯了菲机、马机的弦乐与人声、这位老烧的组合竟然也能、、、、、也就是从那时起、对Wadia的印象开始转变了。还是老烧的一句话“揭穿”了谜底;Wadia不适合老款(旧时代)的功放与音箱,因为它们的“相性行”不好、转盘与解码之间一定要用原厂原配的石英光缆连接(后篇还有专题讨论为何要用原厂原配的石英光缆),最后一句话---Wadia7+9一定要“充分”预热,厂家推荐不低于72小时。最终、那位老烧的Wadia7+9就成了我的囊中之物了。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组成,容小弟整理打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1.jpg

2.jpg

3.jpg

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下面就来聊聊我本人对Wadia7+9配007的一些浅薄认识
我们这个论坛素有严谨之称、小弟的这套东西也是到手后用了9个月后才敢于拿出同大家见面,避免那些还需进一步了解的东西就急于定论而带来的后果,在这里向大家负责、避免误导各位,有些主观的东西还请大家识别啊。
软件;霍鲁唯茨、阿肯琴、里赫特、巴克尔豪斯
钢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乐器了、音域之广阔、素有乐器之王的美誉!除现场以外、我们大家在回放她的音频时、往往由于受到器材本身的素质与搭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充分的表达出钢琴的“美音”。唯真派认为器材还原现场是宗旨,而唯美派则认为器材的“风格”才是回放的真谛。小弟有机会可以经常的去听钢琴现场(人缘比较好吧、哈哈),对钢琴的“声音”可以说比较熟悉的,在以前的评测中、小弟很少参与有关钢琴的帖子,也没有写过有关回放钢琴方面的文章,其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所听到过的耳机器材播放钢琴都不能够另我满意、与真实的声音相距甚远、故也没有啥好评测的。
经常能听到有朋友说XXX音色很美、、、等,但对于音色、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音色的“美”是建立在音准的基础之上的,准确的音频、才是美音之源,否则无稽之谈。
下面就用上述我列出的CD做片源、来向诸位汇报一下我的感受,没有华丽的润色语言、如有不妥之处、肯请海涵与指正,贵在交流与提高,谢谢。
拉赫马尼洛夫的钢协二(拉二),不知迷倒了多少乐迷们,演奏过它的钢琴家也多的数不清,其中我最青睐的还是里赫特在DG的59年的录音,雄伟壮丽。前十几小节的低音击弦、钢丝的抖动质感、箱体的共鸣与回响,尤其是泛音和力度的表现、犹如现场钢琴一般、解析度锋芒毕露、丰益饱满、大跨度的动态十分的凌厉,如立琴旁、、、!霍鲁唯茨的肖邦、整体隆重而庄严、卡内基大厅的现场气氛、回响与空气感、空间感之大纵横感之深、、、、悠慢上扬的琴声充分的表现了弦与箱体的衔接关系,是那种手触即得的感觉。巴笔下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紧凑连贯、流畅、最值得说明的是泛音与饱满,乐器缺少泛音的话就会显得乏力无味、质感不突出、音色不准,更谈不上准确的再现了,饱满的音色会显得更有生命的活力与存在感,能使得音场更充实。有很多东西用语言是难以表达的、只有用现场的体验与器材的回放比较,方能见分晓。
Wadia7+9配007套装听钢琴,另我十分的满意!
经验告述我、能够播放好钢琴的音响系统、播放其他类型的音乐也是高水准的。
请各位朋友注意、小弟玩儿音响也有许多年了,在听过的音源中,播放钢琴时令我最满意的就是Wadia7+9,其次就是索尼SCD-1、被人们崇拜过头的菲记LHH2000、可以说播放钢琴勉强60分,这一点上CD-7都超越2000许多。还有更多的好音源、可惜、小弟虽然有缘听到过、但无缘玩到,故暂且不乱加猜测。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对弱音的表现
软件;《田园》、巴赫的小提大键琴奏鸣曲
贝姆指挥维也纳爱乐的贝交六《田园 》是我非常喜欢的曲目之一,尤其是第一乐章,双簧管、短笛的轻盈欢快、绿草田间、小溪流水、、、、安逸的农家风光、、、,在这里没有激情的音符、更没有澎湃的喧哗。交响乐的动态起伏、强弱变化、可令人们的情绪随之改变,在听到连续“弱音”的章节、人们会情不自尽的屏住呼吸、仔细地去“听”里面的内容、有时还会加大音量、、、,可这时、如果你的器材解析力不强、分辨率低下,你有可能听到的是背景静躁声。弱音章节并不是没有可闻音频、只是乐器的演奏非常的“轻”、不会明显的刺激你的听觉神经。系统表现的是轻轻的从耳边飘过、静电耳机正好符合这个轻柔的表现、有足够的细节给你展现。
巴赫的大键琴奏鸣曲、谢林的演泽就不必多说了,超一流选手。间奏的大键琴,虽然声音纤细、但信息量决不输给小提。由于大键琴的结构与发音特点、均不是善长大动态,多为和弦、弱音为主,且泛音也极其丰富,我以前用其他CD机时播放时,每每听到大键琴时、几乎都是小提的明亮信息(6-10千赫)大大的超出大键琴,也就是说一些CD机本身对弱音的分解能力不强、不全面,那种纤细的泛音几乎听不全,但用上这套组合可以非常忠实地展现大键琴的风姿、弱音的表现也非常的出色!

10.jpg

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口水歌及弦乐小品
软件;贝多芬大提奏鸣曲、一群名洋妞们的歌、穆特拉西伯柳丝


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我以前也是对怀念的人声和部分弦乐不太满意,因此也一直对怀念没有啥好感,可自打上次从老烧家回来后、印象急转之下,恨不得早日拿到7+9、、、一周后、如愿以偿。
蔡琴的歌是不能不听的,整体感觉、口型比较大、结像稳定居中、声音灌满所有空间,可以说密实的不透风!动感强烈、非常的鲜活生动,平衡感尤为突出、音效上无懈可击,力度感上、爵士女声的表现非常的恰到好处,与CD-15的表现有些不同(一耳朵的事)、缺少些润喉的滑腻感,也许这就是大家说的怀念听人声有些“冲”和“火气”。9个多月来、通过反复摸索及请教老烧,终于找到了去火的解药了,用在我的箱子系统上、前端加个力士的胆前级,一款老款力士的原厂平衡音频线,速度慢且柔顺、光滑,后来这条线就一直用在我的耳机系统中听人声和弦乐小品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换来换去的也比较麻烦,索性就不换线了,通用一条平衡线,渐渐的也习惯了这种人声及弦乐小品了,反倒听CD-15的表现有些不过瘾了、不够刺激了、、、、哈哈哈,应该很肯定的说、这种无脂、无染、高度透明、锋芒毕露的解析力、不透风的密度、激情的冲击力是怀念的特点,CD-7就有种这个感觉,听宗教音乐是首选,这也比较和我意。如果你听不惯怀念的原始女声的话、就按我说的方法去找条缓慢、滑腻的咸菜来,可以调节缓冲一下,保不准哪天你也会像我一样习惯了美国鬼子的“America Sound”。
大家都知道、音源单独做到透明或是有密度比较容易,难的是既要有非常高的透明度又要有高度的密度感且又不失去平衡感,能同时做到这一点就相对比较难了,而且也是要付出高额代价的。所以说全能的音源不存在,多备几台音源才是王道,我也同样保留着CD-15。7+9对那些甜甜的口水歌来说、就不是个好选择,比如杨玉莹的歌就不对味、耳朵很不舒服。下面贴的几位洋妞儿的歌都是非常适合7+9的,是恰当的选择,有味道、够刺激!
上一篇里、我们谈了有关钢琴的话题,7+9对钢琴的表现几乎近似完美,在这里就不聊钢琴了,说说老罗的大提,里赫特与老罗的配合十分的默契,老罗的琴弓擦弦及拨弦技巧十分的了得,质感非常强烈、丰满(100-250赫),琴箱的存在感也变得荡然无存了,仿佛已经融化在空气与琴声中了,这样表现出来的大提、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穆特的小提琴也是十分动人的,是现代最优秀小提琴家之一,我认为她比较善长莫扎特的曲目,对西伯柳丝不一定拿手,可用上这套东西听过后、印象完全改变了,首先是擦弦声、琴箱的共鸣十分的强烈,那种空间的传递感在自由的流淌、放射、、、绝对的毫无任何润色及添加剂成分,高音把位的延伸非常的充分圆润,这就是原始音符、这就是现场音!其实有很多朋友心理很明白、现场的小提琴声不一定“好听”,经过录音师的录音、润色、混音后,音色就变得非常非常的圆润、顺滑了,有些录音明显的带着人为的痕迹。如果说7+9播放小提琴的声音不够圆润、顺滑,这倒也不是,在我的箱子系统上只是明显感觉质感和鲜活的分量明显咱占上风、并且压过圆润与顺滑,我用CD-15播放小提琴时感觉是圆润与顺滑突出、但明显缺少那种强烈的质感与鲜活。但是由于静电耳机的特点、天生的一付柔顺光滑的酮体,为小提琴等乐器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园,一切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听黑胶了、嘿嘿。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交响乐及光缆随想
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交响之王的Wadia7+9究竟是否名副其实?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软件;卡拉扬、库贝里克的德沃夏克交响曲8、9


今天在这里不说乐、只谈“音”。
在慢版的乐章里、定音鼓及大鼓的雷震、由于不是激越章节、谈不上是地震山摇,但也很够气度与风范,贝斯、大提等都充分的展露了出来,弱音中的双簧管、短笛等都没有被漏掉、清晰可闻、强大的解析力在这里被体现。
乐队整体由左至右的弧形排列、乐器的独奏合奏发声位置非常明确、丝毫不乱,以库贝里克的德沃夏克交响曲9《自新世界》为例,前排由左至右分别为小提、中提、大提,中排为贝斯、定音鼓、短长笛、单双簧管、小号,后排为大鼓、大管、长号、圆号等,听感上的定位非常的准确,能够比较真实的再现和传递现场的观众与乐队的距离关系和空气感!
本人认为最为优美的是第3乐章,在这短短的8分08秒中,强弱、急慢、乐器的间奏与独奏、大鼓的嘣皮儿感、空间传递函数感(反射、吸收、残响)、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里、CD版本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如果要说有区别的话,老卡的《自新世界》与库贝里克的最大区别在于节奏与速度上,库的整洁、悠扬,老卡的激昂、让人冲动、、、、,这些Wadia7+9都会如实地转达与你,你说她是否合适交响乐?我不想用激烈的言词来刺激大家、世间无论哪一台器材哪怕他的价格再高不可攀,也都存在缺点和不足,万能的音源是不现实的,用辩证的观点去看,你就能够找到在发烧的舞台上合适与自己的位置了,谢谢。

下面在来聊聊怀念这条原厂原配的ST62.5ST石英光缆与怀念的解码体制吧,将我了解到的情况奉献给大家、供朋友们参考、欢迎补充。
大家都知道Wadia7于9的连接、为了保证数码信号传递的准确无误性、纯净性只有用美国标准的ST光缆这一个接口,别无选择!否则就必须用 Wadia10界面来增设功能来解决,但香炉与鬼的故事大家都懂得~~~
Wadia9的精华在于92年年底通过验证的“分解链信息”法、就是对接受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解体分类、以高达64倍的采样频率再排列组合、滤波,最后送入22比特的解码程序中进行解码,在这里的解码率相当40比特位、主频为128兆,这样可以不漏掉任何一个数位、完全有效的利用原始数据流码,从而等到了史无前例高分辨率、趋近自然界的模拟信号,这个全过程中是离不开主体时钟的验证的,9机内部设有百万分之一的超高精度主体时钟、时钟信号经调制后被送入7机内司服系统再调制音频信号至光发射输出、通过ST62.5ST石英光缆输送到9机的接受器。同时9机自身的时钟信号也对接受到的混合信号进行时基校正,所以怀念从不用外置时钟,成为了独特风格自成体系的双向通讯系统了,大体就是这么个过程。
那么为什么非得用他家的ST62.5ST石英光缆呢?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请大家了解一下光纤传递原理。
光也是种电磁波、由于其波长不同可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一般的光纤通讯多采用可见光波段来进行,其中又分为可见光的红光区域,这个区域又分为三的通道、即850、1310和1550纳米波段,怀念用的是850纳米波段,肉眼可见但不明显,有别于我通常看到的“红光”。这个850纳米波段的微弱红光,在调制中是有一定的光带宽的,不是单一的频率、即波长也不相同。这个由调制后的光脉冲信号内含多数复合抽样量化信号,量化过程中光带宽幅度读取的是整数,量化后的信号与抽样信号之间存在一定差值,也叫量化误差,在光纤内传递过程中、由于受波长不一致性的影响、使其群速(调制量化后信号的传递速度)发生变化,这个特性、我们称之光纤色散特性---非线性失真,传递到接受器后、就会体现出到达的时间差,尽管十分的微小,但在数码技术的今天就大的不得了了、是直接影响声音变化的一个要素。所以怀念在设计与制造ST62.5ST这条石英光缆时、就充分的考虑到了“色散”等问题,在选材上经过了准确地计算和补偿,并在两端加上了出口补偿“透镜”,使其能以最高的品质传递数码信号。大家都明白了吧、、不是随便拿条光纤来就可以用的、当然了、你要用也无妨。

全文完,欢迎各位朋友参与讨论,转载请注出处、谢谢。

18.jpg

19.jpg
发表于 2012-2-18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強烈推薦閱讀!

謝謝。
发表于 2012-2-18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爱看这样的文章了,虽然没有007,但从kell的字里行间已经可以感受到007的美妙,不知哪天能够圆梦0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3-29 21:08 , Processed in 0.0656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