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841|回复: 19

[音响] 你更喜歡哪一個(第111集)----CEC列兵TL51與將軍TL0的對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5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窩是小張!

船長日記,20170905,世界六大轉盤之一的CEC皮帶傳動轉盤,是耳機發燒友的福音,那種柔軟毫不刺激的音色對於耳機系統而言輕易就能成為耐聽的首選,我也使用過一段時間的51系列唱機,對其頗有好感,但我一直想知道,大家都是皮帶傳動抓盤,頂級的TL0和入門級的TL51到底有多大的差別,能夠放在一起聆聽的機會卻一直與我失之交臂。前不久,小張終於有機會覓到了這樣的良機,將TL0與TL51X放在一起對比試聽,我要用自己的耳朵告訴大家,TL0是否真的提升明顯?到底值不值的買?

TL51X相較TL0差幾級?雖然屬於不同時代的產品,TL51X替代型號為TL5,再上去分別是:TL3N<TL2N<TL1N<TL0X,也就是說他們相差五檔,這CEC公司也真夠LL的,能夠把皮帶轉盤玩得這麼轉,一個簡單的皮帶驅動就有這麼多花樣。
DSC08841.JPG
DSC0884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聽TL0,聽完再聽TL51,什麼?差別居然這麼明顯!

TL0不愧是旗艦機,就在我擔心他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時候(還能不能讀取老版CD的時候),它突然開聲,而且老當益壯,我先聽了《蔡琴民歌》,要告訴您的是,第一耳朵吸引我的,絕對不是安定感,恰恰相反,我沒覺得TL0怎麼安靜過TL51,反而TL0更有躍動感更為活潑,聲音更富有感染力!相較TL51X則像一潭死水,歌手演唱沒有情緒感的宣洩,沒有入戲。無論是人聲飽滿度,還是歌手感染力,TL0都要甩出51好幾條馬路,這種聲音的質感聽過TL0就無法再聽51了,這真的是事實,我奉勸那位TL51X轉盤的用家,千萬不要去聽TL0否則你的銀包肯定會跳。
DSC08819.JPG
DSC08838.JPG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TL0屬於旗艦機,TL51X屬於入門機,從哪些地方可以辨認呢?首先是機器的框體,別看TL0外觀模樣看上去小,實際上是兩分體的,還有一個分體電源部分不在圖片上,主機部分的切削金屬鋁材使用得多而厚,不是TL51X這樣的薄鐵皮,所以,TL0主機加上電源,合計20KG,是TL51X的兩倍。框體小密度大,搬起來有些吃力。另外你可以看到兩者的片鎮上的差異,毫無疑問,TL0的片鎮足夠面積將整張CD完全覆蓋,而TL51X就顯得寒酸很多,顯得衣不遮體,這裡沒有拍到的畫面,TL0是大面積毛氈,而TL51X是最外部一圈毛氈,重量上,也是TL0的明顯更重,看來其主軸馬達的扭力也更高。
DSC08847.JPG
DSC0884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CEC TL0是分體設計,電源部分使用一根卡農頭電源線鏈接主機部分,主機部分使用三個腳將中間的六邊形托盤支撐起來(每個腳裡有兩根彈簧拉住),這就是TL0的精妙所在了,只有在TL0上才出現這樣的設計,後面您會看到內部圖片,整個六邊形的轉盤部分是利用彈簧巧妙地分解各個方向上施加的壓力和振動的,你用手壓中間的托盤,手放開轉盤會彈回來,而且彈簧行程不小。除了托盤本身有彈簧外,在三個銀色支撐柱(實際上是保護套,裡面才是結構)裡面的結構底部,還有更大直徑的彈簧,也就是說這是彈簧夾彈簧的雙彈簧避震結構,再加上機箱底部的避震,合計被稱為D.R.T.S.(Double Rubbers & Triple-Springs,雙重橡膠和三重彈簧系統),另外三點支撐也最穩定,真是考究的設計。
DSC08810.JPG
DSC0881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非常看不起TL0,我覺得TL0是徒有其表的樣子貨,只是將外觀坐的非常有型,將轉盤懸空起來,將電源部分分出去,然而在實質性用料上沒有更多的補強,卻賣貴很多的金幣。因為我是喜歡有存在感的機種,我喜歡當年TL1或TL1X雄壯的造型(不過我後來看到TL1內部的照片,差點沒有嘔出來,因為TL1才是真正的樣子貨!外觀這麼雄壯,裡面空空如也,機器後部的電源部分非常寒酸,不信你可以搜搜看TL1的內部圖,保證你吐血從此與CEC絕緣)。我的香港友人仙人兄,最近升級了銀白色的旗艦款TL0X,說聲音相當LL,我完全相信他的判斷。

這次近距離觀察TL0,完全是當頭一棒,這台機器真不是樣子貨,真的是CEC公司最具良心的產品了,用料和做工完全是高級機的水準,你知道的,日本機只有在頂級機上才捨得大量使用金屬件,TL0上就是這樣的級別,我甚至在搬動主機時要很吃力才行(因為底部的腳釘很矮,粗大的手指根本插不進去,三浦孝仁先生就更不適合用這樣的機器了),請注意看圖二,整個轉盤的托盤部分不是金屬薄片而是整塊金屬鋁材通過銑床挖空出來的實心件,目的就是提高穩定度。
DSC08812.JPG
DSC088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非機主在場,否則有小張在,不打開機器看內部是不可能的事,我請老楊師傅打開這台機器給我看看轉盤部分乾坤。他利索地動起了螺絲刀,拆解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將固定托盤的四個方位的螺絲擰下來,然後將托盤蓋板整塊抽出來。看到嘛,托盤開始分離了(托盤也分為兩層,上層為鋁材質,下層據說是銅,扁面有銀色鍍層)
DSC08821.JPG
DSC0883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將托盤部分翻過來,你能看到這是一整塊20MM厚鋁材挖鋁後的產物,有深有淺分別有兩組皮帶,這個我就不理解了,TL51只有一組皮帶,為什麼TL0有兩組呢?這就是TL51與TL0另一個不同點了,TL51X只有轉盤的轉動部分使用了皮帶驅動,也就是說一條皮帶綁住唱片轉動的主軸,避免電機直接驅動的振動和不穩定性,在零號機上,不盡傳動部分用了皮帶,連循跡部分的電機,也就是光頭部分的循跡也動用了皮帶,那個圖片,你能夠看到光頭循跡的軌道,我撥動那個白色轉輪,皮帶帶動光頭向上移動了。
DSC08826.JPG
DSC0883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就是TL0的轉盤部分,左邊的馬達控制光頭前後移動,右邊的馬達控制主軸的移動,整個轉盤機傳動部分看上去很精細很高級。根據同時拆過TL51,TL2,TL0的老楊師傅介紹,三個機器的確是越往上肚子裡面東西越多,型號越高元器件級別越高,機械加工精度越高,避震方面更為考究,聲音方面也是一款比一款好,那麼,TL0到底比TL51X好在哪裡,他賣了個關子,叫我自己聽,我估計差別不會很大,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因為避震更好導致背景更為安靜一些吧,帶著這樣的初判我們接駁了系統,臨時拿了一台專業解碼器,接駁專門監聽用的為驅動K501自作的耳放,耳機是他用了十多年的K501
DSC0882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著再聽一張日本木吉他天皇《木村好夫》的作品,那張我們都熟悉的DENON公司的錄音,這張唱片我以前聽過不少次,是測試吉他質感和密度的利器。TL0一開聲,我就知道走特了,TL0的木村好夫吉他泛音很豐富,透明感極強,這點在TL51上會遜色一個檔次,另外吉他的存在感,樂器的規模度,TL51顯得離開觀眾很遠,而TL0就會拉得很近,將很多細節解析出來播放給聽,你不會遺漏任何細節。那麼TL0有沒有弱項,有,我覺得TL0與其他一些頂級轉盤相比,在解析力和低頻速度感上,依舊會有一些差距,但這是與頂級機相比,與TL51X相比,完全勝過,沒有懸念。

另外,還要補充說明下我對兩個轉盤所施加的考驗,證明TL0的確在避震方面成效顯著,正常讀片時用手敲擊機器底座無跳片,用手拍打六邊型轉盤部分產生明顯不規則縱向抖動無跳片,甚至是讓轉盤一角明顯傾斜後回彈都沒有跳片,這點讓我非常驚訝,因為這是一台90年代的老機,不是新時代機種,能有這樣的避震效果令人不得不說LL,相比TL51X在抗避震性上就會弱很多,用力拍打機殼就會產生跳片。
DSC08835.JPG
DSC0883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一種接近模擬味的表達方式,聲音毫無緊張感,很軟很鬆弛,卻又像鯉魚跳龍門一樣讓人目不暇接,音樂的質感非常逼真而密度又非常大,這種極端模擬的聲音只有在老式的頂級CD機上也能夠找到,那些機種都是天價級的,如SONY R10, ESOTERIC P2S/D2,WADIA 7+9等,TL0轉盤比它們更柔性更溫和一些,更不像打仗的機器。TL51像只有柔順溫和的一面,缺乏音樂表現強力和有動態感的一面,TL0恰恰在這方面做到相對的補強和平衡,也就是說,TL51只給我柔順感,聲音偏科;而TL0就是柔順加強硬都有,聲音很全面,這也讓我體會到了在CEC的頂級機上,能夠代表CEC品牌聲音的,絕對不是TL51這樣的猥灶貓,而是TL0這樣健康而流暢的健全男人。
DSC08813.JPG
DSC0883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16 17:49 , Processed in 0.0661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