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3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HIFI数字时代开始开往下一站—数字母带时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14 16: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有两条不算非常受发烧友关注的新闻:

    1)著名的音乐网站Presto classical开始正式销售古典母带资源(24BIT 96KHZ,录音室标准),并提供付费下载。


    2)为庆祝Blue Note Records唱片75周年,Astell&Kern推出1000套特别版AK240播放器 这款限量版随身听将预载存储75张Blue Note推出的专辑,而且是24bit/96kHz和24bit/192kHz的高清母带品质的音频文件,每张专辑都将存储在一张microSD闪存卡中,并且都有各自的独立包装。

   10年后如果我们回顾它们,也许会发现这可能正是整个HIFI领域的历史转折性标志。

   从LP-磁带-DAT-CD-MD-MP3-母带标准的纯数字音轨~HIFI领域终于有可能迎来一次真正的变革,而我们在CD上停留的时间是如此之久,甚至还回头走过一段越玩越低等的道路...不由让人唏嘘不已。

   但如果仔细思考一下上面这条音乐载体的发展线,你会发现:并非如大众普遍认识,出于成本的考量,制造商及经销商们主动替HIFI界选择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其实音乐载体的变化始终受到业内专业技术及整个时代科技技术的限制。

    专业技术很好理解,我们从蜡筒,虫胶到能造出黑胶,再到CD,这是材料及数字录音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专业制造能力,但那条隐性的时代科技发展线可能并不为大家注意确恰恰决定了音乐载体的最终命运。

    不止一次看到有烧友说“乔布斯的IPOD对整个HIFI界贻害无穷,几乎摧毁了整个业界,以致于让MP3这种二流音乐格式差点成为了行业标准!”但这显然不是事实,确切的说是乔布斯所处的时代让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他只是积极的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在客观大环境技术可行的范围内。

    让我们看看到底为什么在我们已经有能力从专业录音室中制造高码率(24BIT 96KHZ)数字格式音乐后却又回头走了一段:

    CD之后,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格式代替仍然显得不够便携的CD机(同时费电,工作时间也较短),让音乐能变的更加随身与自由,SONY首先响应了这种需求,推出了MD光盘及压缩格式,一定范围内被市场迅速接受。但显然还不够,随着算法的改进,MP3应运而生。它符合了人们的需求:“数据更小、耗电更少、传播更方便”。但大家是否注意到了MP3诞生之初被大众接受所需要的客观时代技术限制条件呢?

    1)电池技术没有太大改善,干电池仍是主流,锂电池容量还不大(显然无法支持高码率数字播放供电时间)。【供电技术】

    2)手机及一些便携设备开始兴起(我们迫切想要丢掉光盘...老是带着还得不停换很麻烦),但初期的内存容量不够,WAV尚且放不了太多,高码率呢?人又贪婪,MP3则够小。其实IPOD在这点上还有不小贡献,至少对便携设备使用HDD解决容量问题起到了一时的作用,为TF/SD卡这些更小且轻便载体的交班做了很好的衔接作用(还是受制大环境,也即是IT存储技术的限制)。【存储技术】

   3)网路带宽(包括IT传输技术,如USB)还完全达不到迅速、稳定传播大容量文件所需的客观条件。这非常或者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数字时代中,传播手段几乎决定技术流行的程度及可行性,想一下我们的手机,2G-3G-4G的演进彻底改变了我们所能通过手机播放的媒体。【传输技术】

    一个有趣同时不能忽视的现象是,在此前的无论哪个时期,家中的台式HIFI器材并没有太多受到数字技术变化的影响,我们不会因为有了MD,MP3格式后在家里也使用MP3格式听喇叭,CD一直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即使载体改变,LP、卡座、DAT和CD机(指台式)也一直同时并存于专业或非专业的发烧友器材谱中。讽刺的是发烧友即便对声音品质的要求更高却始终不是主流人群,而音乐格式的战役是需要由主流市场发起并认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MP3一度彻底改变了市场,像CD对磁带发起的战役一样差点把CD也赶尽杀绝。

    想想这些战役主要都发生在哪里?是的,正是资深烧友所不屑的便携随身市场。随身市场一直在改变整个音乐格式的载体命运,这也足以印证上述的第3点,在所有的技术中,”传输与流通“的手段将最终决定HIFI音乐格式、载体甚至是整个业界的命运!毕竟你没办法天天搬着一台10KGS的CD机去基友家串门不是吗。而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CD甚至会迎来比MP3时代更具毁灭性的打击,这次连家中的台式CD都无法再次幸免于难了(它们先前躲过了随身时代的灾难),最近2年来烧友家中HIFI器材的悄然改变—“PC+DAC”模式的流行将逐渐印证这个结局。想想为什么?还是一样的原因,传播的力量!民用网络的发展将彻底决定HIFI,无论是随身还是台式的终极命运!

    所以,了解了上面3点,也就明白为什么这两条新闻会发生,为什么HIFI业界极有可能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高规格母带格式数字流!因为我们已经为母带资源做好了准备:我们的电池供电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在前进;我们的存储介质极其终端已经没有问题了(几乎每个人至少都有了手机和SD卡);我们网络发展基本解决了传输与流通的问题!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其实我们很早就能在工厂里造出100吨,10米宽的大型炸弹了,问题是造出它的时候我们的路还没有修好,根本运不出去。现在,路修成了!

    那为什么说“极有可能”?因为我们还有一个从网络诞生之初就随之而来的问题需要处理 — 如何控制版权?其实这仍旧是一个深层次流通领域的课题:我们如何控制数字资源不在网络上流通泛滥,如何保护付费者的利益,或者说让客户愿意付费。这个问题要讨论会非常复杂,所以不再展开,要是能妥善的处理,那么几乎就没有留给之前所有数字格式任何“存留”的机会,但这也正是它们还存在的主要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要对未来的音乐格式和载体做一个预测,估计HIFI市场的格局最终会如何?我们再回头看一下那条时间线: LP-磁带-DAT-CD-MD-MP3-母带标准的纯数字流(音轨)。

    这条时间线简单划分的话就是:模拟 — 数字。从中间开始看:DAT太专业,没有足够民用载体市面流通量,且两头不讨好,第一个死。磁带很多人怀旧,够模拟,问题是同样模拟,音质并不胜过LP,也已没有厂商保留设备生产线与零部件,且CD取代磁带时基本承接了大部分相同载体内容(找得到磁带的大部分找得到一样的CD),也是死。MD其实已经死了,MP3出现时就死了(也没有真正意义上普及过);MP3的命运从CD可以抓轨的那天开始在HIFI烧友中就基本决定了,当然它还会在大众的手机和流通领域中存在很长时间,它的优势其实并没有改变过。CD的命运会由数字母带决定,在解决了流通问题后,烧友显然没有理由再选择16BIT 44.1KHZ,问题是母带的普及需要时间,但这点和磁带、CD、MP3的普及概念一样,是一个过程,结局已经被决定。最终只剩下2个选手:

    1)LP,它会奇迹般的活下来,为什么?我们总要保留一个与0和1完全不一样的方式,保留模拟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然小资们如何体现自己的节操与怀旧情怀...重要的是,厂商们没有抛弃它,一是源于音质,重要的是数字版权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总得用个器材和媒介让他们继续赚发烧友的钱活下去...LP的问题在于,新时代中它本生的存储材质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是否还有改进的可行性呢?

    2)母带标准的数字格式,技术上已经全部OK了,唯一的问题还是如何控制合法流通能让出版商和歌手们养活自己。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网络流通的问题不解决,出版商们或许会和CD时代一样采取变相中间通道,采用BD CD这样高规格的实体盘或者存储卡(参见第二条新闻)的形式进行销售。虽然和CD一样也必定受到冲击,但至少实体的东西还能卖卖(靠收藏附加值)。

    无论如何,只有时代已经改变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烧友们早晚也要面临选择。

    最后,附上Presto classical的网站链接,有兴趣的可以去下载资源:http://www.prestoclassical.co.uk/
2#
发表于 2014-10-14 1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zq198166


   LL,,,,,,谢谢您了
3#
发表于 2014-10-15 10:09 | 只看该作者
母带标准的数字格式,我個人覺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就是現今藝術家的表現水平是否可以與舊時藝術家媲美的問題。

謝謝樓主的分享。

2008103110527351.jpg (19.76 KB, 下载次数: 110)

2008103110527351.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10:47 | 只看该作者
校长果然还是舍不得CD啊~~~

老艺术家当年的录音应该也是有24BIT 96KHZ原始母带版保存的吧,校长难道不想听听原始母带下这些老艺术家的演奏效果?

79年以前(还是72年忘了),在天龙还没有开始推进工作室数字录音前,那时的录音基本都是模拟直录,那个母带应该都是开盘磁带为主,不过唱片公司为了日后的保存,在进入数字时代后,我想理论上应该也是把那些开盘磁带转化为高规格的数字保存了,如果我是唱片公司老板肯定这样了。
5#
发表于 2014-10-15 10:54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聽,你給俺聽聽,聽得好俺就買,嘻嘻。

謝謝
6#
发表于 2014-10-15 15:33 | 只看该作者
比较过了几种不同格式的录音室母带,觉得48/24已经是很好了,只要你的解码器够班.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15:59 | 只看该作者
比较过了几种不同格式的录音室母带,觉得48/24已经是很好了,只要你的解码器够班.
6n6l 发表于 2014-10-15 15:33



   这是肯定的,只要是真正的母带原始录音。
   为什么说有了24BIT 96KHZ的母带版大家肯定不会去选择CD格式,

   其实不用够班的解码器,哪怕是在我家的OPPO 105上,放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高码率的密度更好,更加柔顺细腻,声音比起CD版本来被打磨的更光滑,自然。

   有了高码率版本你肯定就不会去听CD了,不管是在那种机器上,这是质的变化,不可能无视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16:03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聽,你給俺聽聽,聽得好俺就買,嘻嘻。

謝謝
chrisalex 发表于 2014-10-15 10:54



   校长有BD机和相应解码器的话,手上倒是有张 2L的纯 BD-CD的试音碟。
   里面的歌曲规格是24BIT 192KHZ的。

   您要的话随时可以提供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5-5 17:25 , Processed in 0.0608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