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37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分享一篇杨先生当年写的叶老访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9 10: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omridaul 于 2016-2-29 10:32 编辑

叶老印象

引子

与音乐作伴,与发烧友为伍,常常会被一些发烧的心事所感动,因此笔者在一些音响杂志和音乐论坛上也发过记录这些感动的笔记。但是这次关于“叶老印象”的寻觅,心绪却异样地凝重,以至于迟迟无法下笔……。

【叶老印象一



由于喜欢LS3/5A,也由于去年10月和《高保真音响》杂志、音乐与音响论坛一起组织LS3/5a试听鉴赏活动,笔者有幸第一次见到了叶老师。大家知道,叶老是发烧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也是一位LS3/5A发烧友。活动的第一天是周五,叶老师早早地就来到了试听位置现场,经主持人的介绍我才知道,这位衣罩朴素而精神矍铄,一副学者模样的长者,就是自己心仰已久的叶老师。

活动第一天,闻讯而来的爱好者一波一波的,自然也没有时间多陪伴和照顾叶老了。我们抽着空与叶老打打招呼,或者小坐一会儿聊几句。大家知道,叶老师自己做过几款胆机,而且在烧友中有很好的口碑,那次活动就有2位烧友带来了自己重料制作的的300B参加演示,其间有些爱好者自然要或褒或贬地评论一番,但是我们的叶老却不然,当听他到演示的系统发出美妙的音乐时,他总是给演示者投去赞许的目光。就是有人诚意讨教,他也总是首先说出这套系统的好的一面来加以鼓励,至于有什么欠缺的地方,他总是以探讨的口吻与对方交流。显出一位饱含人生的磨练的长者一种豁达平和的心态。


的确与叶老这样的长辈交流,你看不到些许的架子。不像那些知道了一些就爱炫耀的人,除了刺耳的高音和混乱的低频之外,你不会有任何美感,他和你讲话除了要你更仰视他之外,就在也没有别的什么收获了,但是与叶老交流,一切都是那然自然与平和,你既不会因为敬仰而感到自卑,也不会因为自认小烧而自责。







【叶老印象二

今年8月份在北京烧友的一次聚会上,笔者有幸第二次见到叶老师。因为去年的35a试听活动上未能听到叶老师的VAW 300B胆机推35a,心里总是不甘心,于是借着这次进京聚会的机会登门拜访叶老。借机再次感受一下这位让我敬仰,但确依然不是十分了解的长者。


电话约好了见面时间,不一会儿手机里收到了叶老发来的住家地址,行车线路、道路特征、建筑方位描述的详尽而具体。叶老考慮事情的周密和让人折服。到了叶老的住地,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叶老家竟然还是90年代初盖的老式小楼,要说楼的外观和院落经过一番改造也算闹中取静,但是叶老那间面积最多也就10个平方左右的卧房兼听音室,对我们这些进惯了高楼大厦的大空间,坐惯了名牌沙发的皇帝位,习惯了正山的普洱茶的发烧友来说,叶老的听音室的环境和条件,的确让我们感觉有些过诧异了。


寒暄落座之后,叶老问我们想听的什么。作为35a fans自然要先选叶老的300b来推35a试听了。但是此前叶老的女儿一时高兴要听音响,搬走了老爸的35a脚架,所以叶老只能搬来两个小凳子当脚架,再用二本音响杂志做衬垫摆上35a,然后笑着和我们说:我这里条件简陋了点,就当试听吧。


机器预热过程中,叶老顺手选给我们选了一张歌剧《风流寡妇》的人声的试音碟,随着轻慢的吟唱,我再次巡视了叶老这间狭小的听音室。一张有些陈旧的双屉书桌上电脑显示的互联网页面,说明我们来访前叶老还在上网,电脑旁是叶老以前调式胆机用的几套测试仪器。家居台面上,卧床旁边都摆满了书籍,一些翻开着的书籍也让房间显得有些许的凌乱,紧挨着床头的一边,就是叶老留藏给自己研制的VAW 300b胆机、解码器,以及每开声一小时就要耗电1度的超级大烤炉8PR前级和每声道有16个管子的8A后级,还有就是叶老一直在听的早期版801M和一对15ohm查特维尔LS3/5A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等你静心坐下来听叶老讲述自己音乐人生,回过头来再看看叶老的这间简陋而又充实的居室、书房、兼听音室,我才真正地感到叶老在音乐与音响上执着,忘我和天真的投入!的确,人因为拥有而充实,又因为爱好而伟大。

QQ图片20160229103143.jpg (59.64 KB, 下载次数: 247)

QQ图片20160229103143.jpg

QQ图片20160229103240.png (352.96 KB, 下载次数: 285)

QQ图片20160229103240.png

QQ图片20160229103130.jpg (83.96 KB, 下载次数: 256)

QQ图片20160229103130.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0:28 | 只看该作者
【叶老印象三】

作为早年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物理系无线电的一名毕业生的叶老,其实在中学时就喜欢上无线电,那个时候社会上时兴自己焊接无线电收音机,自己的收音机最高做到了六级管,元件焊接和电路调式都是到了相当的水平。说实话,对于学习专业知识做个此类的电路,也真不算什么新鲜和难搞的事情,但是叶老后来能与音乐与音响结缘,最后能搞出让烧友好评不断的胆机,却走过了一段漫长思考和探索之路。

人生于世总要有点寄托与追求。与电子设备打了40多年交道的叶老,最后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的了也近15年。想搞一套自己认为满意的胆机,应该说是叶老师潜藏心中已久的梦想。叶老回忆说:“那时在国家图书馆做有关音像资料的整理工作,国外很多关于唱片艺术的理论和探索对我影响很深,看的这方面的文章多了,也就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的确,纵观国内外凡是一套好的音响器材,大都是以一种音乐重播理念为依据的。

在阅读和接触诸多音乐理论和音响名器重播实践中,最让叶老称道的是英国DECCA公司有一位录音师叫威尔金森提出的一个称为“唱片艺术”的理念。叶老说回忆说:在60年代的录音技术虽已相当完善,但要把音乐会上乐队演奏的全部信息录下来仍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威尔金森在总结前人经验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录音要突出艺术家的特质,也就是要能录下歌唱家是怎样“唱”,小提琴家是怎样“拉”,指挥家是怎样“指挥”。后来以他为代表的这一观念后来被众多的录音师和唱片欣赏者所接受,逐渐形成了一个“唱片艺术”的理念。而在音乐录音史上也有“威尔金森时代”之说。这一理念源于音乐的现场演奏,但又有别于现场演奏。比如,我们常听的一些小提琴协奏曲,在小提琴家独奏时,我们可以听到很多的声音内容,音量也并不小。而乐队合奏时,音量并没有大多少,这就是录音时突出了小提琴家的演奏艺术特点。而这时的小提琴与乐队音量对比已经不是现场的音量对比了。

叶老师说:我们听唱片有一个“听什么”的问题,而听什么又有一个唱片里有什么的问题。如果以这种唱片艺术的理念来欣赏唱片,就要求要把唱片里具有这种特质的信息尽可能多地忠实地还原出来,近而去了解认识作曲家和演奏者的艺术特质。这样以来,我就十分赞赏器材本身应该尽量做的“直白”一些,因为任何的“染色”都有可能使艺术家的“唱”“拉”“指挥”变“色”,从而失去了艺术家的应有特质。这也就是我做器材,十分强调尽量忠实地还原唱片上的各种信息,让唱片的“原汁原味”得以重播。我总认为一个器材还是要以还原录音后的信息为基点,尽量不要使器材带有过多的染色。尽管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但我觉得就器材的制作与欣赏而言,这是一个追求的方向。

大家都知道,叶老的所做的器材都是电子管的。按照一般对电子管器材的接触,好多人都会认为胆机都带有过多的“染色”或者说是“胆味”。但是叶老做胆机却没有去追求胆味。叶老强调说,其实六十年代录制的唱片所用的器材,以及那时的Hi-Fi器材,可以说是电子管的一统天下。或着说,凡是做得好的电子管器材应该是完全可以胜任Hi-Fi重放的。

做事不能仅凭热情,要出好声那还要有真功夫。要让所做的器材“忠实”地还原唱片上的信息,这又与电路元件的选择,结构布局形式以及焊接制作工艺等有很多内在的联系。而且多种方案和电路的不同组合又会形成多种特质和风格特点。为此大概从90年开始,叶老利用所学的知识先后试验了十多种不同电路组合,试验了几十种不同规格型号的电子管,在经过不知道多少个冬去春来,又经过多少个夜以继日,一个个令人兴奋的音乐重播方案渐渐浮出水面。

“当时的那种艰难中夹着兴奋的心情,现在想起来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在总结自己焊机经验时,叶老感慨地说:“做一件音响器材应该以尽可能全面客观的参数为依据,而不应满足于常规参数,比如,噪音就有可闻噪音于不可闻噪音之别,有些不可闻噪音的频谱就会对声音有极不利的影响。还比如,像瞬态互调失真,相位失真等也多会影响声音。对器材的这些参数的调整既需要多种仪器来测试,更重要的是应用已经掌握的各种电子声学等相关理论以及实际制作焊机的具体经验来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具体落实到作所的每一件器材上,而所有这些,都要以唱片‘原汁原味’地重播做为自己的追求的方向”。

说道“原汁原味”,这里不能不提到叶老师的所钟爱的几款监听音箱。为了测试自己制作的胆机在音乐重播上的各种素质和技术指标,叶老选择的都是历史上曾经作为监听音箱而在多种大型录播环境中有过实际应用的几款箱体,包括不同大小箱体的,不同阻抗的,或不同国家生产的音箱。听叶老讲,在选择小型书架箱时,他就把目标锁在了曾经作为BBC广播电台监听箱的LS3/5A,在听过好几个牌子的35a后,最后还是觉得早期15欧的Chartwell LS3/5A箱体声音比较中性和温暖,也比较符合胆机的基本风格取向。另外还有就是与叶老朝夕相处九年多的一对老版本的B&W 801m,这对音箱早年也是世界上众多著名录音棚录制大型交响乐曲的必选监听音箱之一。

叶老说,不同国家的音箱也或多或少地带有本民族的文化色彩,如果我们应尊重唱片中艺术家的特点,同样不同器材的特点也应该甚至是必须尊重,只是这一话题又会涉及音响文化的探讨了,虽然大家也都承认,真正的“音乐现场”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但无论对聆听者还是制造者来说,选择具有“监听”功能的音箱,这也是一个永远的“折衷”了。


【叶老印象四】


以前曾在一些叶老的粉丝家听过叶老制作的几款器材。当然听得最多的音乐与音响论坛上的刘兄家里的WAV 300B和8pr推单拿声学1.5和M3,对叶老的300b声音风格应该说有一定的印象。这次有幸在叶老家亲听NO.01珍藏版8PR前级+VAW 300B推动Chartwell  LS 3/5A,播放的曲目是叶老当时研制300B常听的一盘韦伯弹奏的钢琴曲,随着音乐的缓缓响起,整个系统声音工整大气,钢琴的中高频音色清秀娟美,泛音延伸出色;中频饱满润厚实,琴键弹跳活泼自如,低频量感扎实有劲,并与中高频形成完美的平衡,再次印证了以前的对叶老器材的种种印象。


要说叶老师的这部300B使用的是曙光管并不是什么天价名牌管,它不像西电300B那样过分的飘逸,也没有EH300B那样特别的中频和力度,初听起来的确好像不太讨人喜欢,没有惹人的亮色和独我的个性,但是你只要细细地听下去,能让你着迷的是叶老的300B系统在音乐作品重播上,不带任何色彩和添加的突出的音乐还原能力。

有句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我们不解的追问下,叶老师讲述了他对设计一部胆机的认知和精挑胆管的过程,胆机的电路是一个元件组成的系统,为了能让一部胆机成为优秀的作品,那么它的基本素质在单项检查要达到合格,同时在融入系统后也要做到全面平衡和健康。所以叶老的胆机在胆管指标精确配几乎是要在十对,甚至十几对中挑选一对来上机,对应一部机器内部指标,叶老还要再做对应的数据修正。这就是为什么叶老建议使用他制作的胆机,不要不经全面检测就随意更换胆管的原因。

说道叶老的专业功底不能不让人佩服。前不久一位也是学过电子专业的一位烧友,重金购入老版麦景图275,又花了银子买来金狮KT88为275换血,以求老机新唱重发新声,但是胆管与机内系统的搭配不周,依然不能为他唱出美妙的音乐。于是在一次烧友聚会时请教叶老。只见叶就像大学里最受学生喜欢的一位讲师一样,简单几笔的原理勾勒,解决疑难问题的关联分析,几个看似与疑难问题毫不相关的电子声学理论,霎那间被叶老用一根红笔清晰地勾勒出来,恍然大悟之时你才会感到什么叫做“解惑授业”,什么叫做真正的“融会贯通”。

叶老是南开大学无线电专业的毕业生,但是工作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原四机部的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工作,而且专攻专用设备的电路设计与工艺设计。要说做个能响的质量过关的器材,对叶老来说应该是“太小意思”了。但是多年来深受“唱片艺术”理论影响,自己对古典音乐广泛涉猎的叶老来说,做一款体现自己电路设计理念与音乐重播认知的有所追求的音响器材。倒是成了叶老始终不渝的追求,而广受烧友好评的事实也一再证明,叶老的器材在“原汁原味”这点上做出了很好的实践。

然而,每当我们提起烧友的这些称赞,想让已经“停手不干”的叶老再高兴一些时,叶老还是谦虚的说:“一些朋友喜欢我做的器材,这只能说他们能接受和喜欢我的器材的特点,这和“好”还不是一个意义的。因为任何一件器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些朋友出于对音乐与音响的爱好,交流之下,相互之间对声音应有表现也有共同认识,他们认同我做的器材并不是说明我做的器材“好”,只不过是和他们有共同的志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也给这些朋友做过些器材,只是做得很少,现在有些烧友还想要我做,因为体力的原因,真的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在我们的发烧友中都经常会听到一句口头禅——“玩音响”但对于叶老来说不是。这次家訪归来,让我深深感到叶老对胆机的热爱,的确非同于一般的DIY爱好者,他制作的胆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叶老全心投入的一个作品,是叶老一生对音乐生活和人生理想的追求、探索和总结。

实际接触过叶老的人,或者拥有叶老器材的粉丝都有一种感觉,这就是叶老对音乐与音响的追求有时可以说是到了执拗和疯狂的程度。看看叶老那部300B简洁大气的设计,在看看内部元件精巧排位,以及每一部胆机线路的结实的绑扎,每一个细节或者每一个部位都有着叶老不尽的追求。就说那部摆在叶老床边的超级大烤炉8PR前级+8A后级,里面的线路设计是过去只有为了讨好声音而决不让步的天价胆机才用的UTL推动线路,这部叶老熬过了不知多少夜晚的胆机,每声道有16个管子,开起机来据说每小时就要耗电一度还多,整机的重量更多达100公斤。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叶老师在那个心比火红的年代挥汗如雨的焊机调机的情景……
叶老一边开起这台大火炉,一边给我们选了帕格尼尼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说实话在叶老狭小的居室,听300B推35a尚且过得去,但是如此牛劲的8A胆机推B&W 801m的确显得空间绝对不足。虽然未能一见8A的风采,我们也不想在强求什么了,就让我们打开门窗,来个小音量美学,让这天下午美好的音乐时光抹上一屡秋阳的温暖与惬意……

【叶老印象  五】

熟悉叶老的发烧友都知道,前几年正值国家实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音乐艺术也迎来了“莺歌燕舞,天地人和”盛世景象,北京很多音乐与音响的网站,如音乐与音响论坛、家电论坛、M.A俱乐部等都曾与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的叶老联系,共同发起和组织了很多次有关唱片艺术与音响文化鉴赏试听活动。
这个音乐沙龙活动,是在在叶老的积极倡议和参与下,国图提供的音乐音响爱好者的一个免费服务项目,有固定的讨论交流场地和200多平米的视听室,活动最多时几乎是每周都要组织一场有听活动,叶老作为当时“音乐沙龙“欣赏活动的主讲人之一,借助手头丰富的CD音乐资料,和自己深厚的音乐素养以及对发烧音响的独到见地,每次活动也都曾“垒倒”了不少欣欣而来的音乐音响发烧爱好者,由此也与很多发烧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B&W 801M播着叶老爱听的马勒的《第五交响曲》。叶老饶有兴趣地和我们聊起了这首CD的录制作的过程和版本情况,以及作曲家的一些故事。说道叶老的音乐鉴赏阅历,不能不提到早年在国内较有影响一本由日本知鸟荣八郎所编著的“唱片艺术”丛刊,叶老在国家图书馆工作一直到退休,曾经翻阅过很多国外有关探讨唱片艺术的书刊,其中这本丛刊,每期推荐的经典唱片也都是是叶老最爱收集和欣赏试听的。
在家訪临近结束时,我乘机打听了一下现在图书馆的音乐资料收集情况。叶老最后感概地说,“当年凭借着自身对音乐的爱好,图书馆也接受我们的建议,所以收藏了很多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那时我们还特别细致地为这些音乐资料,编制了一套详细而规范的藏书目录,让发烧友查找起来变得简单、方便和快速。可惜现在退休了,听说现在收集的音乐CD虽然很多,但是由于过于强调数量和工作效率,很多好的录音和版本没有收集到,而且音乐目录的检索目录也过于简单,查找不是很方便了……”话语之中,我们依稀看到了这位一向乐观的老人眼中显出的一丝遗憾和忧伤……。
好在叶老身边有自己的心爱音乐与音响会一直陪伴着叶老……
                                   HP122   
                                    2009-08-25于天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16-2-29 11:1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玩过关氏胆机。叶老师的没有接触,遗憾。
4#
发表于 2016-2-29 11: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多一次了解叶老师。
5#
发表于 2016-2-29 12:05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这篇文章第一次看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13:39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是09年发表在音响杂志上的。~我觉得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7#
发表于 2016-2-29 13:46 | 只看该作者
叶老师和hp122老师一直是我心目中中国音响界重量级人物。
为两位老师起立鼓掌。
8#
发表于 2016-3-1 09:54 | 只看该作者
叶老师和hp122老师一直是我心目中中国音响界重量级人物。
为两位老师起立鼓掌。
9#
发表于 2016-3-1 15:24 | 只看该作者
帮顶,感谢分享。
10#
发表于 2016-3-6 12:40 | 只看该作者
杨老师的经典文章,作为国内3/5A玩家的领军人物,文章实在精彩 L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20 19:44 , Processed in 0.0572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