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277|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 立体声重放历程记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21 07: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Phase 于 2019-8-21 13:54 编辑

phase是谁?
一个喜欢音乐与音响的发烧友

立体声重放是从哪开始?
家里找到的CD机和一张Beatles的红色One CD

现在的系统是什么?
Voxativ全频背负号角、Ilumnia磁悬浮书架、Sony 1000Xm2降噪耳机

重放目标是什么?
让重放、读谱、演奏、现场成为有机的音乐的一部分。
16#
发表于 2021-7-27 14:54 | 只看该作者
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2-21 00:17 | 只看该作者
很深入的东东,要慢慢理解~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20:23 | 只看该作者
新房间的声学折腾:
房间模拟


道具:GIK trip trap 两个,soffit 一个(墙角),处理50-20000hz吸音
Gik T35 低频陷阱(尚未到),处理30-50hz
泡沫扩散 4个(天花板),处理向上辐射声音
Aerofoam 布封立方两个(前墙)
墙角泡沫(待装)
后墙聚酯纤维布艺版(待装)

短期成果: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6 19:28 | 只看该作者

emi/rfi可以通过电路传播,也可以通过无所不在的电磁场传播,电磁场造成的不耐听 ,与电源不干净所造成的还有很大区别。
电源不干净,仿佛如纯净的水混入了沙子一样的杂质;而电磁场的不干净,仿佛的水混入了奇怪的溶解的污水。
以小提琴为例,电源不干净听到的是毛刺与尖利 ,而电磁场不干净,听到的是变质的余音与音色。

尤其是D类功放,塑料外壳的器材,更容易收到电磁场影响,产生不耐听,手上的jds这个运放塑料耳放和ncore  d类后级受影响就很大。对于它们,屏蔽好的电源线能助力不少,但对耐听度的改善远远小于直接改善电磁场和改善供电。

shakti和ar rem-8的原理就分别是被动/主动的通过非接触的方式改善电磁场。(原理可以参考shakti的专利和ar的网站)两者放在塑料外壳或者ncore后级下面,都会使声音更加温暖,轻松,凝聚,是“能听”和“不能听”的区别。比较下来,前者的结象会更加密实一些,而后者对耐听度和温暖度的改善更大一些。
放在不合适的地方,会使声音温暖一点,可能有的人觉得变糊了一点,但是劣化的程度也非常小。


如果系统有d类功放,塑料外壳的器材,我觉得二者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尝试的工具。电磁场的改善不会比改善供电小!
如果没有这种器材,仅仅用在变压器下面,就是锦上添花的小道具。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10:11 | 只看该作者
更新一下:https://docs.qq.com/sheet/DTXBwT ... 08J2&c=B55A0AG0
器材评价,持续更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0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hase 于 2019-9-17 07:47 编辑

名词解释:

1、什么是全面评价?
https://stereosound.com.cn/forum ... mp;page=4#pid127516



这是一次立体声的聚会,同好们对在场解码的排名和评价既有共同,又有极大不同。其实位置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主要是关注了不同方面。如果只关注细腻度,那么加了时钟的两套系统无疑能拿到5到6的评分,全场最高,但其速度感和饱满度却表现不佳,因此我不会认为是好听的系统.我尝试用各个因素去描述。

2、为什么不使用“密度”?


密度是一个在声学,乐理,乐器调律,录音监听,舞台调音里面都没有出现过的声音概念。用密度去形容音响效果,是非常不准确的描述,在不同人的不同理解之中会造成极大的误解。认为密度越高就越接近真实,是对现场的误解和音响还原原声理念的背叛。

如果声音结实,那么就用结实去描述。如果声音强弱分明,那就用张力去描述。如果声音有强无弱,那么就如实描述。

使用“密度”这个词汇给人最大的错觉就是,声音是压在结像内部的或者一个声场内部的,结像里面的细节越多,结像越密实,还原度越高。真实的声音不是如此。

对于任何有演奏原声乐器,聆听现场,甚至是注意聆听周围声音经验,或者学过初中物理声学的人都会明白,只要是不在吸声室,声音从发声体及共振体离开后以声波的形式扩散,都是会在各个平面反射、衍射、被吸收,从而构成我们常说的残响与余音。

素质越高的器材,越能刻画出声音的阶跃瞬态,以及离开发声体之后的反射的残响与余音逐渐消散的过程,因此,音响器材的素质越高,声音的反射与衍射刻画的越为明确,越能想象非直接发声体(地面,演奏者的身躯移动,天花板,墙壁)。这种感受才是音响器材所应当还原的原声音乐的真实特质,“密度”二字完全无法真实描述原声音乐的这种特质。

3、我的音响要素优先级

每个人都有更注重的与相对轻视的音响要素。我主听古典(除各种歌剧,清唱剧不听,尤其认为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交响的依次烤鸡能最好的反映音响系统)与摇滚(后摇,英伦,布鲁斯,朋克等,很少听金属)。在自己演奏和听现场时注重的音响要素和听音响的时候基本一致。

我最为重视的音响要素,从高到低,分别是:

a、500-3000hz的频段平衡。
中央C到高两个八度的平衡是音乐信息最为密集的。更高和更低频段的平直对我没有那么重要,但这一段的平直至关重要。电不好的系统,分频有问题的音箱,在这个频段往往是扭曲的。

b、揭示演奏者身体移动与手臂,口型等变化,而让听者忘却乐器的能力。(微动态)
实际上,演奏者的手臂和大部分身体是不发声的,我们能够听到演奏者身体移动,是因为现场或者音响系统刻画的微细节和微动态,我们的大脑可以自动去刻画现场。一套好的音响系统听钢琴,能让人可以选择的完全不去关注钢琴本身的声音,而只去关注钢琴家的手指与手臂。这也是真正体现了音响系统的微细节、微动态、时域的更小失真,系统细节越丰富,钢琴家的移动越真实。
假如一套音响系统逼迫你的注意力去关注钢琴的低音有多结实,高音有多鲜亮,现场的音场有多广阔,而注意力不能始终集中在钢琴家,我不会选择这套音响系统。
在测试数据来说,几乎完全无法和常规测试数据(各种谐波失真数据)建立联系,只能和极小电平信号的谐波失真表现(-10db乃至-50db)建立一点联系。
微动态的这种能力往往只能由最简洁的电路和最优秀的原件最集中地体现,
在器材选择上来说,有些在同价位微动态相对较好的器材,例如直热三极管的功放,在相位特性和频宽上可能更差,结象更加模糊,声音也更加不中性。它们更多的犯了染色而非遗漏的错。
在选择时,我首先保证500-3000hz的频段平衡,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微动态,其它频段的不中性我可以接受一些损失。
同价位微动态出色的器材:无分频电路远远胜过有分频电路。模拟音源远远胜过数字音源。不大环路负反馈远远胜过大量的环路负反馈。不屏蔽的线材在合适系统胜过屏蔽线材。器材分开避震胜过器材叠在一起。
微动态与小音量的重播能力紧密相关


顺便:非常多的人对微动态毫无感觉,尤其在那些不听原声音乐,的人更是如此。引用一段salvatore的话。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Differing Hearing Capabilities
In my capacity as an audio salesman for two decades, plus in my private life, I have conducted, and been a witness to, tens of thousands of direct comparisons and auditions (mostly for the benefit of other people). It took me many years to figure out why some of the listeners were not able to hear what I (and many other audiophiles) could clearly hear (and highly value). To be specific, the advantages of good tube amplification and analog sources were not heard, or appreciated, by other enthusiasts. Eventually, I realized there was a connection between a preference for tubes and analog and the ability to hear (or, at the very least, to appreciate) soft sounds.

This consistent phenomenon was noticed not only in my store, home and audio shows, but also in audio reviews*, first in print and now on the web. Audio reviewers* who made a big deal about "ambience, natural harmonics, decays, flow, sense-of-space, micro-dynamics" etc (such as myself), generally preferred analog and tubes. Those reviewers who rarely mentioned such words, generally preferred transistor electronics and digital sources, which was logical since tubes and analog offered no sonic advantages that they could perceive.

Bottom Line- All listeners have a personal "sound-floor", just like audio components and systems. Accordingly, serious audiophiles should find out, as precisely as possible, exactly what is their own "personal sound-floor". Audiophiles should also always make the effort to discover if other audiophiles, especially their friends and the reviewers* they respect (if any), can hear (and appreciate) the same soft sounds that they can hear themselves. This can be done over time, with multiple auditions of different equipment and music. Actual hearing measurements can be done as well, but this will usually provide no practical assistance, other than the relief of finding out that there is no biological problem to be concerned about.

*Specific Example- I was highly critical of the original (all-acrylic lightweight platter) version of the VPI HR-X turntable. In stark contrast, Anthony Cordesman (TAS Issue #151), Brian Damkroger (Stereophile) and even (shockingly!) Roy Gregory (Hi-Fi+) all gave that exact same turntable a rave review. What was the on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us? I strongly felt the high sound-floor of the HR-X disqualified it, while not one of the three mentioned reviewers even brought up this issue as a problem.




c、惊异度(待补充)
惊异度越好的器材,听者越容易被新的小节和乐器所惊异。不可预测却又并不突兀,充满乐趣。好的低频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能够惊吓到你,而绝对不仅仅是震撼到你。惊异度就是微动态结合了瞬态和平衡度,可惜在大部分的音响系统无法体现,只能在一套平衡且素质好的系统体现,我排位略低,因为不能作为长期的参考。

d、声音的直接感(待补充)
声音直接感的器材,乐器的质感越和听者不隔,雾气越少。
在器材选择上:esoteric的转盘,号角,全频,都是声音直接感强的典型。

e、100-3000、3000-15000hz的频段平衡(待补充)


f、声场,声像(待补充)

声场和声像的表现从喇叭来看,几乎总是和喇叭离轴衰减的均匀程度有关。

g、大块细节的干净程度(待补充)
这个素质几乎能完全由thd等测试数据反映。同时,大块细节的干净和微动态微细节的充盈几乎总是以取舍出现。负反馈能增强g,却能削弱b。

h、规模感与推动空气的体积(待补充)
大空间,大单元是实现规模感的最好途径。超强的规模感在大音量下重播,可以让人不去注意微动态,而是去注意整体气势的震撼感。

i、低频的冲击力(待补充),高频的细腻度
很多时候h加强是由损失b和e完成的。因此我从来都不会把h放在高优先级。

j、高频的贵气,中频的厚实与韵味(待补充)
我不太看重,所以换线的音色变化对我基本可以忽略。

k、超过90db的大音量重放能力(待补充)
大音量听固然可以揭示更多的细节,也对音响系统和听力受损构成较大考验,个人习惯不会长时间大音量听。
10#
发表于 2019-9-14 09:30 | 只看该作者
J. GORDON HOLT和HARRY PEARSON兩人,都在美國乃至世界音響評論歷史上留下了印記,很多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音響評論方法,以及評論員的用詞與描繪方式,都來自他們兩人的開創先河,所以後輩的音響評論員都對他們兩人表示感激,順便説一下,J. GORDON HOLT和HARRY PEARSON,分別是美國《Stereophile》和《The Absolute Sound》雜志的創始人



9#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09: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hase 于 2019-9-14 09:21 编辑

如何评价音响的表现?
gordon holt最先引入音场、亮、暗等词汇来描述hifi表现,我认为较为准确的主观评价不仅仅是准确的使用词汇,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1、 全面的描述音质的各个方面 2、可重复的执行。  发烧杂志最喜欢的就是在评价不同音响时描述最有优势的一部分,甚至是只描述一张唱片里表现最好的一个部分,发烧友喜欢的是根据不同音响某一个方面的优劣就给出一个排名和论断。这种方式无助于寻找最为全面的音响表现,也无助于自己在不同音质方面取舍,因此我将致力于全面,可重复地描述
8#
 楼主| 发表于 2019-8-29 0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hase 于 2019-8-29 08:42 编辑

201909:电处一席谈

一、电污染有哪些?
引用下tglee

1,电压误差
定义:长时间电压高于标称值110%或低于标称值90%
来源:配电失衡或供电线路问题
2.电压波动
定义:短时间内的电压高于标称值的110%或低于标称值90%。
来源:供电容量不足或供电线路过长。负载大时电压降低,负载小时电压升高。
3.波形失真(或称谐波Waveform. Distortion)
定义:标准电源波形上所叠加的其它波形,包括直流成分。
来源:非线性负载的大量使用,如整流器、UPS电源、电子调功装备、荧光灯、微波炉、节能灯、电动机等电力电子设备和电器设备中开关电源等。
4.杂讯干扰(或称噪声Noises)
指射频干扰(RFI)和电磁干扰(EFI)及其它和种高频干扰。
来源:电磁波或高频波感应,它是高频率的变化,在正常电力50Hz频率上介于15-100%电位扰动。广播发射、微波辐射、无线通讯、开关电源和节能灯辐射等都会造成杂讯干扰。
5.突波(或称电涌Power Surges)
定义:瞬间内(数毫秒间)输出电压有效值高于额定值110%,持续时间达一个或数个周期。
来源:除受到雷击产生外主要是由于在电网上连接的大型电气设备关机时,电网因突然卸载而产生的高压。
6.尖波(或高压尖脉冲Spikes)
定义:指峰值达6000V,持续时间从万分之一秒至二分之一周期(10ms)的电压。
来源:由于雷击、电弧入电、静态放电或大型电气设备的开关操作而产生。
7.瞬态过电压(transient overvoltage)和暂态过电压(temporary overvoltage)
定义:指峰值电压高达20000V,但持续时间界于百万分之一秒至万分之一秒的脉冲电压。
来源:主要由雷电所致。
8.电压下陷/下降(Sags & Brownouts)
定义:指市电电压有效值界于额定值的80-85%之间的低压状态,并且持续时间达一个到数个周期,甚至更长。
来源:其产生原因包括:大型设备启动和应用、大型电动机启动、或大型电力变压器接入、主电力线切换、线路过载等。
上述1-2-3-8项可以用误差补偿或再生方式电路进行处理
第4项要用专用高度屏蔽隔离变压器和相应外围电路进行隔离。普通隔离变压器只能隔离直流,对高频干扰无太大抑制作用。
5-6-7项要在供电输入端加相应抑制和保护电路


二、电不好会有什么表现?
直流高:牛叫,声音高度劣化
中频段杂讯干扰:开关电源的器材更多的是毛刺,线性电源更多的是疲软,线性+大电容滤波大更多的是高频暗淡,马达更多的是不稳
高频段杂讯干扰:声音蒙了一层雾气
电压误差或波动:电压过高或过低的时候,声音过于前压或后缩
电涌:烧机

三、如何测试自家的电质量?
电压:万用表
高频emi:400元不到的emi测试仪器,淘宝老虎鱼有售
波形的thd:ps audio的再生,金嗓子的电处
直流:柏林的电处,或者用emi测试仪搭配不加隔离直流的隔离牛也可以测(因为直流会劣化隔离牛的隔emi能力)

四、市面上万元以下的电处如何改善电质量?
ac-dc-ac 开关数字方式再生:稳定电压,极大改善中低频透明度,在小功率电器上改善动态与速度感,改善中频emi,缺点是会产生很高的高频emi与小量的直流。
隔离牛:去除直流,大幅改善高频emi,声音水润,但是会影响内阻,并且前面的直流会极大影响隔离牛性能。
电容隔直流dc:去除直流,对声音的动态改善很大,大幅增加后面的变压器表现,缺点是根据设计可能影响声音的开放感。
电容隔ac:增加声音透明度,缺点是根据设计和用料,可能影响动态
低阻抗接地:只要地线做的够好,没有负面效果,增加全频细节。
地盒:会成为天线导入杂讯,但是可以消除一些充电现象,让高频更细致一点,会导入自身音色
磁力:影响整体动态与表现方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5-13 05:38 , Processed in 0.1493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