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hrisale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 馬桶夜話 —— 立體聲徵文活動,我的發燒歷程

[复制链接]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3:28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兩張照片,第一張是第二次補拍的,第二張是第一次拍攝的。。。。。。我後來問他,爲什麽要重拍,哪裏不滿意呀?他告訴我:膜沒撕掉

這就是爲什麽,我喜歡和首席攝影師一起工作的理由

_Y8P0225-P.jpg (936.02 KB, 下载次数: 39)

_Y8P0225-P.jpg

_Y8P0062-P.jpg (430.09 KB, 下载次数: 35)

_Y8P0062-P.jpg
182#
发表于 2021-1-5 08:0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校长这么多优秀文章,这篇文章是最最感动我的。校长居然还知道虬江路?!不知道现在哪里的电子市场、摊贩是否还在?我用了三天仔细拜读了这篇文章,真是开心得很,不过不明白为何到了19页却戛然而止,下文呢???????还望校长续笔。

点评

蒙受錯愛,自當努力,近期沉迷視頻,還請多多見諒  发表于 2022-4-22 12:45
18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2:56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沒有更新馬桶夜話了,因為近期沉醉於視頻記錄的方式,荒廢了手中的墨筆,希望你喜歡最近的作品:

「校長L談」—— 20平米可以用威信Sasha嗎: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34y1s7gy?spm_id_from=333.999.0.0

「校長L談」—— 發燒友眼中的霧氣: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L4y1L7zV?spm_id_from=333.999.0.0

「校長L談」——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S4y1m7qc?spm_id_from=333.999.0.0


184#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11:59 | 只看该作者
誰是丹徒​​

本集內容選自2022年7月1日早晨中國立體聲QQ群《校長L談》語音留言

很久沒有和大家聊《校長L談》了,今天起得蠻早的,所以有時間,跟大家多聊兩句,今天的話題連我自己都覺得有趣,今天的題目叫《誰是大Dan的徒弟》。為什麼想聊這個話題呢?最初的起因是我想探究Krell這個品牌在大Dan離開之後誰擔任設計師,也就是說,在大Dan時代,他是對Krell聲音貢獻的人,那麼在後大Dan時代,誰對Krell聲音起指導性作用?結果我發現,還真的有這麼一個人

這個人可以被理解為大Dan的徒弟,因為他在Krell工作了超過30年,所以今天我想把這個人介紹給大家,有些人會說,校長,你心懷不軌呃,新Krell目前聲音不被大家所接受,所以這個人做的聲音似乎並不是理想,但他在為後Krell時代的產品決定聲音,這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在大Dan離開Krell之後,聲音部分就是他來掌舵,順便說一下,如果我們說家族嫡系部隊的話,那麼D’agostino家族,他的這個真正血統上的徒弟排名第一的一定是大Dan的兒子,就是已經遺憾過世的叫Bret D’agostino,在大Dan的下一代裡,他是唯一做音響設計的

Bret從小就向大Dan學習,就是一起設計功放線路,就從小就開始學習,父親也教了他很多東西,包括他後來也在Krell時代幫助父親去優化一些產品,那所以Bret可以說為是,D’agostino家族裡,繼承血脈的徒弟吧。圖片最中間這位,就是Bret D’agostino,他就是BSC創始人,他身邊的這一台就是叫BSC S5立體聲後級,這可能是當年最接近Krell純甲類KSA系列的作品,但很遺憾,天妒英才,Bret英年早逝,沒有繼續為Krell的聲音提供掌舵
那麼現在誰對Krell的聲音掌舵,這個人叫David Goodman

圖片上有兩個人,首先介紹一下左邊那個,那個人不是David,如果你經常看Krell或Dan D‘agostino的報導,尤其是在歐洲市場的報導,你可能會見過這個人,他叫Mansour Mamaghani,他是K牌和D牌在德國的代理商Audio Reference 的老闆,而右邊那個人,叫做David Goodman,他是Krell的產品開發及工程部首席,那我們為什麼說他是大Dan的徒弟呢?因為他跟隨大Dan多年,在Krell服役超過30年時間,他進入Krell時參與開發的第一款作品是KSA-80,這是1988年的Krell作品,我給你找張圖片

哇哦,1988年的作品,KSA-80立體聲純甲類後級,8歐姆每聲道輸出滾滾燙80W功率,張牙舞爪的散熱器,這台機器的背部也是塞得趴趴滿的,本機也是Krell第一款搭載全平衡線路的立體聲後級放大器,David從KSA-80開始,一路跟隨大Dan開發了眾多產品,這些產品都是響噹噹的傑作,前級有KBL/KRC 2,後級有KSA300S/KAS/KAS II,數碼產品如KPS28/EVO505等,後來即使大Dan被離開,他也沒有離開

那麼你可能會問,剛才那些都是Dan的作品,有沒有能代表David Goodman本人水準的作品?有!目前Krell最新作品就是,也就是今年在德國慕尼克音響展上,我們見到的KSA-I400型,這是目前能代表Krell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目前Krell最大體積的集大成立體聲後級旗艦放大器,完全能代表Krell的最高水準,這就是Krell的Relentless(笑)。KSA-I400首先掛名了KSA系列,所以他的願景就是向最早最成功的那個點致敬,Krell最早的經典立體聲系列就叫做KSA,Krell Stereo Amplifier的縮寫,對應的是Krell Mono Amplifier(KMA)

I400沒有直接使用大Dan在Krell時代的遺產,而是全新改進開發了被稱為iBias的偏壓線路,每聲道輸出400W/8歐姆,因為強大的電源輸出能力,可以倍翻至2歐姆/1600W,售價是35000美金,另外他們也將推出單聲道版本,就是KMA-I800,等於是將立體聲改為單聲道版本,輸出功率翻倍,所以其價格就是完全翻倍,70000美金一對,很遺憾I400這款後後級我還沒有聽到,如果聽到會分享給大家

剛剛講完Krell,現在說說Dan本社,在Dan自己的企業,有沒有徒弟呢?我想講兩個人,為什麼是兩個人,因為該社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第一位登場的是Mike Cozza,這是校長2017年拜訪時見到的大Dan的左膀右臂,他當時的抬頭是VP of Engineering,可見是相當厲害的角色,他給我看了當時還不能公開發表的Progression Pre前級的檔夾,後來我還在慕尼克音響展上見到他作為Dan社成員參展,大Dan本人在被窩問到繼任者計劃時,很明顯和盤托出兩個名字,銷售部分由Bill McKeigan負責,而設計方面有Mike Cozza,也就是說,Mike也是被作為徒弟培養的

但是呢,天有不測風雲,Mike Cozza後來離開了Dan社,沒有熬下去繼承Dan的衣缽,手頭的工作總要有傳承下去,Dan就開始培養另一位元工程師,年輕的土耳其裔音響設計師Burhan Coskun,他現在的抬頭還是Senior Engineer,他的主要成績,就是對Progression系列進行改進,他的名字甚至出現在對外新聞稿上面,這在以前是不能想像的,以前的新聞稿上,在設計師方面你只能見到Dan一個人的名字

我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一張Burhan照片,這是他與Mansour在慕尼克的合影,儘管年輕但誰能保證,如果他像前輩David Goodman學習,堅持在Dan社工作三十年,他不會成為下一任Dan D’agostino聲音的掌舵人呢
感謝收聽,我們下次再見


185#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12:04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一年的拜訪!德國Klangfilm 49226 勵磁移動影院喇叭聆聽

本集內容選自2022年7月6日早晨中國立體聲QQ群《校長L談》語音留言

今天的話,早上一些時間跟大家聊聊,前兩天我聽到的一套令人震驚的系統,這個拜訪差不多等了一年的時間,今次的拜訪在拜訪完之後我覺得還是意猶未盡,希望能夠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呃,這次去拜訪拍攝的照片不多只有一張,希望有機會能夠專門前往拍攝一次

大家還記得,就是去年我們在每週六晚上七點鐘會開設《潘志強公開課》,6月份我們選擇了海外發燒友專題,我們請海外發燒友有日本的,美國的,加拿大的,請他們來聊一聊他們國家音響的故事,2021年的6月19日,第68集是加拿大站,我們邀請了著名發燒友叫Smarthono,如果你們還大家還記得的話,我把當時的海報給大家看一下

看到上面的海報,我相信很多朋友回憶起來了。這位先生可能是我們節目當中唯一拜訪的一位,喜歡古董音響的發燒友,他當時在海外的時候就跟我們分享了所經歷的古董之旅,包括甚至到日本去拜訪小林正信先生等等,是一位相當有實力與閱歷的發燒友,他在海外使用Zeiss Kino Box我們應該是無福聽到了,但是,他在國內有一套Klangfilm有聲電影系統,我一直很好奇,到底發出的聲音是怎麼樣,哎,沒想到機會真的來了

這就是當天我聆聽的Klangfilm/Simense 49226全頻勵磁移動影院喇叭,最初其設計,是單聲道的可以搬來搬去的移動設計,可以被用於大型劇院或影院使用,到第一線去播放使用,你會發現左右揚聲器外觀還不一樣,單元一樣,但外觀不一致,據說是不同年代的製品。現場的系統是全模擬的,EMT 930ST搭配原廠唱頭EMT TSD-15和原廠唱放,連底座也是原配的,功放部也是當時的揚聲器原配型,很多成色新淨的風根電子管搭載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4788199730643049

美國的薩克斯風大師的Sonny Rollins演奏的《Way Out West》專輯的第一首曲目I am an old cowhand,然後你完全可以聽得到那種聲音的開放感,我在現場聽到的聲音有這樣幾個特點,這是我第一次聽這麼老的古董揚聲器,甚至連其面網的棉紗都是不可複製與重生的,這麼老的揚聲器居然能夠明放出這樣的聲音,包括全套的古董音源及放大器搭配,區區幾瓦輸出就令人瞠目結舌

第一個特點是透明度,而且這種透明度,即使跟那些我們日常見到的古董揚聲器相比,我認為也是透明度超群的,沒想到將近一百年之前(上世紀30年代生產),德國巨頭就已經能夠用勵磁技術做出這樣通透的這個聲音,請注意,我們不是在當年聆聽,而是在近百年後聆聽其老化的聲音,而且這種通透的聲音,不是那種特別地強調透明度,有些時候如果特別強透明度的話,可能聲音會顯得單薄。其表現出的透明度在現場可以說是恰到好處,你能夠感覺到透明度,但不會感覺到這是特別古董的喇叭,完全沒有

第二個感覺就是肥厚適中,怎麼講呢?質感拿捏得非常好,讓我覺得很高明,Klangfilm 49226揚聲器只是用一個全頻KL-42006單元,卻能發出如此美妙的聲音,實在令人讚歎當年的技術水平,還有一點就是請大家注意,就是現場實際上是一個比較大空間的地下室,那種風格令人能夠感受到聲音在硬性牆壁上面的反射,呃,這個是可以說和現場的,與揚聲器是互相影響的,可以說是相得益彰的絕配

最後一個就是可以說是所有古董揚聲器的共性吧,就是自然啊,我們在現場鳴放了很多類型音樂(但大部分是老錄音與古典,一小部分是爵士是人聲),包括音量也有大小,絲毫不會覺得耳朵疲勞,也不會覺得它很吵,我們講話還是能夠很自然的,這個聊天也正常音量去聊天,不需要把音量開小,所有音樂聽上去都蠻自然的,我的確要挑大拇指,又要套用那句老話了,我們這個50年影響設計師做了些什麼

現場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我說我想最後聽聽看花姐,我說我不聽Somewhere Somebody不死心呐,他說好啊,於是他就放了The Hunter這張唱片,結果我聽完後:能不能幫我發第二首?

剛才放的就是第二首啊!什麼?我居然完全沒有聽出來?簡直令人髮指!Somewhere Somebody是A面第二首,播放黑膠的話,肯定要找到第二軌,我以為他沒有找直接放第一首Rock You Gently,結果他早已悄無聲息地找到了第二軌,我說那你再鳴放一次試試

我承認,Smarthono沒有騙人,是我搞錯了,他剛才放的就是第二首,但是我聽上去感覺不像第二首,不像花姐的Somewhere Somebody,為什麼,因為這是我聆聽過的,最不像我聽到過的,聽慣了的《校長來了》,所以專門拿出來和大家分享這段錄音,這是值得記錄的事,請大家多多賜教,也感謝Smarthono兄的熱情招待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v4y1M7x6?spm_id_from=333.999.0.0

186#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22:14 | 只看该作者
這就是為什麼不推薦使用便宜插頭,用著用著居然會裂開

人後演示用電源線不是高級品種,因為家裡沒有一模一樣兩條高級線,所以就用比PS1200便宜很多的多年前淘寶網購的貝爾金150塊一根電源線了,1.5米長美標插頭,為什麼這麼便宜,只有使用國產冒牌電源插頭才能做到成本控制,看上去像日本歐亞德P320/C320插頭,實際上仿品只要幾塊錢,結果在多年之後出現了令我啼笑皆非的畫面

插頭外殼裂開了,正常使用過程中因為反覆插拔後,因為插頭材料剛性不夠,導致頭部黑色塑膠部分開裂,儘管小心繼續使用不會有大問題,但電源線出問題是隱患 尤其是給人後這樣的大功率後級使用,所以,問題必須解決

家裡能湊活用的東西絕不出去買新的,我想到十幾年前自做電源線時剩下的零件裡應該會有電源插頭,於是翻箱倒櫃把當年老古董找出來了,到這些插頭還頗為親切呢!時間又拉回到了當年自做電源線的年代,這些插頭採購自以前的上海市虹口區虬江路电子市场,最早的时候杂牌的5元一个,好牌子的10元一个,带绿点的15,后来价格就开始水涨船高,当时市场上Hubbell的最多见,我也因为需要经常去淘货,这就是当年留下的,看上去像是全新的

拆下原來的插頭,你能見到毒已侵入骨髓,開裂部分延伸至整個固定座子,震動影響極大,另外有趣的是,在插頭尾部,居然還寫著荷蘭製造的字樣,不知道真品的歐亞德有些沒有這樣寫,應該是標註日本生產才對吧

換裝插頭時進行了線身外避震網的重新更換,原來的蛇皮網因為拉拔已經鬆口滑出,這次所幸用銀灰色外皮重新包裹,看上去更精神一些,接口位置用電工膠布封住,請注意看Hubbell插頭金屬簧片底座的尼龍材質,非常堅固不會開裂,性能良好

最後是未經改裝前/改裝完成後的對比照片,細心的你會發現,校長,頭尾不匹配呀,其實我也想更換,後來做人家的老毛病又犯了,尾插因為無需大力懟進電源插座,所以不會斷裂,還能正常使用,那就繼續湊活用著吧

https://weibo.com/2405635027/LBnpdhqJc?pagetype=profilefeed







187#
 楼主| 发表于 2022-7-9 10:26 | 只看该作者
美標線?國標線?電源相位的誤區

本集內容選自2022年7月8日早晨中國立體聲QQ群《校長L談》語音留言

圖片無法轉貼,詳見微博圖文: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89265619092053

首先先說卡拉揚先生剛才說的這句笑話,人後的這個電源相位到底是美標還是國標的這個提法,我覺得是不存在的,為什麼這樣講?首先講這樣大前提,就是你用國標電源線,功放可以啟動,可以用,你要美標電源線,功放也可以啟動,也可以用。請大家不要有任何疑問,人後在美標環境下能夠正常工作,在國標環境下也能夠正常工作,這是沒問題的。它背後的IEC電源插座,就是在機器背面的電源插座,按照國際標準去接線的,這什麼意思呢啊?我給大家看一個圖

這個是IEC標準插頭中C型插座的對應關係圖,談發燒音響的時候經常會說到IEC插頭插座,這是標準化的統一規格的製品,IEC的意思是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國際電工委員會這樣一個機構,那麼他就會釐定一個通用標準,來進行電器與電源之間的耦合,在確定標準之後,來方便所有的人用同樣的標準來執行。世界上有不同的確使用不同的牆插與插頭標準,A型、B型、C型,一直排,日本和美國一樣,屬於A型和B型都有,歐洲不部分地區是C型,我們中國好像是I型的

回到之前的那個問題,為什麼人後可以用美標也可以用國標?因為機器背後的IEC插座的機內接線是確定的是唯一的,這種所有音響器材接駁的通用做法,不因為國標或美標電源線而改變,如果你拿著插座,或者你人面對器材的背後,插座呈現正品字,那麼上面一端一定是地線,然後左邊是Live火線,右邊一定是Neutral零線,大部分底插上都會標註,你可以看一下,如果機器內部接錯,那就是廠家的問題了,與用戶無關

經常聽人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有人會說你用這個美標線是對的,然後你用國標線呢,電源相位反轉不正確了,聲音就不對了,音像結像就會模糊了,有沒有這個問題啊?到底該怎麼解決呢?既然IEC插座(器材底插)是確認接線方式的,那麼那麼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既然電源耦合的一端已經確定了,那麼問題就出在另外一端上了。請大家看剛才我貼的這兩個圖,這兩個圖是很早我發在微博上的,有朋友做電源線,接駁牆插的時候,我就會發這兩個圖給他們,請他們看一下,這兩個圖實際上就是對應,比如說國標牆插更改為美標牆插,在接線時候的不同的接法。圖片上你可以看到,對於牆插而言,它是遵循這樣一個原則的:都是左零右火!大家實際接線時,只要記住左零右火就行了,有兩個前提,第一,只是牆插只是牆插左零右火,和電源線接線無關;第二,國標正品字左零右火,美標倒品字左零右火,不要問為什麼,照做

現在我們假設,電工和你一樣認真,做裝修的時候牆插相位接駁正確,那麼不管你牆插是美標還是國標孔,只要使用對應的電源線,那麼電源相位都是正確的,請不要擔心

牆插和機器底插我們都談過了,最後一個要說的就是電源線,這是看上去沒問題,卻也容易出問題的關鍵點。我拿家裡的國標電源線拍了兩張照片,這兩根是著名的喬普電源線啊,國標機線裡非常出名的,有朋友用過親證有效,我們以喬普電源線為例,公頭是國標的,然後你會發現,公頭與木頭(插頭與插尾)接線是鏡像對稱的,插頭左火右零,插尾則是左零右火,所以你看整條線製作時,完全符合國標牆插接線要求,以及機器底插要求,廠家做線的時候早已經給你考慮好的

那為什麼還會出現卡拉揚先生提到的相位問題呢?問題出在如果你是私自做線,或者是你用轉接插頭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第一種情況是個人DIY接線,可以是自己做,也可以是作坊做,如果對相關接線方式不清楚不瞭解,或者有時候忘記了,或者有時候粗心大意,美標線做成國標線做法,國標線做成美標線接法,最後就會出現相位倒轉。美標線接線,比如說一根線是三股的話,你會發現如果拆開原廠美標線,接線有一個固定特徵,就是在一端是地線向上,另一端肯定是人為將地線壓下去,壓到對面去,形成倒三角,兩端是不一樣的

所以做美標線的時候要謹記,一端是按照導線本身角度去接,另外一端需要把地線把它壓下去,就是壓到另外一側,按照這樣解法你就不會有問題,這是美標線的做法,國標線的做法就最簡單了,按照導體本身結構處理,就是直接左邊對左邊,右邊的右邊就可以了

還有一個細節會造成相位問題,就是可惡的轉接頭!牆上的是國標插座,他要用美標線怎麼辦?那我就用轉接頭啊!大家可以看照片上這種,就是旅行用的轉接頭,這個轉接頭是三眼的,正好是國標的,背後可以插美標的,但是這種頭恰恰是致命的。如果你使用這種頭,那麼很抱歉,你的電源相位肯定是錯的,因為如果你看背後的這個簧片和接線機構,你會發現實際上他就是一一對應的,前後都是左邊對左邊,右邊就是左邊,沒有鏡像對稱,當你把它插進去的時候,美標相位和國標相位正好相反,但轉接頭沒有做變換,結果就是火線變零線,零線變火線

如果你現在的情況碰到最窘迫最麻煩的情況,什麼叫最麻煩?就是當你現在家裡面強插上面只有國標口,而你現在必須一定要用美標的電源線怎麼辦?兩個方案,第一,叫人製作一根特殊相位的美標線;或者第二,如果牆插上有兩眼插口(沒有地線),買一個兩眼轉接頭,倒180度插入即可,但這個方案因為沒有地線,不安全

我們總結一下,第一,機器背後的電源底座,廠商不會也不必去公佈這個IEC插座的電源相位方案,因為是國際標準,統一接法;第二,不管你現在是用美標線還是國標線都沒問題,只要確保牆插那邊接線是準確的就行,也就是說你沒有用來路不明電源線或者轉接頭甚至是電源排插,那麼你是安全的;第三,如果使用了電源轉接頭,請你一定要去考慮,看看轉接頭對相位的改變,然後實施相應對策

這就是今天的校長L談,我們改天再聊






188#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16:21 | 只看该作者
一個時代的結束或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發燒音響》和《膽機世界》停刊了

好久沒買音響雜誌了,這個消息還是做音響雜誌生意的肖邦先生告訴我的,2021年末正式停刊,從2022年1月開始,這兩本使用繁體字書寫的香港本地雜誌,將脫胎換骨合併為一本全新季刊新雜誌,叫做《HIFI聖經》,原本擔任兩本雜誌主編的,我們大家熟悉的,“聽過世”,“主編聽過最xx”等妙語連珠的貢獻者,香港媒體人YK陳煐光先生將繼續留任主編

我對這兩本雜誌並不陌生,香港音響媒體,主流圈是三本雜誌,三駕馬車並頭前進,陳浩才先生/大草先生的《音響技術》、雷明先生/何森先生的《HIFI音響》以及陳陳煐光先生《發燒音響》,據說在音響行業鼎盛時期,全香港銷量最高的雜誌,不是前兩者而是《發燒音響》,我向行內人士請教,得到的回答,可能是因為《發燒音響》雜誌主要涉及古董或電子管器材,有豐富的玩家基礎,所以受到當時發燒友的追捧,後來專門為了這幫愛膽人士,YK出版了一本新雜誌《膽機世界》就是專門介紹電子管器材的,有點像日本的《Stereo Sound》與《膽球王國》的意味,然後你看,在日本也是一樣,後者更有人氣一些




189#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16:27 | 只看该作者
《發燒音響》有35年曆史,《膽機世界》則有15年歷史,現在因為紙質媒體日漸式微而不得不合併,而且還從月刊改為季刊,讓人唏噓不已,紙媒的時代已經過去,看雜誌的人越來越少了,那些以前看紙質雜誌的人,改看電子雜誌或者網絡媒體,所以,網絡媒體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了

最新合併之後的季刊,價格是100元人民幣一本,一年訂購四本還有少許優惠,價錢是不貴,但真正訂閱的人又會有多少呢?

最後,不得不吐槽越來越內捲的雜誌取名,我知道為什麼YK會取名《HIFI聖經》因為之前他們出版過《CD聖經》作為發燒友購買CD的參考,所以現在相應地從軟件到軟硬件通吃,叫《HIFI聖經》順理成章,但從讀者的角度來看,“XX寶書”出來了,“XX聖經”也出來了,那接下來該是什麼呢,你說說看





190#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20:34 | 只看该作者
本集內容選自2022年7月27日早晨中國立體聲QQ群《校長L談》語音留言

今天我想講的這個話題,你平時聽不太到,是關於Cello車佬揚聲器的。Cello功放你們熟悉,但揚聲器可能就不熟悉了,什麼?!你連Cello功放都不知道,那請你點開百度補補課了

美國頂級音響品牌Cello是營銷大師Mark Levinson先生創辦的第二個品牌,很遺憾這個品牌現在已經沒有了。。。好吧,它還存在,只是品牌易主了,不再是Mark Levinson時代的原班人馬,在2000年左右倒閉清盤的時候,曾經在Madrigal、Wadia、Genesis擔任高管的Jim McCullough將品牌買下,並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叫做Matthew James,繼續生產Cello產品並維修老Cello產品,新公司獲得了Cello最後的製造設備以及線路設計和專利權,當然包括商標使用權

新Cello已經不生產揚聲器,所以這些標記Cello的揚聲器作品只能存在於歷史當中了,其實對Cello音響的整個世界來講,大部分是以功放出名,揚聲器不怎麼出名,不能說不怎麼出名,只是揚聲器知名度很小,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能夠想到這個話題,是因為我在好友喬治C先生家裡親眼見到,聽到這對Cello Stradivari Legend揚聲器。大家如果還記得我以前視頻的話,就是有那個十平方空間挑戰JBL 4344揚聲器的玩家,他會買一些老式經典器材把玩,最近收入囊中的這對揚聲器,就是圖片上你們所看到的這對Cello,非常出名的Cello Stradivari Legend,這是其書架型揚聲器的老大,再上面就是落地型的密閉箱Premiere,國內叫做四尺,為什麼這樣叫,因為揚聲器高四英尺(1.2米左右),所以根據尺寸,再往上的Master叫五尺,旗艦的Grand Master叫七尺,都和它們的身高掛鉤,下面這對是四尺,感受下

那麼有沒有人叫Legend為兩尺呢?暫時沒看到,Stradivari是Cello揚聲器裡面最有名最高端的一個系列,這個系列裡面大概一共有四款,從大到小分別是Grand Master、Master、Premiere和Legend,前面三款都是落地,最後一款是大書架,這裡要順便說一下,更小的那對兩分頻Elves,並不屬於Stradivari系列,但這款最晚誕生同樣適用丹拿單元的異形揚聲器,二手市場上很受追捧,現在大概還要1W多元

上面我貼的這款就是Cello最小的Elves書架箱,1997年誕生1寸高音搭配7寸低音,資深發燒友不一定知道它叫Elves,但應該都見過他的模樣,坊間對Elves的評價就是:不難推,好聽,如果您在市場上見到這對使用丹拿喇叭單元的揚聲器,千萬要記得聽聽看,因為用丹拿普通單元,做出比丹拿更好驅動更好聲音的揚聲器,Cello Elves就是代表之一

喬治先生的寶貝來了!Legend擁有兩種顏色塗裝,一種是純黑色,一種是玫瑰木,其他的特殊木皮,比如眼前的像琥珀質感的樹根紋,都是要加錢的,不管是哪個塗裝,都是亮光漆質感。本機是Stradivari系列的最小的型號,但也是三分頻搭載12寸低音的大書架型,首先是單元,單元一律使用丹拿作品,技術水平很高,高音一寸Esotar D260,低音三寸饅頭D78中音王,低音12寸30W100,還是泡沫邊的,可能也是因為如此而好推,儘管是三分頻三單元設計,聲音的銜接性很高,低頻很寬鬆,現場預備了兩台功放驅動,人民的功放和山水907XR(100V版本),驅動起來各有特色,907驅動力高力水足,人放情感飽滿音色好,但即使人放驅動,低頻還是能展現出足夠的量感,三分頻12寸低音單元口徑的丹拿單元揚聲器,我從未想過如此易於驅動

那麼到底Legend裡面有什麼秘密呢?嘿嘿,Mark Levinson這種鬼才是永遠不會告訴你的,Cello的揚聲器裡面有什麼啊?咱們說特別之處的,我覺得就是廠家秘而不宣的調校功力,以Mark Levinson為首的團隊,對聲音的把控能力,你看Cello不會過分強調我是用什麼單元,我的分頻器怎麼設計的,箱體用料怎麼豪華,甚至我還覺得某些關鍵部分用料寒酸,比如背後的接線柱,後文會有講到

這對密閉型12寸低音揚聲器,體積並不小,整機重量達到37公斤一個,可見其箱體的足料情況,分頻點是500赫茲和5000赫茲,6歐姆平均阻抗,最低阻抗4歐姆,這也是其對放大器相對寬容之處,這對揚聲器二手市場價格大概是3W元左右,這樣的價格現在你要買到一對三分頻帶12寸低音的經典揚聲器基本不可能

現場的聲音給我帶來驚喜,全頻段銜接自然,寬鬆大氣,能夠輕易營造出寬廣的音場,而且通透感高層次分明,我很難想像這是25年前的揚聲器,相比一般書架箱而言,Legend的動態表現與全音域質感完全勝出,很爆得起來,說是小落地一點也不為過,更厲害的是它不是機械性地鳴放出聲音,而是充滿情感地,將能量傳遞出來,對於一些上年紀的發燒友來講,這種聲音恰恰是無法抵擋的,這種愉悅的高密度感,LL了

這不是一種小家碧玉的揚聲器,這是一種美國風格的大氣寬鬆型製品,也就是因為它是三分頻設計,且搭載了12寸口徑的泡沫懸邊低音,讓其聲音的爽勁徹底呈現出來,經典揚聲器的確經典,透明度與動態都很好,我在現場不止暗挑大拇指,心說厲害厲害

可能你會詬病說,這個揚聲器從今天角度來看它的箱體設計,沒有什麼特別,方方正正的,它的單元也是市售品,平鋪直敘的排列在當中,甚至是你跑到後面看它的揚聲器接線柱,你會發現廠家太摳門了!居然用的是最普通的螺絲螺帽(但據說內部材料是黃銅),這可是Cello啊,別說Cello這麼高端的品牌,我甚至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低端音箱上見過用螺絲螺帽當喇叭接線柱的,但事實勝於雄辯,甚至連上級型號四尺也是這樣的喇叭接線柱,只能接受Y插而不能用香蕉插,這個方法如果今天有國產揚聲器使用,肯定會被人罵死,哎,這個是Cello,沒有人敢罵它吧

這對揚聲器的實物,看著是蠻漂亮的,因為箱體顏色及單元排列,有很高的辨識性,這對揚聲器還是有性價比的,與上級的更高型號四尺相比,單元完全相同,只是箱體尺寸不一樣,低頻分頻點不同,這對揚聲器的分頻器也是相當複雜的。我很想聽聽看該系列的旗艦Grand Master和次旗艦Master,聲音會靚聲到什麼天地,但很遺憾他們都很昂貴,二手價格都超過10萬大洋,而且製作數量不多,能進口到國內來的就更少了

不過當你見到這個系列的頂級型號Grand Master和它的下級Master之後,你會驚訝,原來是這種單元垂直直列式陣列的設計,以七尺為例,擁有8個高音,8個中音,2個低音,這種多個小型單元的使用,追求最小前障板,很像當年Infinity Audio的IRS V,追求的是每一個單元不會過度工作,相信聲音不會差,外觀也很性感,但這對揚聲器,對驅動很不友好,可以說是功放殺手,平均阻抗2歐姆,最低阻抗1歐姆,最少驅動功率必須滿足200W每聲道,靈敏度只有96分貝,重量超過500磅

最後,我不得不承認,這對揚聲器的高性價比,因為按照目前揚聲器的定價,你根本買不到這個聲音,我決定不錄音給你們了,免得各位晚上輾轉反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20 01:11 , Processed in 0.0640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