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004|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就是瞎扯——说说新生代年轻烧友对HIFI圈子的冲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30 10: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拜倒红裙 于 2018-6-5 22:50 编辑

       这个新生代年轻烧友,我定义为90年左右以后的烧友。他们对HIFI这个本来相对封闭,小众的圈子带来的冲击越来越明显,之所以说是圈子,不是市场,因为他们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市场规则和行为,市场的改变只是其中之一。临时起意,有点杂乱,诸位大佬,得罪得罪。
       1、HIFI观念的改变。
       与老一代烧友的“认真”相比,新生代烧友更追求HIFI的便捷、时尚、快速。消费理念和经济来源的差异,造成了新生代烧友缺乏对自己购买的消费品“较真”的态度,相对于传统烧友每一分钱都要算计,每一件HIFI产品都要经过详细的比对,试验,力求发挥最大功效的心态相比,新生代烧友的消费更加随意,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更快。类似于随身这类“低性价比”,声音更妥协的产品随之大量出现在市场,也被更多的烧友接受。
      2、市场产品结构的改变
      展开第一段所说的,就是市场结构由过去的CD机、功放、音箱等“大个头”的HIFI产品,更多的向两类产品转变,第一类是随身音源、耳机、耳塞、解码一体机等“小个头”产品,第二类是高价的数播、解码器等明显服务于PCHIFI的产品。第一类产品相对来说研发、制作、物流、仓储等成本更加低廉,能让商家从单一产品中获利更多,因此有越来越多的老牌厂家和新品牌厂家加入到这类产品的争夺战中。第二类产品在不需要更多的开发经验沉淀和市场对品牌考验的情况下大量涌现。这其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消费能力较高的新生代烧友,即使购买的HIFI产品价格已经到达了6位数以上,或者购买的是传统的HIFI设备套装,例如DCS,ESOTERIC等旗舰分体音源,也会抛弃CD转盘,这种消费模式对于很多传统烧友来说是无法想象的。这种在传统烧友看来几乎是疯狂的消费模式,必然会刺激市场重心向更取悦新生代烧友的方向发展。
      3、由听音喜好带来的改变
      听音喜好的改变,不仅仅是无损音频与传统CD(之所以不谈黑胶,是因为近年黑胶的兴起其实并不能代表传统音乐获取方式,有机会另说)之争。更多的还是对于音乐喜好的差异造成的,ACG,电音,新时代的流行歌曲(我姑且称之为“新生代音乐”),这些都在改变着新生代烧友的听音观念。这并非夸大奇谈,与“传统音乐”(包括古典、爵士、老派的流行歌曲等)相比,“新生代音乐”在曲式、录音方式,后期制作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从我个人有限的经验来说,觉的“新生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相比,器乐的声音更加夸张,大量的电子合成器及电子乐器的使用也使得声音更加刺激。这直接造成了HIFI制造厂商对于产品调音的重新审视,以及调音方式的改变。在我看来,现在更多的此类新产品声音风格的趋同化,正是基于市场急于取悦新生代烧友的结果。
       4、对于传统HIFI媒体的冲击
       新生代烧友的“天然叛逆”、“质疑权威”的群体特性,以及审美观、价值观、消费观与传统烧友的不同,理所当然的会冲击传统HIFI媒体。HIFI媒体无异是基于实际产品,也就是厂家来生存的。前面所说的市场重心的转移,也在逼迫着传统HIFI媒体做出转变。一方面是许多论坛的老牌“话语权威”或因无法适应这种转变而逐渐被新生代烧友所质疑和抛弃。一方面是许多新生代的“话语权威”大量涌现。各种调侃老烧、传统HIFI模式的段子各位烧友想必或多或少的都听说过。与传统套路的枪文(是的,我宁可写成枪文,而不是测评文章,笑)相比,更直接,快速,直白的枪文方式更吸引新生代烧友,例如微博,视频网站上的录音,贴吧上纯粹的新产品开箱直播等等。HIFI消费群体急速膨胀带来的消费盲目性和随意性,必然带来新HIFI媒体的鱼龙混杂,大量水平低下的新“话语权威”在缺乏自身经验、技术的积累下,仅仅完全凭借营销就能大量圈粉,成为厂家的新宠。这在刺激着老一代HIFI媒体人的同时,也把整个HIFI媒体拉向了更加直白、露骨、价值炫耀的方向。至于经过市场淘炼,HIFI媒体最终定型成怎样不好说,但宣传方式的改变,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大势。
       5、对传统烧友的冲击
       新生代烧友与传统烧友在HIFI理念上不同,必然会形成传统烧友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是被新生代烧友所趋同,抛弃传统的HIFI模式,尤其是70后,80后的烧友,他们对于新生理念的接受性更强,也更容易被这种全民营销的风潮所感染。另一部分是坚持传统观念的烧友,将更加封闭。与新生代烧友的观念隔阂,将使得坚持传统观念的烧友更封闭于自己的小圈子之内,甚至是做出消费行为上的强烈反弹。不难预测的是,黑胶、DAT,甚至更“复古”的产品将会随着这种越来越强烈的反弹而日益增多。
      一点杂谈,抛砖引玉,欢迎讨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8-30 11:42 | 只看该作者
HiFi市场的发展,究竟是在“前行”(数据流等大行其道)还是“倒退”(开盘、LP的强烈复兴),在烧友之间一直是热话,当然,这个“倒退”是打上双引号的,并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倒退。但是从另外一个观点去看,其实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对“高保真”的执着追求,包括数据流玩家对数字母带、高码率资源的寻觅和开盘机、LP玩家对经典资源的疯狂收集。这似乎是两个极端的玩法,但都离不开对“高保真”三个字的追求。在这一点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17-8-30 11:44 | 只看该作者
至于音乐的载体,从未来的发展去看,数字母带无疑具有绝对的优势。包括制作的便利性,传播的易获取性方面。
4#
发表于 2017-8-30 11:51 | 只看该作者
通篇赞成。说点自己的想法,从信息获取渠道的角度。

和十多年前的烧友相比,当下新派烧友接受信息和评价听感的平台、渠道开阔了很多,十年前只要把绿坛紫坛的言论入口买通好,基本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某个产品的口碑,如今呢,百花齐放,微博贴吧自媒体,渠道的多样性让很多讨论变得透明化,这是好事,副作用就是信息来源太多,容易让人分不清真伪,这一点上,私人以为从当年绿坛紫坛混过同时又接受和开辟新平台的这部分老烧,是当下“不惑”的主力军,比方说校长(请给我金币,谢谢),比方说小白,比方说AF2000,比方说刘嘉明,他们经历过从有到无的过程,所以对于平台的利弊和重要性,对于各类产品的前世今生,对于是否好声的判断,都是靠得住的参考者。

这些老烧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无需质疑,但是他们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有些乐于分享经验,有些需要新人们用钱来换取经验,有些利用经验维护权威,有些人本身慢慢变成了别人嘴里的经验。人各有志,可以理解,换句话说就是,靠谱的耳朵不一定有一张靠谱的嘴,因此宣传分享渠道的空白需要其他人去填补,这个时候伴随着新平台,出现了一个过去没人提及的词语:KOL

如同“国人”这个词一样,KOL这个名词理论上应该是中性的,但是在某些特殊语境下,其褒贬也不尽其然(最近微博上面魅族和郁少的事件,让KOL这个群体受到不小的冲击),从个人接触到的信息来说,KOL大多数是新派烧友,在发烧资历上(仅仅是资历,不敢说别的)可能不够,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得到更多的关注度(其实有时候我也没想清楚为啥能火起来,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风口吧),当然,凡事不可一棒子打倒,KOL里面有靠谱的,比方说曾经的老烧月亮斯坦(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他),其中也混杂着资历不够钱来凑,或者明为水王烧友暗为某带员工的人,总之,鱼龙混杂的队伍,说出来的观点也是良莠不齐,对于判断力不够的新人来说,信还是不信,信春哥还是信曾哥,这是个问题。

豆瓣里面曾经有个有趣的回复,说是如果人死了之后真的有灵魂,会被关在天堂或者地狱,那么请把我和听同一流派的乐友们关在一起吧。这话说得其实就是爱好者之间的互相认可,兴趣点越相似,互相认可的程度就越高,说出来的话对彼此就越有可信度。很遗憾的是,个人感觉新老烧友之间的代沟就在于,互相之间重叠的那个G点不一定一样,尽管听的都是音乐都是hifi。。。

本来还想多说点的,但是觉得还是就此打住吧,免得得罪人,反正看得懂的和看不懂的都不会在意我是否再多打几百个字,总之理念合拍才会有共鸣,说温馨点叫敦伦,三观不合只会各说各话,说刺激点那叫强奸。。。所幸多态才是常态,不管旁人是否认可,每个烧友基本都是能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心仪的,这就足够幸福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7-8-30 11:53 | 只看该作者
以上言论,呼应本帖标题:就是瞎扯!
6#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流氓才子


    真知灼见。
7#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5:08 | 只看该作者
HiFi市场的发展,究竟是在“前行”(数据流等大行其道)还是“倒退”(开盘、LP的强烈复兴),在烧友之间一 ...
pihack 发表于 2017-8-30 11:42



    我倒不认为是一种倒退,我认识是一种反弹。
8#
发表于 2017-8-30 15:0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文,有见地
9#
发表于 2017-8-30 20:53 | 只看该作者
几有意思的命题

就差几个月我就是90后了,可能就是因为这几个月的时间,令我变得不一样。
10#
发表于 2017-8-30 20:54 | 只看该作者
甚幸又見紅裙兄文章,說的五點我很有同感,我也想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兩點看法:

1. 十一年前小张写过兩篇拙文,叫《關於CD選購的5點建議》以及續篇《關於CD選購的後5點建議》,當時網絡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很多音響資料找不到,接觸高端機型的機會也不多,小張就總結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下了這樣的文章。如今你再叫我寫,我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因為不敢下手寫,自己知道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的無知,音源這塊的很多見識,我們了解得還很少,新音源出來的這麼多,真的聽過玩過需要時間和機遇。真的要分享給大家,必須是十數年和數十年的積累才行,反觀現在一些新時代燒友,對很多新器材的蓋棺定論非常隨意,沒燒幾年就出個白皮書,沒試過什麼就寫個選購指南,口氣比力氣大,做口腔運動員,這個風氣在很多KOL和大V身上我也有看到,使用全宇宙第一等絕對化過分用詞,雖然讓新燒看得熱血沸騰,卻對創建健康音響環境不利。不過從反面來說,這也是由於目標客戶群發生改變而相應地改變市場策略的做法,現在音響產品的目標客戶群是年輕一族,你就必須用適合他們的“短頻快”方式,講他們聽的懂的話,如果你還是用十年前SELL成年老頭的營銷方式來霸占市場,很可能遭遇滑鐵盧。

2. 新時代發燒友的消費個性與習慣的確與以前的消費者很不同,這個很有趣,由於市場信息逐漸對稱以及消息渠道來源的多樣化,以前我不敢相信的音響品牌花錢請意見領袖KOL說一句這個產品非常LL我很喜歡,然後粉絲們燒友們瘋狂購入的情況在今天成為了現實,千萬不要低估QQ群、微信群、微博博客等社區化交友平台的影響力,它們表達的某些信息會像病毒一樣複製,再傳遞到更廣闊的平台,創造銷售的奇蹟。別說年輕人有這個圈子,上年紀的人也有這樣的情況,前階段瀋陽發燒行,我見識了因為朋友家DD66000聲音不錯,其他朋友迅速跟進購買的事;友人家裡的國產黑膠唱機性價比高,三個發燒友人手一台;友人家裡開始玩開盤機,其他燒友迅速複製的情況,讓人大開眼界,紅裙說上古發燒友會封閉與小圈子裡,我倒覺得他們中的大部分也會擁抱新發燒友和新趨勢,你看,連上海老葉這樣的膽機和黑膠擁躉,也用上數播了(因為是DCS NETWORK BRIDGE)。

謝謝

NBR-angle.jpg (164.23 KB, 下载次数: 389)

NBR-angle.jpg

NBR-rear-angle.jpg (285.03 KB, 下载次数: 407)

NBR-rear-angle.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19 21:03 , Processed in 0.0704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